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47篇
  254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注重技术创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国家下达的投资和治理任务规模已达规划投资的73%和治理任务的74%,已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0%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5%10%,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高,土壤侵蚀明显减少,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各地要加强领导,强化监管,规范工程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度重视工程验收工作,确保"丹治"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对做好"丹治"工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2.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元素地球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禹州全新世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并与磁化率曲线、粒度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常量元素氧化物比值钾钠比、残积系数和以Rb为代表的微量元素含量等随剖面层次呈规律性变化,即在古土壤层(S0)中含量最高,表土层(MS)中次之,在黄土层(L1、Lt、L0)中最低。硅铝率和Sr的含量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表明在全新世古土壤层和表土层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和次生粘化作用较强;在黄土堆积时期,气候比较干旱,沙尘暴频繁,成壤作用微弱。这些化学参数与磁化率曲线可以进行对比,表明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变化受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成壤环境变化的控制。与黄土高原腹地的洛川剖面相比,淮河上游禹州剖面中绝大多数常量元素的含量较高,而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磁化率也显著偏低,绝对值差别很大,粒度组成当中细沙成分含量很高,这说明淮河上游黄土物质来源与黄土高原地区明显不同。联系全新世时期黄河频繁泛滥、改道、沉积与黄淮平原盛行东北风形成流沙地的事实,认为淮河上游的黄土是黄河泛滥沉积物质经过风沙活动改造,由东北风力系统搬运而来的近源粉尘堆积,再经过就地风化或者成土改造而形成。  相似文献   
23.
豫西南伏牛山区(以下简称为“水源地”)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长江支流汉江干流上的丹江口水库上游,涵盖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淅川、西峡、内乡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大部分地区,控制了水库库区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的52%,肩负着打造清水走廊,保护水质安全的重任,因而发展水保型生态农业,协调清水走廊建设与本地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是水源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4.
<正> 在总结户包治理小流域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汾河水库上游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率先实行了拍卖治理小流域的做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一做法是水土保持工作中又一重大改革,它的兴起与推广,对小流域治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5.
黄河上游主要干支流近期降水、径流统计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利用假设统计检验法对黄河上游干流唐乃亥和支流洮河、湟水河、大通河四个流域——即刘家峡以上黄河主要干支流流域,近30年来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检验。为探讨流域蓄水特征和产流特征变化,考察总径流量变化趋势,分别对枯季径流、汛期径流、年径流及相应时段降水做了同步分析,并分区域探讨了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得出黄河上游径流在这四个流域有减少的趋势,但程度各不相同的结论。湟水和大通河在降水和径流方面的变化均不显著,洮河流域降水减少最为明显,且下游减少最为厉害。在径流方面,洮河汛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同于降水,人类用水量的行为已改变了径流序列的时程变化特性。唐乃亥降水特性有所变化,但更为突出的是枯季径流显著减少,对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6.
澜沧江上游森林珍稀草本植物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20 0 2年和 2 0 0 3年 7— 8月 ,笔者采用常规调查方法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澜沧江上游物种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不同群落类型和海拔高度作为资源位 ,分别以物种重要值和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 ,对澜沧江上游桃儿七、星叶草和角盘兰及选取的几种对照草本植物进行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生态位宽度值小 ,充分显示了它们的稀有性 ,在该地区应优先保护 .桃儿七种群在海拔 36 0 0~ 36 5 0m分布最多 ,并且种群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 ;星叶草种群在海拔 36 5 0~ 375 0m分布最多 ,但种群数量不随海拔高度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 .草本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大于 0 5的占 5 0 %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 ,说明它们在该地区的生态位相似程度大 .草本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 ,大于 0 0 1的占 2 1 4 3%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小 ,它们分布的群落类型相似程度小 .  相似文献   
27.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岷江上游理县云杉人工林、灌木林、经济林和农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2)灌木林与经济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灌木林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经济林;(3)农耕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说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合理的植被类型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岷江上游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经过连续4 a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7 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2.46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18 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 g·kg-1~0.55 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 g·kg-1~1.36 g·kg-1,有效氮增加4.5 mg·kg-1~18.5 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3.46 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岷江柏木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岷江柏木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29.
利用淮河上游地区1961-2015年1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冬小麦生长关键期(2、3、4月)1个月尺度及3个月尺度SPI值,结合冬小麦产量数据,确定生长关键期对产量灾损率影响的具体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水量变化及旱涝灾害空间分布,建立了SPI值与产量灾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关键期(SPI3)和4月(SPI1_4)SPI值均与产量灾损率相关性程度高,分别通过0.01和0.05显著性水平检验;2个时段降水量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且旱涝灾害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2)当SPI3值和SPI1_4值分别为-2.23和-1.82时,达到决定发生旱灾时产量灾损的阈值;(3)SPI3值和SPI1_4值与产量灾损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2,在典型涝灾年,SPI值与产量灾损率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0.
赵刚刚  张东坡  袁大刚  张俊思 《土壤》2022,54(4):865-872
为了解岷江上游杂谷脑河谷的土壤发生特征及类型归属,以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杂谷脑河谷的8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成土因素调查与土壤形态特征观测及室内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简称系统分类)与《中国土壤(1998)》(简称发生分类)鉴定其类型。研究表明,8个剖面均为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土壤色调为7.5YR和10YR,部分剖面表层明度和彩度均低于3.5,达到暗沃表层的颜色要求;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含量最高、砂粒次之、黏粒最低,质地为壤土或粉质壤土;土壤结构主要为亚角块状,部分剖面表层为团粒结构;部分剖面中具有腐殖质、黏粒胶膜及假菌丝体等新生体,形成黏化层和钙积层;均具石灰性,主要为碱性到强碱性反应;有机碳含量范围1.64~61.45 g/kg,部分剖面含量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具有均腐质特性;游离铁含量为10.78~19.57 g/kg,个别剖面B层均在14 g/kg以上,具有铁质特性;有效磷含量为1.2~43.1 mg/kg,个别符合肥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的有效磷含量要求。供试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人为土、均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