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国内外的研究,阐述微气候的概念和特征,指出其与园林空间、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空间的潜在对应关系,并以园林中最为重要的植物要素为客体,以微气候视角讨论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植物景观如何营造具有微气候效果的景观。进而从植物自身生态特点、苏州城市特点、苏州园林空间及立意特点,重点分析了其中的植物景观在地域性的种植方式上、空间性的微气候营造上、融合性的生长方式上及精神性的立意表达上营造微气候的方式。最后提出启示当代设计的植物景观营造要点,以期为解读古典园林、创新当代园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骨干树种,对道路景观有着统领的作用,对改善环境生态有积极作用。为了弄清岭南城市主要行道树对城市道路的微气候影响,以惠州市为例,对惠州主要道路的9个常见行道树种进行了遮荫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行道树都具有一定的遮光率和降温率,遮光效果较好的树种是白兰,其遮光率达95.81%,较差的是王棕和长芒杜英,遮光率为61%~63%,其它树种介于两者之间。降温率最高的树种是榕树,其降温率达9.83%,温度可下降3.5℃,降温较差的是长芒杜英,其降温率为1.5%,温度仅下降0.5℃。综合荫质与遮荫效果,遮荫效果较好的树种是榕树,较差的是王棕与长芒杜英,而白兰、海南红豆、非洲楝、高山榕、黄葛树亦具有较好的遮荫效果。今后选择岭南城市的行道树在注重遮荫功能时可优先选择榕树、白兰、海南红豆、非洲楝、高山榕、黄葛树,注重景观特色而对遮荫要求不高时可选王棕与长芒杜英。  相似文献   
63.
2013年7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风倒区1.5 hm2的样地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且包含坑和丘微立地的大、中、小3个代表性林隙。在每个林隙中心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了7—9月林隙中心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在郁闭林分和空旷地设置对照。分析了不同大小林隙之间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之间小气候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林隙总辐射、PAR以及空气温度依照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的次序依次降低;同一林隙内,丘顶的总辐射、PAR和空气温度大于坑底,丘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坑底;月均气温和月均PAR均为7月>8月>9月,绝大多数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递减,仅9月份小林隙的气温大于中林隙。同一林隙的平均气温日较差均为7月>9月>8月,相同微立地(林隙中心、丘顶、坑底)气温日较差均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相同月份丘顶的气温日较差均大于坑底。各林隙空气相对湿度均为8月>9月>7月,并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依次递增。7月份大林隙的总辐射、PAR与8、9月份相比均差异显著。9月不同大小林隙之间的总辐射、PAR差异均不显著。7—9月,大林隙和小林隙中心的空气湿度均差异显著。同一林隙相同月份丘顶和坑底的PAR、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均显著,空气温度差异不显著;无论是在林隙内还是林隙内的丘顶和坑底,同一林隙不同月份的温度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64.
运用实验生态和生态动力学,生态气候学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研究在降水180毫米左右的草原化荒漠地区,依天然降水建立人工生态防护体系机理、演替变化。大气降水是本区植物繁衍的主要补给源。自八十年代以来降水有减少趋势,但年内分配趋于均匀,相对来说提高了降水对植物补给的有效性。流动沙丘和固沙初期沙丘体为一半封闭系统;在固沙年代较久的地区,由于沙丘表面生物结皮的发展,植物生长消耗了沙丘体内的贮持水量,沙体水分枯竭呈一封闭系统。固沙植物、微气候和沙地水分间形成一复杂的循环系统。据对流沙、1964和1981年固沙地水分动态与空气相对湿度、气温、降水、生物结皮、植被总盖度等关系分析,建立了数值模型。吸湿凝结水包含着分子吸湿和热力学二个过程,微气候因子影响并制约着吸湿凝结的过程和数量,它们从不同矢量方向参与和制约着热动力学过程。水面蒸发它包含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要素,建立数值模型可揭示其影响的方式和强度。  相似文献   
65.
采用控冠改形、自发改形、隔行重改3种方式对郁闭红富士苹果园进行改造,结果表明,3种改造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树冠内的光照条件和果实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控冠改形处理效果较好。控冠改形处理比对照无效光区减少20.00%,适宜光区提高18.52%,内膛果实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极显著提高,产量减少15.52%,更适合于成龄郁闭苹果园的改造。  相似文献   
66.
本实验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建立了叶幕微气候和葡萄生长发育及生理(营养生长、有机物质代谢、产量和品质诸构成因素的器官生理)之间的基本关系,明确了叶幕微气候对葡萄整体生理的深刻影响;论证了叶幕微气候(尤其是叶幕光能总截留)对果实品质形成的决定作用,为北京地区及其类似气候条件下的葡萄栽培方式改良提供了叶幕微气候调控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68.
69.
张大鹏  陈星黎 《园艺学报》1995,22(2):110-116
本实验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建立了叶幕微气候和葡萄生长发育及生理(营养生长、有机物质代谢、产量和品质诸构成因素的器官生理)之间的基本关系,明确了叶幕微气候对葡萄整体生理的深刻影响;论证了叶幕微气候(尤其是叶幕光能总截留)对果实品质形成的决定作用,为北京地区及其类似气候条件下的葡萄栽培方式改良提供了叶幕微气候调控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果园微气候条件对南疆‘灰枣’坐果及枣果品质的影响。【方法】2014在库尔勒‘灰枣’果园设置树体阴阳面、遮阳、喷水及地表覆盖物等果园微气候处理方式,研究不同处理下空气及土壤的温湿度变化状况对‘灰枣’果实坐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灰枣’园中温湿度的均值为土壤大于空气,而温湿度的差值则是空气显著大于土壤。地膜覆盖处理下土壤温湿度显著高于秸秆覆盖及对照,能够有效提高坐果率;遮阳处理使空气温湿度有所降低,对枣果纵横径和蛋白质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秸秆覆盖给枣树土壤提供了一个温湿度均较为适宜的微环境,使果实中糖、蛋白质、可滴定酸、类黄酮、花青素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增加;设定时间段内,每隔1 h对树体进行一次喷水处理空气湿度为所有空气处理中最高,有利于可滴定酸的积累。【结论】果园微气候因子处理对南疆‘灰枣’坐果和品质有明显影响,其中遮阳、每隔1 h喷水、秸秆和地膜覆盖对‘灰枣’坐果和品质的促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