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6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913篇
林业   1278篇
农学   1215篇
基础科学   483篇
  1843篇
综合类   8379篇
农作物   1173篇
水产渔业   334篇
畜牧兽医   1555篇
园艺   754篇
植物保护   597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983篇
  2007年   828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488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358篇
  1996年   387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365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250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早籼稻超高产栽培的N·P·K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庐江地区主要高产水稻土壤上的早籼稻超高产栽培N、P、K肥料效应,解决早籼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施肥技术问题。[方法]在庐江地区主要高产水稻土壤上实施早籼稻超高产栽培的N、P、K肥料效应(3414)试验,拟合建立产量3元1次和1元2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各养分肥料利用率的3元2次和1元2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各养分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与产量水平间的1元2次回归方程等19套函数模型,并对3种常见施肥量推荐方法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土壤的最佳产量为9279.6 kg/hm2,对应的N、P2O5、K2O施量分别为159.4、72.8、165.6 kg/hm2,当季养分利用率为49.3%、16.5%和30.3%。[结论]该研究为优化N、P、K肥施用量,建立该类土壤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2.
红皮云杉的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光自控喷雾条件下,对不同年龄的红皮云杉硬枝和嫩枝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扦插繁殖中存在着明显的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来自于小年龄母株,树冠中下部的插穗具有较高的生根能力;用硝酸盐稀土100μg/g浸泡插穗3h可使7年生嫩枝插穗生根率达88.72%,高出对照31.9%;扦插苗移栽的最佳时间为8月中旬,扦插苗不定根数目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3.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试验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期指导水稻合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水稻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18.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5.7 kg/667 m2、氧化钾3.5 kg/667 m2,此时水稻产量为549.2 kg/667 m2。  相似文献   
984.
夏玉米高产规律的研究 Ⅳ.高产玉米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通用旋转设计法,以氮、磷、钾用量为供试因子,玉米产量和净产值为目标函数,分析了高产玉米的肥料效应,用计算机模拟出夏玉米亩产≥900公斤的一套高产、低成本施肥方案:亩施纯氮(N)30.77~31.80公斤,纯磷(P_2O_5)10.46~10.77公斤,纯钾(K_2O)28.26~29.59公斤。  相似文献   
985.
小肽的吸收机制及其对鱼类的营养生理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不仅形成游离氨基酸,而且还生成相当数量的小肽。小肽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从而被组织利用。H -Na 转运体系、谷胱甘肽转运系统等是小肽的主要转运方式。小肽类转运系统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和不易饱和的特点。综述了小肽的吸收机制、吸收特性以及影响鱼类对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小肽在鱼体内作用的研究,概述了小肽对鱼类的营养生理学效应,揭示了小肽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6.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棉田后土壤水分、温度、通透性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除具有普通地膜的增温、保水、提墒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外,更具有普通地膜所不具有的从膜面垂直入渗降水的作用,使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具较高水平,水分供应充足,同时,由于渗水地膜的微通气作用,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气相比例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温度较为稳定。(2)渗水地膜覆盖进一步改善了棉田土壤水分、温度及通透性等生态环境,为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看出,棉花植株抗逆性增强。渗水地膜进一步提高了棉花覆盖栽培的增产潜力。(3)在北部特早熟棉区降水较多的年景下,渗水地膜覆盖棉花产量比露地增产22.3%,比普通地膜增产12.1%,增产效果显著。渗水地膜比普通地膜增产主要在于铃重的增加,普通地膜比露地的增产主要得益于衣分的提高,渗水地膜比露地的增产是得益于铃重及衣分的共同作用。渗水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并未增加投资。(4)在同等条件下,渗水地膜总耗水量比露地降低10.1%,比普通地膜降低6.5%。水分利用率比露地提高36.7%,比普通地膜提高20.7%,此结果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旱作棉花提高降水利用率及新疆内陆棉区灌溉条件下的棉田节水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7.
VA菌根菌对茶树矿质营养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辐照灭菌的酸性黄壤(PH值5.6)中的茶苗(Camellia sinensis)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epigaeum g),并追施^32P-过磷酸钙和^86Rb-氯化铷,(代替^40K-氯化钾),生长210天后测定表明,菌根侵染率,真菌+^32P为52.9%和真菌+^86Rb为51.9%,且与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再生数量呈正相关。茶树株高分别是对照的2倍和1.9倍,地上、地下部干重分别  相似文献   
988.
蒋茂军 《甘肃农业》2005,(10):108-108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为人们所忽视。单从理论上讲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说服力不足,需要进一步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定量的回归分析,会得出前面的结论。分析说明,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应适当扩大进口,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89.
在遮阳网覆盖与露地条件下 ,进行不同蔬菜种类的分期播种对比试验 .采用平行观测法 ,较系统地进行小气候和蔬菜生长状况观测 .结合统计分析 ,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 1)在晴至少云与多云天气条件下 ,遮阳网覆盖能显著降低气温及地温 ,且 0 cm及 10 cm地温降幅大于气温 ;( 2 )在阴雨天气条件下 ,遮阳网覆盖无降温效果 ;( 3)因水气难以散失 ,雨后覆盖遮阳网 ,会造成高温、高湿的小气候条件 ,并会助长病害的蔓延 ;( 4 )无论何种天气条件 ,遮阳网覆盖均会显著削弱太阳辐射 ;( 5)在蔬菜栽培上 ,苗期覆盖遮阳网 ,有减轻病害、保全苗的效果 ;( 6)全生育期覆盖 ,应视品种的耐阴性选用遮光率合适的遮阳网 ,并注意适时揭、盖 ,否则会因光照不足而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990.
根际效应下镉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际微区是联系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纽带,控制着重金属等污染物从土壤向植物的迁移.以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际箱装置培养根际土壤,研究了不同强度玉米根际效应下,土壤对Cd的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处理下根际土壤DOC含量与根系的干物质重量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01);根际土壤pH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对Cd的吸附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且在较高的Cd浓度下这种差异表现的更明显,不同pH下土壤吸附试验表明,根际pH的升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用Freundrich方程来描述Cd离子在根际效应下黑土中的吸附特征.根际土壤的解吸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的解吸百分数与根际土壤DO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1),说明根系分泌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与Cd离子的络和作用,是导致根际土壤中Cd较难解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