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67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洮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洮河流域较高空间分辨率植被盖度变化分析,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落实,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决策等提供参考。[方法]以1993年Landsat 5TM,2001年Landsat 7ETM+,2015年Landsat 8OLI和ASTER GDEM为数据源,先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盖度,再用流域分区、高程、坡度及坡向分级所得基础单元,统计分析各单元内的植被盖度均值和植被盖度变化面积比例。[结果]1993—2015年洮河流域植被盖度均值增加了17.52%,正向变化面积比占62.24%,负向变化面积仍占有6.41%;3期数据均表明,高程2 500m以下植被盖度最低,高程4 000m以上无明显变化与负向变化面积比例之和最大;坡度0°~5°,10°~15°之间植被盖度均值最低但增幅最大,无明显变化和负向变化面积比例之和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并在60°以上达到最大;坡向对植被盖度分布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洮河流域植被地形分异特征明显,植被盖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还存在一定的负向变化;未来应重视高程2 500m以下,坡度20°以下,坡向为平地、西坡、南坡的植被恢复;加强4 000m以上,坡度45°以上和东坡、东北坡现有植被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342.
通过对寿宁县引种楸树(分根造林)试验区不同坡向、坡位3年生幼树的生长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楸树分根造林的平均成活率为97.3%、平均树高为3.26m(其中当年抽高1.12m)、平均胸径3.11cm。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各组楸树树高、当年抽梢高度、胸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存活率之间不存在着显著差异。种植楸树的坡向应选择南坡为宜,北坡则会影响其生长;种植楸树的坡位应选择下部。  相似文献   
343.
彭俊贤 《林业科技》2011,36(4):38-39
影响林区气温因子众多,其中海拔和坡向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林区气温空间分布模拟的技术,并分别对4个技术环节,即基准海拔气温换算、气温插值、海拔梯度修正和坡向影响修正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44.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天然更新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祁连山天然林区,选择林分的不同郁闭度、龄级、地位级、林木组成、坡向、海拔高度等生态因子,进行了天然更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4~0.7时幼树数量最多,0.8~0.9郁闭度次之,1.0、0.3以下郁闭度时最少;中郁闭度林分更新中等,过密和过稀林分更新不良;云杉在海拔2800m左右的阴坡、半阴坡更新最好。  相似文献   
345.
为保护发展珍贵阔叶树种水曲柳、核桃楸和紫椴,1982~1994年对其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地坡向,坡位和坡形等立地因子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影响显著;对保存率和幼树径、高生长影响极显著;对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影响大。3个立地因子中以坡向影响最大,坡形和坡位次之。  相似文献   
346.
为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坡向草本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利用样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草本植物共21科37属42种,其中菊科植物10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3.81%,禾本科植物9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1.42%;不同坡向草本群落α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 250 m时,α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阴坡植物在海拔1 450 m出现最大值,半阴半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 450 m出现最大值;不同坡向均匀度指数(R)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变化较小;β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大,阳坡植物的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051~1 250 m时达到最大,阴坡和半阴半阳坡在海拔1 251~1 450 m时达到最大,半阴半阳坡的β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阳坡。  相似文献   
347.
为明确辽西阜新地区油松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以35年生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坡位及坡向的土壤,并对土壤中的各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供试土壤中所有检测营养成分均以坡下位置含量最高,其中除速效K以外,有机C、全N、速效N、速效P的含量顺序均依次为坡下>坡中>坡上;不同坡向所有检测营养成分均以阴坡含量最高,半阴坡含量次之,其中有机C、全N、速效P含量次序均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速效N和速效K含量次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348.
[目的]研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不同坡向土壤氮分异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岷江上游山地深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对不同坡向土壤氮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阳坡坡面土壤全氮、水解性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随海拔降低和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逐渐减少,彼此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阴坡坡面全氮、水解性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含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升高,剖面上的变化趋势与阳坡相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氮素形态之间的相关性与阳坡一致。[结论]不同坡向、不同海拔对氮分布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9.
为提高木荷造林成效,探索影响木荷生长的地形因子,在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对不同地形条件下木荷的生长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3 a后,不同坡位标准地中木荷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下坡位标准地的木荷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分别为3.11 cm、4.44 m和2.50 m。同处山脊的标准地,造林4 a后,东北坡的木荷在胸径生长方面表现最佳,平均胸径为5.29 cm;东南坡的木荷在树高和冠幅生长方面表现最佳,平均树高可达6.75 m、平均冠幅可达4.54 m;西北坡的木荷生长情况相对较差。在坡向和造林苗木规格相同的情况下,造林2 a后,位于山谷标准地的木荷长势明显好于山脊标准地上的木荷,但两者在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此外,在山谷地带,南坡标准地上营造木荷较西南坡向标准地上的木荷长势更好,造林2 a后,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分别可达2.96 cm、3.14 m和2.14 m;在山脊地带,南坡较北坡更有利于木荷胸径和冠幅生长,但在树高生长方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50.
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典型断面固定样地草本群落特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了微地形尺度典型断面草本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等生物学特征指标在不同坡向的大小顺序基本为:阴坡>阳坡和半阴半阳坡,在不同坡位的大小顺序基本为:坡下部>坡中、上部,这与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在阴坡含量较高并且在坡底富集的现象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各养分指标与群落生物学特征之间有关系,相比较而言土壤含水量与群落各生物学特征指标相关性更好,说明土壤水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