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88篇
综合类   29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西溪湿地底泥重金属竖向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特制的底泥取样器从杭州西溪湿地钻取通长的底泥试样,对不同深度底泥中重金属Cu、Pb、Zn进行测试,并分析重金属在表层底泥底泥孔隙水及上覆水中的含量及相关性,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底泥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湿地0.6 m深度内的底泥为轻度-中度污染,埋深大于0.6 m的底泥没有被污染或者污染程度较轻;重金属在表层底泥孔隙水中的含量显著大于其在上覆水中的含量,由于浓度梯度,底泥孔隙水中的重金属会释放到上覆水中,因此如只实施换水处理难以根除水体污染问题,疏浚受污染的底泥是更有效的治理措施.根据测试结果,0.6 m深度可作为湿地底泥疏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2.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塘堰湿地底泥氮磷的释放情况,为稻田排水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湿地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漳河灌区两处理化性质较接近的典型塘堰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形管槽静态模拟不同水深处理下底泥氮磷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水流扰动会加速底泥中磷的释放.不稳定的水—泥环境以及溶解氧含量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及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进行,良好的好氧—厌氧根区环境对于保持湿地的净化能力非常重要.不同的水质指标的净化,其适宜的湿地水深是不同的,底泥在25、45cm水深条件下,分别对上覆水中总氮、总磷浓度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结论]应根据不同的湿地、水质以及净化需求,确定最优的水稻灌区塘堰湿地水深,当底泥中营养物质富集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周期性的疏浚对于保证湿地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33.
为深入了解生物炭添加对养殖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在养殖池塘现场原位修复期间,养殖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添加小麦秸秆生物炭修复期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在第42 d时指数达到最低(0.16),Shannon指数与Chao1指数以及OTU数的变化也呈现相似的规律,即在第42 d时生物丰度达到最大值。养殖底泥细菌中门水平优势细菌相对丰度发生改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降低。Heatmap图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即Ardenticatenales、芽单胞菌科属(Gemmatimonadaceae)、bacteriap25和棒状杆菌属(Rokubacteriales)的相对丰度出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养殖底泥中添加小麦秸秆生物炭可以改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而有助于底泥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  相似文献   
434.
为给贵州冬季自然或人工湿地净化效益评价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参考,选取贵州红枫湖入湖河流黄土寨沟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底泥中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总氮(TN)、氨氮(NH4+-N)和硝酸盐氮(NO3--N)和其上覆水、间隙水中 TN、NH4+-N、NO3--N 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黄土寨沟河水和底泥中氮素以 NH4+-N 为主,底泥中氮的4种微生物的数量关系为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氨化细菌数量与间隙水中 NH 4+-N 呈显著正相关(r=0.810,P <0.05),反硝化细菌数量与上覆水中 NO3--N 呈显著负相关(r=0.798,P <0.05)。解释了冬季黄土寨沟从上游至下游总氮一直升高的原因:反硝化细菌呈下降趋势,反硝化过程受阻。  相似文献   
435.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考察了一种新型物化凝聚剂在不同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控制污染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率。结果表明,在污染河道底泥中注入新型物化凝聚剂48 h内,底泥表层结构呈现多孔性的渐变过程,微生物生存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对上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测定发现,新型物化凝聚剂注入底泥中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的释放,同时也抑制了上覆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ORP)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上升;新型物化凝聚剂投加量越大,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越好。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物化凝聚剂对污染河道底泥进行原位改良,可成为底泥就地处理和控制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一种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36.
[目的]河道底泥是土壤和水体重金属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特殊载体,而农业河道底泥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却被鲜少注意到.[方法]文章选取水系发达的上海市某处典型农业圩区,收集河道底泥,依照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镍(Ni)和锌(Zn)等8项...  相似文献   
437.
本文通过对潜山市农田灌溉水样品中As、Hg、Se、Cr、Ni、Cu、Zn、Cd、Pb、B等10项指标及pH值分析测试,经过各参数统计,分析了各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pH大部分样品都处于标准范围内。全市农田灌溉水样品中的10项元素含量均未超标,其中As、Zn、Pb、B、P的变化系数较大,这五种元素在全区农田灌溉水中含量变化较大。农田灌溉水中的综合质量指数均小于1,整体质量较好,属于清洁水源。通过对农田灌溉水和底泥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Pb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As含量呈弱的正相关,P含量呈弱的负相关。其余元素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为基本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8.
白洋淀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白洋淀湖区底泥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和生态危害评价,并和历史资料对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中重金属Cd、Pb含量较高,分别表现为极强和轻微-中等的生态危害和极强和中度的污染程度,针对白洋淀现状,提出了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39.
在相邻两个池塘设置固定采样点,分别作为实验点(海蜇养殖区)和对照点(非养殖区),并于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即放养海蜇前期、海蜇养殖期间以及海蜇采收后,采集沉降物和底泥样品,分别测定沉降物中的氨氮、叶绿素a、总有机物TOM以及沉降物的沉降速率SR和底泥中的氨氮、硝氮、叶绿素a以及总有机物TOM含量的月份变化情况,探讨海蜇养殖对池塘沉降物和底泥中营养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对照点底泥中叶绿素a外,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和底泥中各项营养盐指标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月份实验开始前,实验点和对照点的各项营养盐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月份(海蜇养殖高峰期),沉降物和底泥中各项营养盐指标变化较大。由于海蜇的生理代谢和生物扰动作用,实验点沉降物的NH_4~+-N含量及沉降速率SR均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沉降物的Chla、TOM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的(P<0.05)。同时,实验点底泥中NH_4~+-N、NO_3~--N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底泥中Chla、TOM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的(P<0.05)。9月份,由于海蜇的收获,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中的NH_4~+-N、Chla含量及沉降物的S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点底泥中的TO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可能与海蜇收获后水体及底泥中有机物残留量较高有关,然而底泥中其余各项营养盐指标在实验点和对照点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40.
通过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6项理化指标和8类细菌数量,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周年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底泥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趋势相同,变化范围分别为(7.15±0.40)~(7.80±0.21)和(42.8±85.5)~(-351.0±61.5)mV。硫化物的变化趋势与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反,其含量变化范围为(47.66±47.01)~(496.12±418.57)μg/g(干重)。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57.42±103.40)~(865.83±187.85)、(166.83±17.12)~(241.32±27.21)μg/g和0.27%±0.08%~0.37%±0.10%。异养细菌、弧菌和芽孢杆菌数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27±5.55)×105~(6.41±8.48)×106、(5.39±4.32)×103~(1.62±2.01)×105和(1.31±1.57)×104~(7.57±1.66)×104 CFU/g。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数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80±1.16)×105~(1.31±1.64)×107个/g、(2.67±2.48)×103~(5.11±5.88)×104个/g和(8.08±8.99)×10~(1.45±1.73)×103个/g,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在1年内的变化趋势相同。硫还原细菌和硫氧化细菌数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62±5.53)×102~(7.22±5.52)×104个/g和(6.50±5.17)×101~(1.00±1.16)×104个/g,两种细菌数量在一年内的变化趋势相反。研究表明,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与硫氧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硫化物含量分别与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及硫还原细菌的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机碳含量与硫还原细菌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多项理化指标和细菌数量之间显著相关,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