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15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为了揭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东阿拉善荒漠的沙冬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沙冬青植株分为3个等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3个发育阶段沙冬青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轻的增长型、成熟的稳定型和衰退的下降型种群在空间上交错分布。在增长型和稳定型种群中,沙冬青幼龄(Ⅰ级)个体呈现小尺度聚集,中、大尺度随机分布,中龄(Ⅱ级)个体呈现小尺度均匀分布,中尺度聚集性增加,大尺度随机分布。从稳定型到下降型种群,沙冬青老龄个体(Ⅲ级)在小尺度上均匀分布加大,其他尺度以随机分布为主。沙冬青在中、小尺度上Ⅰ级与Ⅱ级植株存在正关联,小尺度上Ⅲ级植株对另两个级的植株存在显著负关联。研究结果为该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2.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及具有叉头相关结构域的TRAF相互作用蛋白(TIFA)基因在贵州黄鸡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为后续开展TRAF6和TIFA基因调控鸡的生长发育及二者相互作用调控鸡相关病毒复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PCR扩增鸡TRAF6和TIFA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通过ProtParam、SOPMA、SWISS-MODEL及MegAlign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TRAF6和TIFA基因在鸡胚发育第14 d (E14d)、鸡出壳第1 d (H1d)、第7 d (H7d)和第14 d (H14d)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鸡TRAF6和TIFA基因CDS序列全长分别为1638和564 bp,编码545和187个氨基酸残基,对应的编码蛋白分子量约62和22 kD,理论等电点(pI)为6.14和5.18。鸡TRAF6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47.08%、α-螺旋占38.14%、延伸链占11.86%、β-转角占2.92%,鸡TIFA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51.87%、α-螺旋占27.81%、延伸链占16.58%、β-转角占3.74%,二者均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TRAF6和TIF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比对分析均显示鸡与火鸡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6.4%和92.2%,符合物种进化规律,也表明TRAF6和TIFA基因在禽类中具有一定的遗传保守性。TRAF6和TIFA基因在贵州黄鸡不同发育阶段的眼球、脑组织、心脏、肝脏、肺脏、肌胃、胸肌及腿肌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内脏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肌肉组织,以肺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肌胃;从E14d发育到H14d,鸡TRAF6和TIFA基因在肺脏、肝脏和肌胃中的表达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眼球中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脑组织、胸肌和腿肌的表达水平较低且趋于稳定。【结论】 TRAF6和TIFA基因在鸡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肺脏和肝脏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在脑组织、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相对较低,故推测TRAF6和TIFA基因相互作用对鸡的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43.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苦杏仁的种皮、子叶(种仁)、早期的珠心和胚乳等组织中苦杏仁苷与野黑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甲醇作提取溶剂,超声提取青岛大红杏仁中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以1∶400(质量∶体积)的料液比、超声提取30 min为适宜的提取条件。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2.7μm,4.6 mm×50 mm),流动相为20%甲醇和80%水,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10 nm,在柱温30℃的条件下,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色谱峰分离良好;苦杏仁苷浓度为0.5~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野黑樱苷浓度为0.5~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苦杏仁苷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87%~101.18%,野黑樱苷为97.90%~110.69%。用此方法对青密沙杏仁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发育成熟的杏仁子叶组织中苦杏仁苷含量较高,为39.60 mg/g(R4-c),而发育早期的杏仁中没有检测到苦杏仁苷;与苦杏仁苷不同,除了R4-c,野黑樱苷在杏...  相似文献   
444.
以樱桃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含盐量[0.05%(CK)、0.15%(T1)、0.30%(T2)、0.45%(T3)、0.60%(T4)]土壤条件下樱桃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樱桃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果实果糖含量均高于对照;葡萄糖含量大体上随果实发育进程逐渐升高,且在进入破色期后均高于对照;蔗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除T1处理红熟期果实外,其他处理蔗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柠檬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转色期、红熟期T2处理柠檬酸含量最高,且在红熟期显著高于对照;苹果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对照苹果酸含量则持续降低。表明盐胁迫能够促进樱桃番茄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等物质的积累。低浓度盐胁迫(含盐量0.15%)下樱桃番茄植株生长正常,且单果质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高浓度盐胁迫(含盐量0.60%)下植株生长显著受抑制,单果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45.
以9株香菇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添加外源镉的方式研究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不同出菇潮次、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子实体不同部位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第一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高于第二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不同发育阶段菌盖的镉含量依次为原基期>生长期>成熟期>开伞期。建议后续研究中香菇重金属镉的取样时期为第一潮菇子实体成熟阶段的菌盖部位。  相似文献   
446.
为挖掘杀虫剂靶标及解毒代谢和抗药性相关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雄成虫、蛹和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组装,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功能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蛹和幼虫测序所得高质量reads组装得到195 473个转录本,含有158 206条unigene,其中有71 762条unigene在至少1个数据库中能获得功能注释,有8 186条unigene在所有数据库中均能获得注释,分别占unigene总数的45.36%和5.17%。在GO数据库中共有45 810条unigene的注释划分到56个不同功能区中,鉴定到240个与解毒代谢相关的基因,包括61个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E)基因、38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92个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和49个ABC转运蛋白基因。雄成虫和蛹之间共注释到262个代谢通路,包括42 143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基因有1 561个;蛹和4龄幼虫之间共注释到232个代谢通路,包括39 127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基因有1 095个;雄成虫和4龄幼虫之间共注释到235个代谢通路,包括41 436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基因有1 582个。选择ABC转运蛋白基因进行深入分析,可划分为8个亚家族;对6个ABC转运蛋白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显示其表达情况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转录组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47.
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协同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中测定了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cridum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不同龄期若虫和成虫的协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混合施用时对褐飞虱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与单独施用噻嗪酮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的LT50缩短了约22天;对高龄若虫的LT50缩短了约57天;单独施用时对成虫几乎没有作用,而混合施用时的LT50为3.77天.与单独施用黄绿绿僵菌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的LT50也都缩短了1~2天.混合施用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褐飞虱的毒力顺序为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448.
以5个采收月份(5月、6月、7月、8月、9月)、3个发育阶段(芽尖、嫩叶、老叶)的藤茶叶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多酚、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征不同采收期和发育阶段藤茶叶中活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和发育阶段藤茶叶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差异较大,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多酚含量及二氢杨梅素异构体峰面积均为5月的最高,芽尖、嫩叶中的含量高于老叶的;杨梅苷含量5月、7月的较高,可溶性糖含量8月、9月的较高,老叶、嫩叶中的含量高于芽尖的;杨梅素含量8月、9月的较高,芽尖中的含量高于老叶、嫩叶的;总氨基酸含量5月的最高,老叶中的含量高于芽尖、嫩叶的。对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3.456%,芽尖、嫩叶、老叶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同一发育阶段5月、6月、9月、7月、8月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藤茶样品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具有不同品质特点,分别对应芽尖、嫩叶、老叶3个发育阶段,芽尖、嫩叶类群综合得分明显高于老叶的。推荐采摘5月、6月的芽尖、嫩叶为原料,制作优质藤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