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0篇
  167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森林表层土壤(0~10cm)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碳和pH值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表层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和有机碳数据通过对数转换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在空间分布研究上,有效磷符合高斯模型,碱解氮符合球状模型,有机碳、速效钾、pH值符合指数模型:在全省表层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和有机碳的克里格插值结果中,有机碳与碱解氮的空间分布图高值分布区在空间地理位置上较相似,集中分布在海拔较高的淳安、丽水地区,有效磷、速效钾、pH值空间分布图高低值区域差异较大.有机碳与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O.01)。图3表5参25  相似文献   
382.
运用Hood IL-2700自动采集土壤入渗仪测定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复合系统3种林地(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柏木混交林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柏木混交林)土壤的稳渗速率。结果表明:同一林地的土壤稳渗速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不同林地的各层土壤中,混交林土壤稳渗速率显著高于纯林(P<0.05),混交林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0 ~ 10 cm土层稳渗速率的大小为:栎柏混交林(13.269 mm·min-1)>桤柏混交林(10.438 mm·min-1)>柏木纯林(4.513 mm·min-1);10 ~ 20 cm土层稳渗速率的大小为:栎柏混交林(4.338 mm·min-1)>桤柏混交林(3.791 mm·min-1)>柏木纯林(1.329 mm·min-1);20 ~ 30 cm土层稳渗速率的大小为:桤柏混交林(3.095 mm·min-1)>栎柏混交林(2.653 mm·min-1)>柏木纯林(1.965 mm·min-1)。土壤物理性状、林分结构和林地凋落物与土壤稳渗速率存在密切关系,建议在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复系统景观格局配置中,应积极营建混交林林带,以提高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表5参15  相似文献   
383.
《土壤学报》2010,47(4):808
<正>本刊反映土壤学各分支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刊登本领域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学术论文,以及能反映现代土壤科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与评论文章,同时也刊登研究简报、重大研究项目进展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重要会讯及本领域重要参考书书评等稿件。对于优质稿件,本刊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384.
炭化条件对猪粪水热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粪为原料,采用水热炭化法将猪粪转化为水热炭。考察了炭化温度(160,180,200,220和240 ℃),炭化时间(1,5,8 h)和原料含水率(70%,75%,80%)等条件对水热炭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水热炭中营养成分质量分数较高,其中有机碳质量分数为232.0~328.0 g·kg-1,总氮为25.2~31.8 g·kg-1,磷全量为21.5~30.6 g·kg-1,钾全量为3.4~12.5 g·kg-1。当炭化温度从160 ℃升到240 ℃,水热炭中氮和有机碳回收率均降低,其中氮从66.29%降到41.95%,有机碳从49.61%降到29.07%。钾质量分数降低最大,为7.5 g·kg-1;磷质量分数升高了7.7 g·kg-1,但磷回收率几乎不变。炭化时间和原料含水率对水热炭的主要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影响趋势与炭化温度相似。因此,炭化温度是影响水热炭成分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5.
利用650℃高温炭化炉热裂解病死猪,制成生物质炭(猪炭);通过批处理恒温振荡平衡法探索施用不同质量分数(0,1%和5%)的猪炭对熟化红壤和新垦红壤吸附溶液中铅离子(Pb2+)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炭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P < 0.05);土壤对Pb2+的吸附量随猪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施用猪炭的熟化红壤吸附容量为12.71~14.49 mg·g-1,较未施加猪炭对照提高了12.2%~27.9%;施用猪炭的新垦红壤吸附容量为7.15~11.45 mg·g-1,较未施加猪炭对照提高了39.7%~123.8%,说明对有机质质量分数较低的新垦红壤施加猪炭,土壤吸附Pb2+性能的提高效果更明显。与未施猪炭的对照相比,施加质量分数为1%的猪炭时,熟化红壤和新垦红壤对Pb2+吸附能力分别提高1.21倍和1.40倍,施加量为5%时,熟化红壤和新垦红壤对Pb2+吸附能力分别提高1.28倍和2.24倍。由此认为猪炭有助于土壤对Pb2+的吸附和固定,施用质量分数5%的猪炭能有效提高土壤对Pb2+的吸附。  相似文献   
386.
为在太行山区阜平县对耕地土壤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理论依据,利用2018年阜平县耕地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了阜平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等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前阜平县耕地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含量分别为7.08,21.84 g/kg, 70.53 mg/kg, 22.43 mg/kg, 75.43 mg/kg,土壤pH值主要为中性水平,占比65.42%;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以中等含量水平为主,占比分别为45.55%,43.19%和59.86%,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8.76%,64.42%和75.96%;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处于高等含量水平,占比29.99%,而高等及以上水平占比74.15%。从空间分布上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大体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长的趋势,而从海拔梯度分区下有机质和有效磷呈现丘陵区(21.85 g/kg)<低山区(21.92 g/kg)<中山区(22.70 g/kg)趋势,碱解氮呈现中山区(64.72 mg/kg)&l...  相似文献   
387.
降水和凋落物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未来气候变化中严重干旱事件将更加频发,这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施加重大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的土壤呼吸,分析延长干旱及土壤重新获得降水后,土壤呼吸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呼吸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有助于弄清土壤呼吸对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设计了4种不同的处理方式:①零降水去除凋落物(NPNL);②零降水保留凋落物(NPCL);③自然降水去除凋落物(CPNL);④自然降水保留凋落物(CPCL)。结果表明:在零降水条件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仅为8.6 %,显著低于同期自然降水(P<0.05)。自然降水条件下,去除凋落物处理(CPNL)和保留凋落物处理(CPCL)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分别为2.10和2.01;而采取零降水处理后,Q10值分别为2.59和2.72,表现为显著增加(P<0.05)。在1 a的零降水试验中,去除凋落物处理(NPNL)和保留凋落物处理(NPCL)土壤呼吸碳累积量比同期自然降水均表现为显著减少(P<0.05);移除透明室后,NPNL处理和NPCL处理土壤呼吸碳累积量比同期自然降水处理均表现为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干旱会减少土壤呼吸的释放,然而重新获得降水后,仍有部分碳未被释放出来,表明干旱或许有助于增加土壤碳库。图2表1参26  相似文献   
388.
利用^14C-正十六烷示踪技术,水稻盆栽和溶剂连续化学提取方法。研究了正十六烷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某些行为。结果表明,正十六烷容易进入水稻并累积于籽实,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还探讨了土壤和水稻体内^14C-正十六烷的存在和代谢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389.
湿地围垦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揭示土壤养分转化的重要手段。探究围垦对土壤磷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湿地养分转化效率及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集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光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杨树Populus和稻田)和崇明东滩湿地(光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和麦田)等不同覆被或土地利用方式的8种土壤,以碱性磷酸酶(ALP)为例,研究湿地围垦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ALP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结合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洪泽湖湿地,无论是光滩自然演变为芦苇湿地,还是围垦芦苇湿地为杨树人工林或稻田,ALP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增大,Vmax增加13.0%~313.4%,Km增加21.0%~50.8%。但酶的催化效率(Vmax/Km)在自然演替过程中下降25.0%,人为围垦利用后增大2.3倍。对崇明东滩湿地而言,光滩演变为芦苇湿地后,Vmax和Km分别增大7.0和6.2倍,Vmax/Km增大11.1%;芦苇湿地转变为麦田后,Vmax、Km和Vmax/Km分别减少54.8%、47.0%和13.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Vmax/Km与全氮(洪泽湖)和有机碳(崇明东滩)为正相关关系。  结论  光滩自然演变为芦苇湿地过程中,尽管ALP的总量增加,但酶与底物亲和力下降。围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管理方式可能对ALP的Vmax/Km产生显著影响。无论自然覆被还是围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有利于ALP催化效率的提升。图1表3参43  相似文献   
390.
  目的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选取石灰岩灌丛、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次生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下的不同小生境(石沟、石坑、土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生境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结果  ①各小生境的土壤水分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平均土壤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沟(42.24%)、石坑(41.63%)、土面(32.98%),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②石灰岩灌丛进行自然和人工恢复后,小生境的土壤含水率增加,从高到低依次为清香木次生林(35.80%)、云南松人工林(31.67%)、石灰岩灌丛(29.36%),自然恢复优于人工恢复。③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生境类型、土壤性质、植被群落的影响,植被往往优先选择生境条件优越的石坑和石沟小生境。不同土层深度的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土壤性质和土壤优先流的影响。  结论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要结合植被群落和小生境类型,优先选择石沟和石坑小生境,自然和人工恢复相结合,以促进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图4表2参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