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5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2篇 |
农学 | 95篇 |
基础科学 | 408篇 |
190篇 | |
综合类 | 872篇 |
农作物 | 13篇 |
水产渔业 | 118篇 |
畜牧兽医 | 272篇 |
园艺 | 172篇 |
植物保护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45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5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2年辽宁省草原工作站曾对飞马、皇冠、巨人、牧歌、WL232HQW、WL323MF、苜蓿王、农宝、费那尔、阿尔冈金、WL323、胖多、金皇后、CW200等14个苜蓿引进品种与当地品种敖汉进行了比较试验。品种来源、试验方法和当年出苗数、成株数、株高、现蕾、开花、产草量等试验结果在本刊2003年第3期刊载。2003年继续对牧草返青、地上生物性状、地下生物性状和牧草产量等情况进行了观测,现报告如下。1试验结果1.1返青时间和返青率1.1.1返青时间15个品种返青时间没有差异。沈阳地区在3月21日开始返青。1.1.2返青率通过固定调查点于2002年10月11日… 相似文献
22.
木薯、马铃薯和甘薯合称为世界三大薯,木薯又有着"地下粮仓"、"淀粉之王"等誉称。木薯现已作为一种非粮作物并成为中国第六大热带作物,广泛栽培于广西、海南、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木薯渣,是淀粉和酒精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自然环境下不易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木薯渣含有氢氰酸、单宁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木薯渣的应用。某些微生物能自身合成纤维 相似文献
23.
利用地下盐化水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采用封闭循环技术,既可以切断病原的横向传播途径,大大减少虾病发生的几率,同时,又由于循环利用养殖用水,避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健康养殖,且该项技术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单播与混播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研究氮肥对豆禾混播草地影响对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梯度(0,75,150 kg N/hm2,记作N0,N75,N150)对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以及它们混播(分别记作G-G,L-L,G-L)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播时,无芒雀麦对氮肥的响应较敏感,施入氮肥显著地提高无芒雀麦的生物量(P<0.05),而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混播时,无芒雀麦对有效氮的竞争胜过紫花苜蓿,施氮能显著地增加混播中无芒雀麦牧草的生物量(P<0.05),间接地抑制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发展。2)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总生物量介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之间,却高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的平均值。3)无芒雀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在混播时显著高于单播(P<0.05)。相反,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单播显著高于混播(P<0.05)。这说明在混播系统中,无芒雀麦混播效应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紫花苜蓿混播效应表现为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处于动态的消长中,这种变化通过土壤无机氮的水平来调控。 相似文献
25.
26.
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被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但其长期栖居于地下的生活习性难以被人们直接观察,给动物行为学和生态生物学等研究带来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地下啮齿动物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国外学者已成功将无线电追踪技术应用于对地下啮齿动物洞道系统、活动节律、巢域面积变化以及社群制度等的研究。但国内将其应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研究的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无线追踪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地下啮齿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28.
29.
在青藏高原东缘东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开展平地划破草皮和缓坡地划破草皮试验,研究了划破改良措施对土壤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划破干扰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7-8月,在此期间划破干扰对平地的改良效果均显著优于缓坡地;划破初期,划破干扰减小了平地与缓坡地划破沟内表层地下生物量,但经过4个月的生长季,划破改良显著增加了平地表层土壤地下生物量,而缓坡地表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反而较其对照区有所减小;划破处理可以有效增加平地各个土层有机碳含量,而对于缓坡地,反而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证实,平地划破草皮措施有利于生产力较低的高寒草甸草原禾草-嵩草草甸的综合改良,但划破草皮措施对以嵩草为优势种的缓坡地草甸草原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