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61.
抗菌肽B、D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广藿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人工合成的柞蚕抗菌肽D基因和天蚕抗菌肽B基因分别接上启动子和终止于,克隆到双元表达载体PBin19上,构建成双价抗菌肽基因表达载体pTBD。用三亲交配的方法将pTBD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再通过农杆菌将抗菌肽B、D基因导入广藿香,获27个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抗菌肽B、D基因已同时整合进3个株系染色体组中。与病原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试管共培养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获得较强抗病性。盆栽接菌试验结果也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62.
正交设计优化广藿香基因组SRAP扩增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广藿香叶片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dNTP、引物浓度和DNA聚合酶4因素3水平,对SRAP扩增效果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模板DNA浓度对PCR扩增的影响,确立适合广藿香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利用SRAP-PCR优化体系对引物进行了全面筛选.结果表明:各因素不同水平浓度对PCR反应结果均有显著影响,总体积20μL的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中含有:2 μL 10×buffer、20 ng模板DNA、1.5 mmol/L Mg2+、250 μmol/L dNTP、0.3 μmol/L Primer、Taq DNA聚合酶1.5 U.运用该体系对部分广藿香单株进行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以此体系为基础从9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18对.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评价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方法]以20个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为研究对象,测定百秋李醇、广藿香酮、挥发油、浸出物、总灰分含量,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广藿香药材质量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结果]20个产地广藿香样品的相对关联度为0.318 8~0.616 9,其中10个产地样品的相对关联度>0.50,其他产地样品的相对关联度<0.50。肇庆高要、雷州英利、阳春潭水产地广藿香样品的相对关联度排名靠前,药材质量优,海南万宁、琼海产地广藿香样品的相对关联度排名靠后,药材质量差。[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模型可用于广藿香药材的质量评价,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藿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是临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其质量指标成分广藿香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炎症等活性。广藿香醇合酶(Patchouli alcohol synthase,PcPTS)在广藿香醇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但其在蛋白互作层面调控广藿香醇合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旨在筛选 PcPTS 的互作蛋白,以揭示 PcPTS 在广藿香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控机制和功能。【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和 GST pull-down 联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筛选可能与 PcPTS 互作的蛋白,利用 MASCOT 软件和 BLAST 分析注释互作蛋白,选取有文献报道参与其他蛋白互作、影响蛋白转运、修饰或降解、参与次生代谢调控的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初步验证它们与 PcPTS 蛋白的互作关系并对互作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 PCR 技术成功克隆了 PcPTS 的 cDNA 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 1 659 bp,编码 522 个氨基酸。构建了广藿香 cDNA 初级文库和酵母杂交文库,初级和次级文库容量分别为 7.6×106 CFU 和 8.6×106 CFU,初级和次级文库的重组率均为 100%,且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 800 bp。构建的诱饵载体 pGBKT7-PcPTS 对酵母菌株不产生毒性,且无自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和 BLAST 分析,获得 17 个候选蛋白。成功构建了 GST-PcPTS 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获得 GST-PcPTS 诱饵蛋白,利用诱饵蛋白从广藿香总蛋白中捕获互作蛋白,共鉴定出 98 个候选互作蛋白。从候选蛋白中筛选 14 个可能与 PcPTS 互作的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进行点对点验证,结果发现PcC3H6、PcENO3、PcACR11 和 PcHAD 与 PcPTS 存在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分析表明,四者分别属于 CCCH 锌指蛋白家族、烯醇化酶蛋白、ACR 亚家族和 HAD-like 超家族。【结论】初步筛选验证获得与 PcPTS 存在相互作用的 4个蛋白 PcC3H6、PcENO3、PcACR11 和 PcHAD,有助于揭示 PcPTS 在广藿香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制,也为进一步研究广藿香醇的合成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5.
EM菌对连作广藿香扦插苗生长特性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缓解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连作引起的减产减质的情况,探究EM菌在广藿香连作中的应用潜力。【方法】设计5个处理组(EM菌以体积分数计):园土(对照土)、重茬土、重茬土+0.1%EM菌活性液、重茬土+0.8%EM菌活性液以及重茬土+1.6%EM菌活性液,并采用盆栽试验探究重茬土中添加EM菌对广藿香扦插苗生长特性以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质中添加EM菌活性液的处理组较单一重茬土的根长、株高、鲜质量、根系活力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真菌数量减少,土壤脲酶、蔗糖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0.8%EM菌活性液对广藿香扦插苗的生长特性以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最显著,株高、鲜质量、根长、根系活力及总叶绿素含量较重茬土分别升高70.34%、195.32%、101.52%、156.84%和195.33%;0.8%EM处理的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培育第40天达到高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培育第40天达到峰值,较重茬土分别升高81.46%、54.26%和137.90%。【结论】在广藿香连作地块添加EM菌能够有效缓解连作障碍问题,可作为广藿香连作栽培中良好添加物。  相似文献   
66.
广藿香叶子为试材,采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广藿香AFLP反应体系,包括酶切连接体系、连接产物稀释倍数、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等关键因素,并对AFLP引物组合(E/M组合)进行筛选,以期为后续的广藿香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酶切体系为20μL,含300 ng模板DNA,在37℃下反应3 h;连接反应在16℃下反应12 h;连接产物的最适稀释倍数为3倍;预扩增产物的最适稀释倍数为20倍。采用优化好的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2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优化好的反应体系适用于广藿香AFLP分子标记研究,筛选出的引物也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可为后续的广藿香优良种质筛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7.
杨春雨 《植物医生》2010,23(6):32-33
用可杀得2000对苗圃广藿香青枯病进行防治试验。试验药剂浓度每L为3g、4g、5g,结果表明,试验浓度为5g/L、5mL/株组的,30d存活率为79.42%,空白对照组30d存活率为2.8%。说明"可杀得2000"对广藿香青枯病的治疗效果显著,1~2级病株治疗效果较好,但5级病株治疗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68.
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Pogostemon cablin(Blance)Benth.,以叶、梗入药,味辛,性微温。芳香化湿,和胃止吐,祛暑解表。主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期的发热身困,胸闷恶心,鼻渊,手足癣。广藿香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宋代引入我国,是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广藿香分为石牌香、高要香、湛江香和海南香。广藿香在海南省万宁市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广藿香青枯病,能造成广藿香大量死株,威胁到广藿香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9.
孙仁爽  孟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2111-2113
采用超声技术提取广藿香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以薄层层析色谱法对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进行定性分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液相条件为:色谱柱为C18柱(250 min×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3%H3PO4水溶液(60:30:10,V/V),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8...  相似文献   
70.
李威  杨洋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23-324,326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藿香中挥发油,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以β-CD和广藿香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选择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1∶8,搅拌强度为600rpm,包含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