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88篇
综合类   29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鱼类原本在自然水域中生活、生长、繁殖、迁徙。在大自然中,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生物的、非生物的因素共生共存、相互制约并且共同对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生命发挥着作用,其中的底质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角  相似文献   
392.
【目的】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碳氮代谢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养殖季采集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检测底泥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总氮含量,并通过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含磷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AWCD)。【结果】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中的总氮和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养殖初期;底泥中的微生物能较好地利用β-甲基-D-葡萄糖苷、丙酮酸甲酯、D-半乳糖醛酸、吐温80、D-甘露醇、肝糖、D-纤维二糖等只含碳的碳源和L-天门冬酰胺、N-乙酰-D-葡萄糖胺(AWCD>0.5)等含氮碳源,也可以利用D,L-α-磷酸甘油、葡萄糖-1-磷酸(AWCD<0.5)等含磷碳源,不能利用2-羟基苯甲酸、衣康酸和α-丁酮酸。养殖初期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对只含碳的碳源和含氮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的利用率与底泥中的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可以尝试利用Biolog-ECO平...  相似文献   
393.
通过模拟培养,研究了底泥氮营养的释放及上覆水体中氮营养的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扰动下,底泥向上覆水体明显地释放氮营养,而消亡的水华更可以激发底泥中有机氮的释放,底泥中有机氮的矿化释放与沉积到底泥表层的水华量密切相关。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中氮首先以铵氮存在,并快速向亚硝氮转化,此后才向硝氮转化。水中铵氮浓度高,存在时间长,是比较主要的氮形态。  相似文献   
394.
对南京周边地区直接灌溉农田的小型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南京周边地区灌溉水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物,Pb、Cd江南地区高于江北地区,最高值是背景值的5.76倍和2.22倍;As、Hg江北地区远高于江南地区,最高值是背景值的22.1倍和31.0倍。综合评价结果江北地区底泥重污染至极重污染率100%,江南地区只有15.4%,除工业污染和交通运输污染外,农药包装物的不合理处置很可能是江北地区灌溉沟渠As、Hg高度积累,综合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5.
[目的]探索河道底泥的生物降解特性。[方法]对河北省某河段底泥中有机质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底泥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变化,分析异养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对河道底泥中生物的降解机制。[结果]河道底泥中氨氮、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变化与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溶解氧对异养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有较大影响。氧气充足时,异养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大幅增加,对氨氮和CODcr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没有外来污染源持续进入的情况下,未投加外来菌液的反应器的出水效果优于投加菌剂的反应器。[结论]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进行氨化细菌等好氧菌的生命活动和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396.
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中Hg、Cu、Zn、Cd、Pb、Cr、As、Se等重金属(类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为(0.35&#177;0.17)mg/kg,Cu为(65.86&#177;11.33)mg/kg,Zn为(190.9&#177;28.9)mg/kg,Cd为(0.3585&#177;0.0611)mg/kg,Pb为(32.50&#177;11.04)mg/kg,Cr为(180.7&#177;68.5)mg/kg,As为(10.8&#177;5.5)mg/kg,Se〈0.02mg/kg。运用地累积指数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和Zn有轻度污染。同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进行评价,结果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中Hg为强生态风险。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受到Hg、cr、zn等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97.
试验对山西省大同和运城2个地区的养殖池塘底泥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比了底泥和池塘周边土壤中营养盐的含量,最后用底泥和池塘周边土壤进行了菠菜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同和运城2个地区养殖池塘底泥沉积量分别为19.18和19.98 kg/m2,二者相差不大但产量均较大。对底泥与池塘周边土壤中营养盐的研究表明,池塘底泥中的营养盐明显高于池塘周边土壤,种植菠菜后试样中各营养盐含量明显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菠菜生产力虽高于池塘周边土壤组,但差异不大,可见池塘周边土壤也可以直接用于植物种植,试验组与对照组底泥可用于对低肥力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398.
鄱阳湖及支流底泥中重金属形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五步连续萃提法区分了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及支流底泥中的重金属(Cu、Co、Cd、Pb、N、iCr)的5种形态,结合原子吸收测定了各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Cu、Co、Cd、Pb、N i、Cr 6种元素的总量(mg/kg)分别为:26.79、16.11、1.52、36.16、23.38、35.35,其含量(mg/kg)最高的形态分别是:残渣态S5(11.70)、残渣态S5(8.70)、可交换态S1(0.4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3(17.00)、残渣态S5(18.24)、残渣态S5(28.19)。除镉外,各元素生物可用性最高的可交换态含量普遍较低。同时对鄱阳湖及支流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形态分析,确定了6种重金属在不同形态间的分配关系及地域分配关系,为鄱阳湖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99.
<正>土著微生物制剂是从原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经培养、纯化加工而成。2010年进行了大面积池塘养殖试验,主要进行了三个层面的指标研究: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养殖水体的pH值及--+  相似文献   
400.
滆湖北部底泥疏浚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滆湖北部湖区生态系统对底泥生态疏浚的动态响应,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滆湖北部湖区采集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分析底泥疏浚对底泥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滆湖北部疏浚区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营养盐含量低于未疏浚区,说明底泥疏浚是削减沉积物内源负荷的有效手段。与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区浮游植物的密度、生物量有所减少,且群落中蓝藻所占的比例下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上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滆湖北部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疏浚区底栖动物中的寡毛类的数量和生物量与未疏浚区基本相等,而摇蚊类和软体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则下降了80%以上。底泥疏浚区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覆盖度和生物量与未疏浚区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