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721篇 |
免费 | 3062篇 |
国内免费 | 427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743篇 |
农学 | 3447篇 |
基础科学 | 3494篇 |
19198篇 | |
综合类 | 36889篇 |
农作物 | 2364篇 |
水产渔业 | 145篇 |
畜牧兽医 | 3314篇 |
园艺 | 4887篇 |
植物保护 | 25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5篇 |
2023年 | 2530篇 |
2022年 | 3049篇 |
2021年 | 3344篇 |
2020年 | 2646篇 |
2019年 | 2966篇 |
2018年 | 1767篇 |
2017年 | 2488篇 |
2016年 | 2946篇 |
2015年 | 2891篇 |
2014年 | 4105篇 |
2013年 | 3990篇 |
2012年 | 4898篇 |
2011年 | 4714篇 |
2010年 | 4106篇 |
2009年 | 4008篇 |
2008年 | 3961篇 |
2007年 | 3222篇 |
2006年 | 3091篇 |
2005年 | 2886篇 |
2004年 | 1983篇 |
2003年 | 1708篇 |
2002年 | 1401篇 |
2001年 | 1349篇 |
2000年 | 1136篇 |
1999年 | 992篇 |
1998年 | 808篇 |
1997年 | 786篇 |
1996年 | 698篇 |
1995年 | 742篇 |
1994年 | 730篇 |
1993年 | 753篇 |
1992年 | 720篇 |
1991年 | 851篇 |
1990年 | 677篇 |
1989年 | 668篇 |
1988年 | 81篇 |
1987年 | 77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20篇 |
1965年 | 18篇 |
1958年 | 15篇 |
1957年 | 104篇 |
1956年 | 13篇 |
1955年 | 21篇 |
1954年 | 12篇 |
1953年 | 63篇 |
1952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平原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的方法对其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组成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污染物的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区域DDTs未检出,72.7%的样品检测出不同浓度水平的HCHs(0.134~0.616μg·kg~(-1)),平均为0.323±0.16μg·kg~(-1);所有样品的HCHS和DDTs均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限值(50μg·kg~(-1)),污染程度很低,生态风险小。HCHs的4种异构体中,β-HCH和γ-HCH的检出率分别为27.3%和72.7%,平均浓度分别为0.326±0.107μg·kg~(-1)和0.201±0.089μg·kg~(-1),α-HCH和δ-HCH均未检出。该区域HCHs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HCHs主要来源于大气的干湿沉降或传输。 相似文献
892.
[目的]探讨地膜中酞酸酯类化合物对土壤-玉米体系的污染.[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各生育时期不同地膜残留量处理中,土壤和植株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含量的差异性.[结果]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高倍地膜残留量处理土壤和植株中DBP和DEHP含量高于低倍残留量处理.各处理土壤中DBP最低含量为0.063 mg/kg,最高含量为0.298 mg/kg;DEHP最低含量为0.251 mg/kg,最高含量为4.770 mg/kg.各处理植株体内DBP最低含量为0.123 mg/kg,最高含量为0.546 mg/kg;植株体内均未检测出DEHP.[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产过程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污染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3.
介绍了在传统土壤墒情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PowerBuilder 9.0的平台,SQL Anywhere 8.0数据库,实现了土壤墒情资料的自动分析、计算及预报过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94.
895.
利用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菌株的固、液体发酵物防治设施番茄和黄瓜根结线虫,研究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以及施用生防菌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Men-myco-93-63 菌株固体发酵物1 V∶200 V对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达到了65.62% 和57.69%;施用生防菌使得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了19.57%,放线菌数量增加了316.67%,真菌数量降低了28.57%,以上3 种可培养微生物总量由7.4×106 cfu·g-1增加到16.75×106 cfu·g-1,增加了126.35%。 相似文献
896.
897.
地表覆盖对玉米籽粒氮素积累和干物质转移“源-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寻不同覆盖措施下玉米籽粒氮素积累和物质转移的"源-库"过程。【方法】以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典型旱作农业区春玉米生产体系为对象,通过2年田间试验,对覆盖地膜、覆盖砂砾和不覆盖3个处理的光能捕获和土壤温度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干物质累积转移和氮素的积累,揭示地表覆盖对"源-库"过程的影响。【结果】覆膜处理的有效积温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与覆砂处理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辐射生产效率显著高于覆砂处理。覆膜处理的积温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辐射生产效率在2010年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2011年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低于覆砂处理。茎+叶鞘的干物质转移量最大,地表覆盖对转移干物质贡献率及干物质转移率影响不显著。覆膜条件下,玉米单穗粒重及单穗粒数在收获时均高于其他处理。在吐丝后前30 d,覆膜处理籽粒平均含氮量明显高于覆砂和不覆盖处理;灌浆30 d至成熟,处理间籽粒含氮量差异较小,覆膜处理略高于覆砂和不覆盖。由于籽粒干重差异,覆膜处理籽粒氮累积量显著高于覆砂处理和不覆盖处理。覆盖处理有效提高了果穗上部籽粒氮素累积,其次为中部和下部籽粒;覆膜处理果穗各部分籽粒氮累积量明显高于覆砂和不覆盖处理;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干物质贡献率均与单穗粒重和有效积温呈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与单穗粒数、光合有效辐射捕获量、积温生产效率及辐射生产效率虽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通过影响单穗籽粒数及穗粒干重而增加籽粒干物质累积能力,进而促进籽粒氮素累积,增加产量。【结论】覆膜促使源能力和库容量的协同增加是玉米增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98.
为研究2019北京世园会展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在面积为960hm2的展区范围内,以200m×200m网络布点,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5个,测定包括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有效铁(AFe)、有效锰(AMn)、有效铜(ACu)和有效锌(AZn)含量等指标,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展区内土壤pH为8.76,属于强碱性;土壤SOM、TN和AK含量处于中等水平;AN和A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土壤4种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采用Kriging内插法得到土壤各养分指标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土壤SOM、TN和AN含量分布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由妫河河岸向两侧逐渐递增;AP含量分布由北向南逐渐增加;AK含量分布较为均匀;有效微量元素受地形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呈区域性分布。根据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将2019世园会展区划分为东部低肥区、中部高肥区、森林公园低肥区以及西部低肥区四部分,为下一步展区规划、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9.
由于油浴法操作过程繁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危害。国内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家一级土壤标准物质进行油浴法和多孔电热板加热法的比较,建立了一种带孔电热板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4)小于5%。最后运用该方法对已通过专家验收的《和县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采集的1∶50 000的部分土壤样品进行了对比验证试验,结果与油浴法相吻合,均满足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要求,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