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67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洮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洮河流域较高空间分辨率植被盖度变化分析,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落实,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决策等提供参考。[方法]以1993年Landsat 5TM,2001年Landsat 7ETM+,2015年Landsat 8OLI和ASTER GDEM为数据源,先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盖度,再用流域分区、高程、坡度及坡向分级所得基础单元,统计分析各单元内的植被盖度均值和植被盖度变化面积比例。[结果]1993—2015年洮河流域植被盖度均值增加了17.52%,正向变化面积比占62.24%,负向变化面积仍占有6.41%;3期数据均表明,高程2 500m以下植被盖度最低,高程4 000m以上无明显变化与负向变化面积比例之和最大;坡度0°~5°,10°~15°之间植被盖度均值最低但增幅最大,无明显变化和负向变化面积比例之和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并在60°以上达到最大;坡向对植被盖度分布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洮河流域植被地形分异特征明显,植被盖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还存在一定的负向变化;未来应重视高程2 500m以下,坡度20°以下,坡向为平地、西坡、南坡的植被恢复;加强4 000m以上,坡度45°以上和东坡、东北坡现有植被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322.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坡面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采取整地坡面的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没有采取整地措施的自然草坡;坡度与坡向对坡面土壤含水率亦有较大影响,相同下垫面条件下,坡度小的阴坡土壤含水率要远大于坡度大的阳坡的土壤含水率;就整地、坡度、坡向三者对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程度来看,坡向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和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323.
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丘陵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探讨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N,K的空间变异主要来自随机因素,而Mg及其他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形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OM,N,P,K几种大量元素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Ca,Mg,S与海拔呈负相关;N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Ca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OM,N,P与坡向呈负相关,Ca,Mg与坡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K,S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地形地貌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空间关系,为进一步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对土壤养分综合管理以及进行土壤改良和耕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24.
黄土丘陵区坡向差异及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侵蚀严重,在分析该区小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特性和侵蚀特征的坡向差异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坡向差异在该区域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土保持措施方面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这种差异及土地资源的建议.以其能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5.
以3个坡向的冷季型混播护坡草坪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幼坪期、成坪期、建成1年后,通过测定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密度、高度、盖度、茎叶性状及叶绿素含量,分析坡向对3种草坪草生长及表观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坡向对3个时期3种草的株高、密度和盖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时间推移影响越来越大。2)坡向对幼坪期草坪群落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成坪期和建成1年后草坪群落总盖度和密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受影响时期大小顺序为成坪期建成1年后幼坪期,受影响坡向大小顺序为半阴坡(EN)阴坡(WN)阳坡(WS)。3)坡向对3种草叶面积、根冠比有显著影响(P0.05),对根长、分蘖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坡向与草种互作(AS×S)仅对根长有显著影响。4)坡向对3种草Chl a、Chl b、Chl(a+b)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Chl a/b有显著影响(P0.05);坡向与草种互作对Chl a、Chl b、Chl(a+b)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Chl a/b无影响(P0.05)。5)高羊茅在3个坡向草坪生长良好,黑麦草仅在阴坡表现较好,草地早熟禾在3个坡向生长均较差。所以,边坡草坪建植时,要依据坡向微环境进行草种与建植养护技术的选择,以提高草坪的生态效益与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326.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研究45年生闽楠人工林生长、干形形质与不同坡位、坡向及混交树种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闽楠生长、干形的影响显著,对枝下高和树干通直度影响很小。地处南坡的闽楠人工林其胸径生长量最大,且干形圆满。北坡土壤水湿条件有利于闽楠的树高生长,能促进闽楠自然整枝。在不同坡位中,下坡的闽楠胸径生长最快,分别为中坡和上坡的1.05倍和1.38倍,且干形通直圆满。除闽楠胸径和树干圆满度外,其它生长和形质性状皆存在极显著的坡向×坡位互作效应,说明人工造林时需综合考虑坡向和坡位。闽楠与杉木混交可明显促进闽楠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且对冠幅、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无明显不利影响,杉木可作为闽楠的优选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327.
黑河上游山区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祁连山区的生态植被为研究对象,应用MOD IS NDVI遥感数据及DEM地形高程数据,定量分析了海拔高度、坡向对植被发育的影响,并对降雨、地温等气候因素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植被指数随高程的增加逐渐增大,在高程3400m处达到峰值,植被发育最好,而后又随着高程的增加逐渐减小;2)在海拔3400m以下,植被指数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地表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400m以上,植被指数则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地表温度的增大而增大;3)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在高程3200m~3600m范围内,坡向为NE0~70o,NW 330~360o之间的区域植被长势最好,这一变化则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其它高程范围内,植被长势与坡向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8.
为了解人工林群落内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戈登·摩尔稳定性等方法,对林下植物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植物30科56属62种。其中,灌木层植物10科18属19种,杠柳(Periploca sepium)为优势种;草本层植物22科38属43种,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为优势种。阳坡有14种灌木,阴坡有7种;阴坡有28种草本植物,阳坡有24种。(2)不同坡向刺槐人工林内植物种的关联性不同,阳坡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半阳坡茜草(Rubia cordifolia)、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阴坡蛇莓(Duchesnea ind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  相似文献   
329.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乔木、灌木和草地这3种植被恢复类型是否能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以及坡向对SON的影响。【方法】以分别生长在阳坡和阴坡的沙棘和杏树、阳坡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地作为对照,采集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坡向、树种对土壤养分及SON的影响。【结果】植被恢复显著增加SON含量,在0~10 cm土层增加尤为明显。SON占可溶性总氮的比例平均为84%,草地的比例显著最高。不同植被间SON含量差异显著,与玉米地相比,沙棘林土壤SON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杏树林,草地在10~40 cm土层未达到提升水平。阳坡比阴坡土壤SON含量高,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现相反规律。土壤SON与可溶性总氮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结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显著增加了土壤SON含量,沙棘林在增加土壤SON含量方面优于杏树林及草地,阳坡环境对于土壤SON的积累效果优于阴坡环境。  相似文献   
330.
为明晰不同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结构,以祁连山东段高山灌丛及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对6种不同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以及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计有草本植物22科55属91种,灌丛植物3科4属6种;不同灌丛植物群落密度、盖度、物种数等特征有显著差异(P <0.05),不同草地植物群落的密度、盖度、物种数等特征差异不显著(P> 0.05)。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间无显著差异(P> 0.05),地下生物量表现为阳坡柳(Salix)灌丛草地<阴坡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灌丛草地,且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 <0.05);灌丛地上生物量阳坡柳灌丛>阴坡杜鹃灌丛,地下生物量阳坡柳灌丛<阴坡杜鹃灌丛,且不同灌丛群落之间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 <0.05)。不同植物群落灌丛地上生物量均随着灌丛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线性关系。可见,研究区不同植物群落受气候、环境的以及物种分布的共同影响,从而形成差异显著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结构。该结果为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草地群落生产力估测以及植被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