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76篇
  403篇
综合类   427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坡地生物篱和缓坡地等高种植技术集成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阳县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秋冬季节干旱严重,直接影响水果产量和品质.2005年6月在灌阳县灌阳镇和观音阁乡园地中,采用营造生物篱、等高种植、生物覆盖、滴灌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建立集成技术示范园,核心示范面积539亩.经过一年的实施,示范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水果产量、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玉米冠层结构是玉米形态特征的主要指标,是坡地水土流失预测(预报)的重要参数.在喀斯特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探索玉米冠层结构变化,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种植试验方法对玉米全生长期冠层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冠层叶面积随玉米的生长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生长期增加幅度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抗旱剂的不同施用方法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对旱坡地冬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抗旱剂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生产上以抗旱剂拌种的效果较好;抗旱剂结合施肥,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生产上以中等肥力结合抗旱剂拌种的效果较好,也比较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芒果园和青枣园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2018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基地选择10 a生芒果园和5 a生青枣园采用实蝇粘胶板和性诱剂开展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和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元谋县芒果园和青枣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下旬和6月下旬—8月上旬,实蝇粘胶板和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显著高于蓝色和黄色粘胶板,可用于果园橘小实蝇的监测与诱杀。  相似文献   
15.
华西雨屏区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种坡地利用方式,分别是裸地、农耕地(玉米)、荒草地、巨桉林地Ⅰ与巨桉林地Ⅱ,建立人工径流小区,对2006年6~11月各小区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差异显著(P<0.05),径流深依次是裸地(250.9 mm)>农耕地(232.9 mm)>荒草地(175.4 mm)>巨桉林地Ⅰ(170.5 mm)>巨桉林地Ⅱ(141.3 mm);产沙量大小依次为:农耕地(313.63 t/km2)>裸地(176.80 t/km2)>荒草地(94.45 t/km2)>巨桉林地Ⅰ(90.58 t/km2)>巨桉林地Ⅱ(36.37 t/km2).(2)5种坡地利用方式养分流失差异显著(P<0.05),其流失量大小顺序均为钾素>磷素>氮素.其中,氮素与磷素流失以水溶态为主,平均为96.16%与69.45%;钾素以颗粒态(与泥沙结合态)为主,平均为74.93%.(3)不同坡地产流产沙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裸地与农耕地受降雨影响较大,而荒草地与巨桉林地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4)调整农事活动、改善经营措施与减少人为干扰对防止坡地产流产沙以及养分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非点源氮输出特征与污染负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盐亭农业生态站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探讨了川中紫色土区旱坡地氮素的农业非点源输出规律。研究表明:紫色土早坡地非点源氮输出以无机氮和颗粒态为主,全氮输出量不高。川中丘陵农田生态系统的旱地径流中,颗粒态氮占比例最大,达到35%,硝态氮和氨态氮的输出水平相反,各径流场的NH4 -N浓度略高于NO3--N的浓度。旱地径流全年总氮污染输出为0.95 kg/(hm2.a),全年通过径流输出的氮素占化肥施用量的0.56%。旱地地表径流中总氮平均浓度顺坡种植>平板种植>聚土垄作。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季节变化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非点源氮污染约从6月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0月,集中在降雨丰富的时段。夏季2个月(7~8月)是非点源污染的高发季节,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绝大部分发生于该时期,这与年雨量的60%集中于该季节而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关。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化配置,合理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法,控制施肥量和适宜的农田耕作方式,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洗中氮的含量,减轻农业非点源物质对环境的压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试验方法,探讨暴雨作用下于不同坡度时,对坡地破坏及保护方式之研究。保护方式分为4类:地下排水、支排水、干砌卵石及浆砌卵石、试验中观测地下水之变化,量测流失之土方、排水量,以及最后破坏之断面,并进行边坡稳定分析,试验结果指出:(1)压实度较小、渗透性较佳之土壤,因地下水渗透,在坡脚产生瞬间坍方。(2)压实度较大,渗透笥较差之土壤,将产生地表径流冲蚀,若无排水或坡地保护措施,将发展成严重的径流冲蚀,  相似文献   
18.
本省土地资源有限,山坡地面积占全省面积之2/3以上,在人口压力,经济成长及国民生活水准提高的趋势下,农业及非农业的土地取得势必向坡地发展,当坡地被开发利用后,如无适当的保育或栽培管理方式不当,则将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本省自1956年起,即在全省针对坡地农业必然之发展,以栽培方法及作物别作一系列性的研究,订定适合台湾坡地农场的技术规范,经试验证明在山边沟沟距之范围内,凤梨坡地栽培以等高密植并敷盖稻草,并于休闲期利用残株敷盖处理,有良好蓄水保土及增产的效果,香蕉之栽培以平台阶段较优,并可利用恋风草及百喜草之草带,促使自然形成阶段之方法,降低构筑成本及便于维护,荔枝,檬果,柑桔,桑园等可用百喜草全园覆盖,百喜草条植与敷盖等栽培方式,均能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并同时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达到增产的效果,茶园以阶段配合覆盖或敷盖处理,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及提高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9.
红壤坡地雨水产流及其土壤流失的垫面反应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通过4年(1998~2001年)径流场定位观测研究,探明了不同植被垫面雨水产流过程中系统水土流失有显著性差异。水流失量为农作区>常绿灌木区、针叶林区>常绿果园区>退化区、恢复区。坡地不同垫面间雨水地表径流的差异存在,为坡地雨水利用和利用坡地集雨支持农田灌溉提供了依据和可调控性。土壤流失量受人为干预、耕作强度的影响很大,坡地从自然保护到作物栽培,系统的土壤流失量提高20倍。茶果林地的土壤流失低于作物耕种的2~3倍,而高于自然利用和自然保护的6~12倍。养分流失在数量和质量上皆取决于垫面构成。提出了利用坡地集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并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20.
几种水土保持措施调控地表径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并存的矛盾,在分析研究现有坡地径流规律和总结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消除坡地产生径流原动力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径流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除打地孔较稞地径流量、侵蚀量增加,不符合常规外,种植帕特草和四翅滨藜均具有明显的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防蚀能力的作用.从对地表径流调控能力来看,种草比种灌木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