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9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933篇
林业   1484篇
农学   1228篇
基础科学   775篇
  1265篇
综合类   9218篇
农作物   1113篇
水产渔业   531篇
畜牧兽医   3534篇
园艺   1019篇
植物保护   433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888篇
  2022年   1074篇
  2021年   1134篇
  2020年   876篇
  2019年   979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728篇
  2016年   828篇
  2015年   817篇
  2014年   1042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205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1102篇
  2009年   1026篇
  2008年   1028篇
  2007年   789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野生工夫红茶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广西野生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兴安六垌野生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在萎凋叶、揉捻叶及发酵1、2、3、4、5 h时取样烘干,取3 g红茶与150 mL水冲泡5 min,对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结果]鲜叶发酵4 h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评分最高(92.5分),红茶汤色红亮,花香、甜香浓,滋味醇厚,叶底红匀、亮.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降低趋势,分别从萎凋叶的5.20%和5.23%降至4.10%和4.74%;茶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揉捻叶时含量最高(25.40%);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发酵4 h时达最高值(0.50%和4.20%);茶褐素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萎凋叶的1.30%上升到发酵5 h的6.00%.红茶香气成分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醛类和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香叶醇(25.55%)、水杨酸甲酯(20.55%)、β-芳樟醇(14.75%)、苯乙醛(5.14%)、2-乙酰基呋喃(2.76%)、苯乙醇(2.19%)、氧化芳樟醇Ⅱ(2.04%)等.[结论]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具有玫瑰花香、甜花香、略带冬青香的品质特征,以发酵4 h制成的红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叶丝加料工艺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影响,为叶丝加料工艺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评价并比较了叶片加料和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卷烟产品中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只有水溶性总糖在叶丝加料贮存2 h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相比叶片加料工艺,叶丝加料工艺可使卷烟中致香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卷烟烟气常规指标无明显变化,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样品卷烟主流烟气大多数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稍有降低。叶丝加料样品香气丰富性增强,谐调性更好,余味更纯净。[结论]叶丝加料工艺应用于卷烟生产中对卷烟内在质量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3.
康健  匡彦蓓  盛捷 《草业科学》2014,8(10):1951-1956
饲草作物秸秆是黄土高原农区重要的饲料来源,但是适宜饲草作物秸秆的选择是该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以吸附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碳水化合物和有机质消化率为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静宁地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高梁(Sorghum bicolor)、青稞(Avena nuda)、燕麦(A. sativa)、土豆(Solanum tuberosum)、谷子(Setaria italica)、糜子(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和豌豆(Pisum sativum)10种饲草作物秸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秸秆营养品质从高到低的次序为糜子、大豆、豌豆、谷子、青稞、燕麦、高粱、土豆、玉米、小麦。聚类分析的结果为糜子、大豆、豌豆和燕麦为一类,谷子和土豆为一类,小麦、玉米和高粱为一类,青稞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74.
采集了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西直门北大街2个不同PM2.5污染区的6种植物叶片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比较6种常见树种叶片对PAHs的吸收特征,并对PAHs的成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吸收PAHs的能力有差异。在2个采样点,圆柏、油松针叶树种叶片对PAHs的吸收含量均高于阔叶树种;阔叶树种中碧桃叶片对PAHs的吸收含量最高,其次是毛白扬。此外,随着污染的加重,树种能够增强其吸收PAHs的能力以适应环境污染。6种树种叶片对PAHs的吸收含量均表现为污染较重的西直门高于污染较轻的森林公园。对6种树种叶片的PAHs成分分析表明,叶片中PAHs的主要成分为3环化合物,其次是2环、4环和5~6环化合物,叶片对不同环数化合物的吸收含量也表现为西直门高于森林公园。西直门样品中3环化合物的组分略多于森林公园样品,且组分的含量也高于森林公园样品。6种树种叶片对PAHs吸收含量的主成分分析指出,树种吸收PAHs能力大小依次为圆柏碧桃油松毛白杨榆树紫叶李。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对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明确抗性基因的候选区段,为进一步克隆基因及解析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选用高抗白粉病资源(自交系‘74’)和感白粉病资源(自交系‘80’)配制杂交组合,构建F_1、F_2群体,利用单囊壳白粉菌鉴定亲本及群体白粉病抗性并进行遗传分析;采用BSA-seq的方法对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在此基础上在候选区段开发分子标记,进一步精细定位白粉病抗性基因。【结果】分离群体单株表型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74的抗性是由不完全隐性基因控制的。BSA-seq技术初步将抗性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15—25 Mb位置,命名为PM 74。最终,利用分子标记将抗性基因定位于SSR15321和SSR07531之间,遗传距离为3.06 c M,物理距离为238 444 bp,可解释41.95%的表型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候选区段内包含有17个候选基因,其中Cucsa.275630为TIR-NBS-LRR类基因。【结论】本研究将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到约238 kb的候选区段内,区段内包含有一个TIR-NBS-LRR基因,该基因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6.
根据机值分析法原理,利用EXCEL编制了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程序.用户只需输入药剂剂量(或浓度)、试验总虫数和死虫数,即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毒力测定中毒力回归曲线、致死中量,95%置信限,相关系数和卡平方值等数据,并可进行卡平方检验和毒力曲线的绘制.  相似文献   
77.
接本刊2012年第8期3.1.2HPLC-UV法工作特性学者们提出了几种用HPLC-UV定量测定三聚氰胺的方法(Ishiwata,Inoue,Yamazaki,et al,1987;Kim,et al,2008;Mu iz Valencia,et al.,2008)。首先,使用三氯乙酸(TCA)-乙腈溶液沉淀蛋白质,接着用强离子交换(SCX-SPE)柱进行清洗,然后,洗脱液用C18RP柱,通过离子对HPLC进行分离。所选的色谱条件可使三聚氰胺从包含有CM和MBPIF的有机成分中分离出来(图1)。除了用保留时间确定外,在200nm到400nm之间记录三聚氰胺光谱特性也可用  相似文献   
78.
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不仅是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多糖对正常细胞几乎无毒副作用,近几年来,在兽医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9.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牦牛角资源,牦牛角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特别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如果人体缺乏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就可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影响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疾病。因此,对牦牛角中氨基酸[1-2]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具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