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71篇
  免费   3003篇
  国内免费   4098篇
林业   4709篇
农学   3369篇
基础科学   3389篇
  18771篇
综合类   36244篇
农作物   2278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3245篇
园艺   4860篇
植物保护   2493篇
  2024年   873篇
  2023年   2463篇
  2022年   2972篇
  2021年   3163篇
  2020年   2569篇
  2019年   2865篇
  2018年   1708篇
  2017年   2411篇
  2016年   2855篇
  2015年   2825篇
  2014年   4029篇
  2013年   3916篇
  2012年   4821篇
  2011年   4610篇
  2010年   4031篇
  2009年   3936篇
  2008年   3901篇
  2007年   3184篇
  2006年   3071篇
  2005年   2847篇
  2004年   1986篇
  2003年   1729篇
  2002年   1380篇
  2001年   1327篇
  2000年   1123篇
  1999年   975篇
  1998年   780篇
  1997年   771篇
  1996年   688篇
  1995年   736篇
  1994年   729篇
  1993年   749篇
  1992年   716篇
  1991年   848篇
  1990年   680篇
  1989年   665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7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4篇
  195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测定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阐明黑土有机碳稳定性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在吉林省梨树县不同施氮水平长期定位试验田进行取样,以施氮水平不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T1(0)、T2(160 kg·hm-2)、T3(240 kg·hm-2)、T4(280 kg·hm-2)、T5(320 kg·hm-2),分析长期不同施氮量下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结构特征、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变化,探究酸化黑土有机碳含量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水平的升高,土壤碱解氮(AN)和全氮(TN)含量先增后减,T3处理含量最高,AN和TN分别比T1处理高24.90%、10.28%;土壤速效磷(AP)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随氮肥用量的提高,土壤团聚体呈现大粒径团聚体向小粒径团聚体转变的趋势,>2 mm粒径团聚体下降14.55%。土壤有机碳总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量为280 kg·hm-2有机碳含量最高;>2...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旨在探究产胞外多糖芽孢杆菌对蔬菜镉(Cd)积累及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以空心菜和茼蒿为供试材料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功能菌株Priestia megaterium YG35和Bacillus halodurans G20降低蔬菜吸收Cd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菌株YG35、菌株G20及其胞外多糖处理显著增加空心菜和茼蒿可食用组织干质量(37.8%~115.1%),显著降低可食用组织Cd含量(21.9%~44.2%),并使茼蒿Cd含量(0.057~0.061 mg·kg-1)达到安全可食用标准,显著降低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3.7%~11.7%),显著(P<0.05)增加根际土壤多糖含量(35.9%~49.5%)和蔗糖酶活性(15.3%~28.4%),促进根际土壤团聚体向大粒径转化。研究表明,YG35和G20及其胞外多糖能降低蔬菜对Cd的吸收,促进蔬菜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具有在Cd污染土壤上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
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植物生长,并且其在植物体内积累会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厘清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系统掌握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微塑料的赋存状态和理化特征均可影响其对植物的作用效果,本文从粒径、形状、浓度、种类、塑料添加剂和老化程度等方面,梳理了土壤微塑料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明晰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青海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以下简称“双减”)对农田土壤有机质、养分的影响,在项目实施区和未实施区分别采集耕地土样进行养分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双减”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土壤有机质为较高水平提升,较未实施农田增加了1.39 g/kg;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未实施农田分别提升5.31%、8.54%、13.57%,表明实施“双减”对土壤有机质、养分的提升和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为明确土壤调理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生姜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生姜土壤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3种土壤调理剂(硅酸钾、麦饭石、贝壳粉)对土壤硒镉有效性以及生姜硒镉积累、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生姜硒含量,同时显著降低镉含量。与对照(不添加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0.2%硅酸钾调理剂效果最佳,分别使生姜地上部位和姜块硒含量提高了165.01%和111.36%,镉含量降低了71.96%和65.15%;另外,施用3种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姜块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对照相比,产量提高了23.93%~67.67%,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姜黄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34%~6.00%、154.72%~602.83%和11.05%~33.43%,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0.28%~14.42%、24.62%~34.87%、28.81%~29.01%;施用3种土壤调理剂还可提高姜块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相比,3种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pH 0.35~0.53个单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了16.92%~22.76%,有效态硒含量增加了3.60%~10.99%。研究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活化土壤有效态硒,从而降低生姜镉含量并提高硒含量和姜块营养品质,可实现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保障生姜优质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分析日光温室不同含水量土壤导热系数变化、不同耕层温度变化以及茄子黄萎病发病率变化,以期探明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防治茄子黄萎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瞬态平衡法(TPS)测定温室土壤不同含水量(0%、5%、10%、15%、20%、25%和30%)的导热系数,以2个水平含水量(5.06%和23.48%)的6个处...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当归与种植土壤中无机元素及其指标性成分间的相关性,为当归微量无机施肥和种植土地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0份不同样地当归药材样本及相应土壤样本,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含量,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砷含量,采用原子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其余元素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应用HPLC法测定藁本内酯、阿魏酸含量,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当归药材中砷(As)元素与其藁苯内酯、阿魏酸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246;当归药材中Cu、K、Mn、Pb与土壤中Cu、K、Mn、Pb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6、0.812、-0.720、0.735,表明当归中Cu、K、Pb的含量随栽培土壤中含量的增高而增高,Mn在土壤中不易被当归吸收。结论:当归对Pb、Cu元素可过度吸收,应选择Pb、Cu含量较低的土地栽培当归,否则富含这两种金属的土地可导致生产药材中这两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药材因与土壤中Mn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对于当归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Mn,应采用叶面施肥,不宜在根部施用;砷元素与提高当归品质的相关性需田间施肥实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98.
对采集寿宁县全县的1 500个土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水田土壤pH均值介于4.78~5.52,总平均值为5.08,水田土壤普遍酸化。改良技术模式田间试验结果说明,不同改良技术模式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了7.65%~10.79%,其增产效果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处理>土壤调理剂处理>生物基炭有机肥处理;不同改良技术模式处理提高了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等含量,其提高效果土壤调理剂处理>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处理>生物基炭有机肥处理;不同改良技术模式处理降低了有效铬、有效镉、有效铅、有效砷含量,其降低效果土壤调理剂处理>生物基炭有机肥处理>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土壤养分供给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小麦轮作、水稻-紫云英轮作、水稻-休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紫云英连续翻压还田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总氮(TN)和有效氮(AN)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不同种植模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真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优势菌群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的富集有助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生态健康。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TN、AN、总钾(TK)及速效钾(AK)等可能是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真菌。综合来看,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是更加适合水稻生态可持续栽培的种植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和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0.
蜜源植物泌蜜与否除由其自身的内在因素决定外,还与很多的外因条件密切相关.外因条件包括土壤、水分、温度、空气湿度以及光照条件等诸多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