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5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5篇 |
农学 | 98篇 |
基础科学 | 233篇 |
269篇 | |
综合类 | 999篇 |
农作物 | 33篇 |
水产渔业 | 192篇 |
畜牧兽医 | 223篇 |
园艺 | 73篇 |
植物保护 | 3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81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最近 ,在广西南宁观赏鱼市场上发现了原本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一种鱼类———食人鱼 ,它生存能力和繁殖力极强 ,并因其凶残特点被称为“水中狼族”、“水鬼” ,被列入当地最危险的四种水族生物之首。一旦流入外界水域 ,它们可能会大量地“屠杀”水中其它鱼类 ,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危机 ,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 ,食人鱼在近一段时间内倍受人们关注 ,甚至到了谈“食人鱼”色变的地步。食人鱼 ,也称食人鲳 ,原产于亚马逊河、圭亚那、委内瑞拉等地 ,共有20余个不同品种 ,如红腹食人鱼、白食人鱼、黑食人鱼等 ,其中最具代… 相似文献
22.
生物入侵破坏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阻碍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2种入侵植物。菊科、豆科、禾本科构成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菊科入侵植物约有107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菊科入侵植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种子产量高且易于传播等)而具有高度的入侵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38篇共211个关于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的案例。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入侵后,85%以上的案例中土壤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氮素含量显著(P <0.05)增加,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最大。菊科植物入侵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分解凋落物和改变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来改变土壤氮素含量,从而对本地生态系统的氮养分资源造成极大影响。土壤氮是限制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研究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能帮助理解土壤氮在入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完善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 相似文献
23.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的杂交种(杂交瘤突苍耳和杂交苍耳)在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分配、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瘤突苍耳、苍耳和杂交种的茎粗、总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降低了4种植株的叶根比;瘤突苍耳各指标随氮含量增加而变化明显,苍耳和杂交苍耳的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下降显著;瘤突苍耳的净同化速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苍耳,但叶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苍耳;杂交后代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和平均叶面积比在各氮处理间均高于各母本的后代植株,同时杂交瘤突苍耳植株的各生物量指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杂交苍耳植株。由此可见,1)当养分是限制条件时,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相对于本地植物苍耳将较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这种分配策略反映入侵植物对低养分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瘤突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较以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入侵。 相似文献
24.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 km2增加至2080s的21.30 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 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 km2增加至2080s的0.91 km2, 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 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腐蹄病是指蹄底、蹄叉角质腐烂、分解,并引起蹄真皮炎症的一种疾病,中兽医称“漏蹄病”。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奶牛易发此病。1 病因1.1 日粮不平衡饲养管理不善。如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蹄角质疏松。1.2 病原微生物入侵感染最常见的是坏死杆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棒状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相似文献
26.
27.
紫茎泽兰自20世纪5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入侵云南南部后,目前分布范围已达滇黔粤桂川藏等省区;1994年入侵中国的美洲斑潜蝇,目前至少已在全国26个省(市、区)发生危害;我国近年来每年由外来物种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超过57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8.
2002年,为提升动物外来病入侵和生物恐怖袭击的应对能力,美国以联邦、州立和大学动物卫生诊断实验室为基础,组建了国家动物卫生实验室网络(NAHLN)。十多年来,NAHLN几乎覆盖了美国所有公立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网络体系趋于完善;通过联邦和各州持续投资,NAHLN实验室强化了生物安全设施、标准化快检技术、质量体系、电子报告系统、人员素质和应急监测预案等6方面建设,能力大幅提升;按照早发现、快反应、有序恢复(无疫)的理念,设置了风险监测、应急监测、无疫监测3种模式,对10余种优先防范和控制病种实施分类监测,在发现疫情和证实无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HANLN的名字由此得到了美国政府、国会和行业的认可。同时,HANLN也面临着经费支持不足、被动监测组织性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9.
30.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又是中亚一印度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目前记录到的鸟类有189种.2005年5月青海湖流域发生H5N1型禽流感疫情,造成大量在青海湖繁殖栖息的候鸟死亡.刚察县是环湖重点县,禽流感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有效的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1 防控工作难点
多种传染源和传播途经加大禽流感防控困难.禽流感的传染来源较多,可以来自感染或发病的家禽,也可来自野生鸟类、迁徙的水禽等.病毒通过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及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