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03篇
  免费   3502篇
  国内免费   4463篇
林业   5202篇
农学   4138篇
基础科学   3537篇
  18978篇
综合类   40087篇
农作物   2729篇
水产渔业   483篇
畜牧兽医   5206篇
园艺   5535篇
植物保护   2773篇
  2024年   849篇
  2023年   2549篇
  2022年   2995篇
  2021年   3081篇
  2020年   2579篇
  2019年   3111篇
  2018年   1809篇
  2017年   2624篇
  2016年   3113篇
  2015年   3175篇
  2014年   4598篇
  2013年   4378篇
  2012年   5448篇
  2011年   5317篇
  2010年   4673篇
  2009年   4629篇
  2008年   4672篇
  2007年   3859篇
  2006年   3698篇
  2005年   3352篇
  2004年   2283篇
  2003年   1982篇
  2002年   1537篇
  2001年   1514篇
  2000年   1257篇
  1999年   1088篇
  1998年   861篇
  1997年   830篇
  1996年   750篇
  1995年   792篇
  1994年   787篇
  1993年   794篇
  1992年   756篇
  1991年   898篇
  1990年   709篇
  1989年   713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2篇
  1965年   20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5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3篇
  195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紫花苜蓿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裴宗平  孙干  王瑜  苏雪鹏 《北方园艺》2016,(13):172-177
为调查山西省大同矿区紫花苜蓿草地中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根际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于2014年10月采集浑源县、南郊区、大同县、矿区4块样地中不同深度的紫花苜蓿根茎和根际土壤,并分析了紫花苜蓿的菌根侵染率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4块样地中紫花苜蓿根部菌根侵染率均在70%以上;除大同县规律不明显以外,其它3块样地中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均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分析总相关性得知,菌根侵染率与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和总球囊霉素(TEG)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TEG和EEG均与菌根侵染率、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分析同土层各因素的相关性则发现,只有在20~30cm土层,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与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EEG有显著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说明,大同地区丛枝菌根真菌与紫花苜蓿可以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菌根真菌对土壤营养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20~30cm土层更有效。  相似文献   
992.
以天然草地、由天然草地转化成的农用坡耕地和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规律,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且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天然草地农用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速效钾、全氮、pH以及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93.
以茶树菇2511菌株为试材,通过比较菌丝生长速度以及菌丝生物量,研究了14种不同C/N培养基以及8种不同碳源物质、11种氮源物质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母种阶段适宜茶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C/N培养基及最适碳源和氮源物质。结果表明:最适C/N为27∶1~33∶1,最适碳源物质为葡萄糖,其次为蔗糖;最适氮源物质为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994.
张敬敏  隋申利  魏珉 《北方园艺》2016,(20):175-177
以种植年限3年的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土柱淋溶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和配比的KCl和MgCl_2营养液对土壤盐渍化离子的影响,以期为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K~+、Mg~(2+)、Cl~-含量提高,Na~+、Ca~(2+)、HCO_3~-的含量降低,土壤中总盐分增高。与原土壤相比,土壤中K~+、Na~+、Ca~(2+)、Mg~(2+)、Cl~-和土壤盐分总量下降,HCO_3~-和SO_4~(2-)较原土壤有所提高。从土壤盐分离子总电荷变化来看,在1∶1型的营养液配方中各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2∶1型营养液配方中,随施钾用量的增加使土壤阳离子的存留量降低。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平衡及低浓度的施用量可缓解土壤盐渍化,降低养分的淋溶作用,促进离子间平衡。  相似文献   
995.
选取不同连作年限(0、2、4、6、10、15 a)的葱田土壤,测定土壤的养分、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发现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的铁、硼、镁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但是连作葱田土壤的容重、有机质含量和铵态氮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用5种土壤改良剂对连作年限为15 a的葱田进行土壤淋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奥普尔冲施肥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降低11.57%,铵态氮含量提高50.27%,香葱产量提高2.66%,是最佳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996.
树莓(Raspberry)也称覆盆子,属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植物,其浆果柔嫩多汁,色泽宜人,风味独特,尤其是一些红莓品种果实具有独特香味,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含量高,具有促进代谢、降血压、降血脂、抗心率失常等作用。近年来,随着树莓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树莓产品的需求量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97.
谭海燕 《花卉》2016,(14):55-56
本文从平地、浅耕灭茬、耕地、耙地、镇压、中耕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林业苗圃地土壤耕作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对育苗工作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烟台果树》2016,(4):56
正由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姜中武研究员主编的《烟台苹果品质提升与调控》一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认真分析了烟台苹果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影响苹果品质的因素,根据制约苹果品质提升的因素,结合研究结果和生产实际,提出了烟台苹果优质果品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的主要要点包括以下方面:采用脱毒良种苗木,植株长势健壮,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草本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河道护坡植物根系为对象,对植物根系的分布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研究。用网格纸测量出根系长度,测定出植被根长密度;用环刀进行原状土取样,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对植物根长密度与土壤含水率数据利用curveexpert软件进行分析,确定草本植物根长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得出两者遵循Harris模型,这将为河道新型生态边坡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对三江源区典型退化草地“黑土滩”采取施肥及种植垂穗披碱草的恢复措施,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全氮与有机质的相关性显著,全磷与有机质的相关性较明显,变化趋势相一致。短期的恢复措施造成了恢复样地20~30 cm土壤层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下降,长期的恢复措施使恢复样地中的这3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得到了上升;人工种植措施使土壤中的全钾含量显著下降(P<0.05)。此外,速效养分的变化不一致,其中速效氮的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表现出升高趋势。植被恢复对土壤脲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但蔗糖酶活性没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这2种酶的活性与速效养分的含量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和全价养分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