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2篇
  88篇
综合类   29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21.
甲鱼因其肉质嫩而鲜美,口感好,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对肠胃疾病有特殊疗效,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使广大消费者能吃到即营养又美味十足的甲鱼,兰溪某特种水产养殖场采用循环水养殖、底泥利用、水面种青、水中混养泥鳅等措施,极大提升了甲鱼品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养殖模式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辽河典型支流—条子河的底泥污染状况。[方法]沿条子河从上游到下游共布设5个断面,分别采集水样以及柱状底泥样品,对河水水质情况、条子河底泥含水率、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底泥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柱状底泥样品由上层至下层,含水率逐渐降低;底泥中有机质含量在4%~10%范围内,Cu含量在14.07~68.66mg/kg范围内波动,Cd含量在0.01~1.05 mg/kg范围内,Cr含量范围是21.55~78.10 mg/kg,Zn是61.1~2 602.0 mg/kg,As的含量在4.83~30.10 mg/kg范围内波动,Hg的含量范围是0.08~1.22 mg/kg。[结论]条子河水水质属于劣V类水质,条子河底泥重金属Zn,Hg受污染现象较为普遍,个别样点已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个别底泥中Cu、Cd受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23.
通过竺山湖底泥疏浚表层50 cm模拟试验,疏浚柱间隙水硝态氮浓度为0.02~0.48 mg/L,高于对照柱0.05~0.08 mg/L,疏浚柱和对照柱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分别为5.6~25.6和21.3~95.6 nmol/(g.h),疏浚柱反硝化速率降低,说明底泥疏浚对竺山湖沉积物反硝化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观察水体、底泥颜色和测定氨氮含量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1红水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而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并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死亡的藻类产生毒素就会致使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  相似文献   
125.
运河和西湖底泥砷的吸附及形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和评价了运河和西湖底泥中砷污染的现状,同时研究了底泥环境对砷的吸附及底泥中砷的不同形态及含量特征.  相似文献   
126.
不同处理池塘底泥有机磷组分及其对水体有效磷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养殖池塘的底泥和上覆水体于室内模拟水体小环境,设计:添加沸石、酶抑制剂、微生物、沸石与酶抑制剂组合、沸石与微生物组合五种处理与对照组进行5个月培养,分析培养前后底泥中有机态磷组分、有效磷及上覆水体有效磷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养殖池塘底泥中有机磷各组分含量依次为MLOPMROPHROPLOP,MLOP、LOP含量经过微生物和对照处理之后的减少量最大,而酶抑制剂处理减少最少,MROP含量微生物及与沸石组合处理增加,其余均有所下降,HROP含量所有处理中几乎不变;两池塘底泥对上覆水有效磷的贡献具有相同的规律,MLOP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LOP,MROP居于第三,HROP没有贡献;底泥中和上覆水体中的有效磷与LOP和MLO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MROP和HROP之间相关不显著。底泥中各组有机磷对底泥中和上覆水体中有效磷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为MLOPLOPHROPMROP。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曝气扰动下底泥氮的释放动力学及硝化反硝化过程,以期解决底泥氮释放及二次污染问题。[方法]研究了底泥原位曝气对氮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并对其释放动力学参数进行解析,同时模拟了间歇曝气下泥水界面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结果]底泥曝气加速了氮污染物的释放,30min后底泥NH4+-N与达到释放平衡;最大释放量与底泥扰动强度成正比,在曝气头距离泥面距离为0、1、2和3cm时(扰泥量为3.52、3.41、3.26和3.01g/L),NH4+-N与最大释放量分别为14.3、13.8、13.2、12.2mg/L和33.2、30.9、29.8、27.3mg/L;且两者的释放动力学均符合双常数方程。持续曝气可促进泥水界面硝化反应发生,8d后NH4+-N浓度由12.4mg/L下降至0.2mg/L,硝态氮浓度达到最大值;停止曝气12d后,硝态氮与总氮浓度分别由10.8和37.4mg/L下降至0.36和23.2mg/L,说明有反硝化脱氮现象发生。可见,底泥曝气可促进氮污染物的释放及硝化过程,而通过间歇曝气,可实现底泥原位硝化反硝化脱氮。[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原位修复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8.
采用6种方法对太湖底泥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和PCR扩增效果等反映DNA纯度和质量的指标,综合分析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显示,在提取过程中使用溶菌酶优于使用蛋白酶,冻融和TENP前处理过程耗时且效果不佳,二次沉淀在提高DNA纯度中起关键作用.结果表明,溶菌酶-SDS-二次沉淀法是一种适用于太湖底泥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提取的DNA质量好、纯度高,更胜于包括土壤DNA快速抽提试剂盒在内的其他5种方法,可直接用于对DNA质量要求较高的后续试验中.  相似文献   
129.
污染底泥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底泥的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异位处理技术和原位处理技术。在介绍底泥污染物分类的基础上,从底泥的异位处理及底泥的原位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底泥处理技术,分析了不同技术的发展状况及不足之处,指出生物修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联合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0.
刘畅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11+224
用微波消解法与电热板消解法消解国家标准物质,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消解液中铊的含量,比较2种消解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电热板消解法为8.3%,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致;用微波消解法处理实际样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