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林业   179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604篇
  989篇
综合类   745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233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5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河套灌区畦田内不同位置土壤入渗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套灌区畦田田块不同位置土壤的入渗特性,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检测对试验区田块不同位置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土壤入渗模型对试验区田块不同位置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同时探讨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田块内不同位置土壤理化性质及入渗特性具有一定差异性且不同位置土壤入渗特性与土壤理化...  相似文献   
122.
生物炭对东北草甸黑土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添加生物炭对东北草甸黑土水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以5种生物炭体积比(0、2%、4%、6%、8%)施入土壤后的土壤水分运动参数。采用土壤的VAN GENUCHTEN模型和MUALEM理论,推导出添加生物炭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相对导水率和水分扩散率方程,并用试验校验理论推导结果。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土壤的饱和度随基质吸力的变化接近无添加的土壤;当基质吸力低于2 000 cm时,添加生物炭能够大大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当基质吸力高于8 000 cm时,土壤的含水率不一定增加;水平土柱吸渗试验表明,生物炭能够抑制土壤水分的水平扩散;数值模拟降雨后的土壤含水率与田间实测数值相比误差小于13.3%。研究可为东北黑土区农业水土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地埋滴灌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向和垂向的湿润锋和含水率趋于平衡。根据对比滴灌带埋深15和20 cm特征点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得出埋深15 cm节水效果更好,更利于作物生长。实验还得出湿润比能作为滴灌灌水参数的指标,由于作物种植的间距和作物根系深度之比基本小于1.0,因此在田间实际灌溉中湿润比应控制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24.
初始含水率对斥水黏壤土入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初始含水率对斥水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二维土箱的滴灌模拟试验,设置6个初始含水率水平(4.78%,7.28%,9.97%,13.64%,16.07%,19.02%),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对湿润锋运移距离、宽深比、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并评价了不同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含水率的提高,湿润锋运移相同深度所需时间呈逐渐减小趋势,两者较好满足幂函数关系,湿润锋宽深比逐渐减小;累积入渗量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入渗速率整体趋势为逐渐减小,其中斥水程度峰值含水率附近的处理出现入渗速率短暂提高的现象;Kostiakov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斥水黏壤土的入渗规律,且斥水程度越大,模型拟合精度越低;随着斥水程度增加,土壤水分逐渐向湿润体垂向中间区域集中,并出现过度饱和现象.该研究可为斥水土壤的入渗理论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5.
比较了反射仪—K 试纸法(K ts-fl)、原子吸收光谱法、ICP-aeS法测定烟株叶脉汁液中的K 含量的三种方法,确定反射仪—K 试纸法测定烟株钾含量的可行性及其最佳测定范围;在烤烟不同生育期,应用反射仪—K 试纸法对烟株叶片不同部位含K 水平的测定,确定其最佳测定时期及部位。研究结果表明,反射仪—K 试纸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ICP-aeS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应用反射仪—K 试纸法进行烟株钾素快速诊断可行,且具有时间短,简单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反射仪测定K 的稳定线性范围是0.30~0.9g/L;在不同时期对烟株不同部位测定研究表明,最佳诊断部位为烟株第二平展叶叶脉基部2cm段。  相似文献   
126.
“银糯一号”是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系于2000年是以XN-5自交系为母本,BN51自交系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经2000~2001年的测交试验,2002~2003年的产比试验,2004-2005年的北京市区域试验,皆比对照“中糯一号”增产30.8%(鲜穗)和20.7%(鲜粒)以上,大面积生产鲜穗产量达10800kg/公顷以上。在2006年3月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京审玉2006008)。  相似文献   
127.
2004-2005年,采用SB-900水分仪法和国标法两种方法对63个种子批次的棉花毛子样品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其中SB-900水分仪三个程序中任何一个程序测定毛子样品水分的测定值都高于该样品国标法的测定值。但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很高,其中以水分仪法的613#程序代码和国标法的相关性最高为0.9559。由此得出回归方程的预测值与国标法水分测定值的吻合率最高达61.9%。  相似文献   
128.
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方法,得到山药面条的最佳配方为山药粉2%,食盐1%,复合添加剂0.2%。各因素对山药面条的影响顺序为山药粉>复合添加剂>食盐,通过检测和观察面条烹煮特性、物性指标和微观结构,对山药面条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山药营养面条品质好,具有山药清香,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29.
土壤入渗特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壤入渗特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作用和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模拟土壤侵蚀过程的基本输入变量,受制于许多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综述了影响土壤入渗特性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土壤理化性质、下垫面性质、降雨强度、水质及水温等。并提出了今后应该加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0.
黄土半干旱区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土区人工经济林普遍出现利用性土壤干层,制约着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为了准确计算黄土半干旱区密植高产枣林(Ziziphus jujube Mill.)深层土壤(2 m以下)水分消耗量,采用根钻法(洛阳铲)分层获得从地表到细根分布最大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是一个逐渐加深、逐渐向下的过程。2、4、9和12 a生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量分别为0、29.6、149.9和155.7 mm,可再供水量分别为203.7、167.7、35.5和29.7 mm;枣林生长第9年后,2~4 m土层几乎没有可利用的水分,现有降水和滴灌已经不能满足枣树的耗水需求,枣林吸收土壤水分有向深处延伸的趋势。以降水入渗最大深度为上界、细根分布最大深度为下界计算的深层土壤水分消耗量,能更准确地评估林地利用性土壤干层的程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