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76篇
基础科学   14篇
  20篇
综合类   1281篇
农作物   212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302篇
植物保护   23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圆斑根腐病是北方果树的一种重要病害,由于圆斑根腐病的危害,致使果树果树根系死亡,造成树势衰弱,结果率下降,品质变坏,甚至造成果树死亡。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枸杞受根腐病菌侵染后植株根组织与根际土壤中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柴达木地区患根腐病枸杞的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丰度略高于根组织,而真菌多样性和丰度在根际土壤和根组织样本中无显著差异。在门水平,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较高,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细菌中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主,真菌中以枝孢属(Cladospor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中差异较大,而真菌群落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间相关性较高;枝孢属(Cladospor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均显著上调,初步推测这2属真菌可能与枸杞根腐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3.
保护地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荣侠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81-183
淮北地区保护地番茄根腐病的危害逐年严重,已成为保护地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总结近几年来番茄根腐病的防治经验,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基本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4.
105.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胁迫下抗感不同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浓度为0.0897mg/mL)处理抗病大豆品种的根、茎和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与对照相比都升高,而感病品种在整个病程中虽然在某些阶段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在病程其他阶段苯丙氨酸解氨酶下降幅度远大于升高幅度。而浓度相对较高的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mg/mL)处理后抗感品种根、茎和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较稀释100倍浓度毒素幅度小。  相似文献   
106.
通过连作和倒茬两种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优选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党参种植方式。根据甘肃省陇西县党参种植特点和根腐病发病规律,设立前茬为玉米连作种植(CK1)、前茬为小麦连作种植(CK2)和前茬为马铃薯连作种植(CK3)、玉米-党参-玉米-党参倒茬种植(T1)、小麦-党参-小麦-党参倒茬种植(T2)、马铃薯-党参-马铃薯-党参倒茬种植(T3)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党参-小麦-党参倒茬种植(T2)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效果最显著,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在12.4%以下;其次是玉米-党参-玉米-党参倒茬种植(T1),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在16.6%以下。结果提示,采用小麦-党参-小麦-党参轮作倒茬种植方式,可以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减少农户经济损失,提高党参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7.
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是引起燕麦(Avena sativa)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开发高效防治燕麦根腐病的绿色生物菌剂,本研究从健康燕麦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燕麦镰孢菌高效拮抗细菌YF,并开展了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研究了该菌的抑菌谱及对燕麦镰孢菌的室内防治试验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菌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活性测定发现该菌对燕麦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70.69%,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5.92%。通过抑菌谱筛选发现该菌对常见的8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利用该菌发酵液处理后燕麦镰孢菌菌丝出现异常分枝、囊泡状畸形且伴有细胞壁破裂。盆栽试验表明,该菌对燕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45%,其防效显著高于化学农药多菌灵(61.87%) (P < 0.05),且该菌对燕麦表现出较好的促生长作用。因此,该菌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具备了开发燕麦根腐病生物防治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8.
为鉴定青海省民和地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var.mongholicus)根腐病病原菌及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rDNA-ITS,TEF-1α和RPB2序列分析对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进行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引起黄芪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ani)、逗号镰刀菌(F.virguliforme)、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室内药剂试验表明硅唑·咪鲜胺对4种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在0.195~0.588 mg·L-1之间;多菌灵对腐皮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在0.113~0.869 mg·L-1之间;咯菌腈对逗号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在0.153~0.390 mg·L-1之间;甲基硫菌灵、噁霉灵、溴菌腈和石硫合剂对4种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在1.018~4.360 mg·L-1之间。试验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黄芪根腐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山东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到4000多hm^2,有800多个品种,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集散地。但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牡丹病害也逐年加重,受害的牡丹生长势衰弱、花色衰退、丹皮产量低、苗木品质差,严重影响出口创汇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也给花农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牡丹病害现已知的有20余种,其中真菌病害15种,病毒病害3种,线虫病害1种及缺素症病害等。  相似文献   
110.
油茶根腐病是油茶林的新病害,植株自发病至死亡为2~3年,其病菌为根际土壤习居菌,喜酸性和较低温度,病菌侵入植株的途径主要是伤口,潜育期20d左右.防治本病的关键是保护幼树根颈部及主根不受伤害,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此外,用熟石灰在根际处与表土层拌匀覆盖和用多菌灵、退菌特等杀菌剂及时进行防治,并辅以营林技术措施治理,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