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9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3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1篇 |
农学 | 207篇 |
基础科学 | 294篇 |
968篇 | |
综合类 | 1825篇 |
农作物 | 150篇 |
水产渔业 | 109篇 |
畜牧兽医 | 311篇 |
园艺 | 149篇 |
植物保护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78篇 |
2015年 | 170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55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30篇 |
2008年 | 256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印度芥菜对土壤中难溶态镉、铅的吸收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根际袋法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印度芥菜对石灰性土壤中难熔态Cd,Pb的吸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印度芥菜能吸收石灰性土壤中的难溶态Cd,Pb并对其有较高的忍耐性。印度芥菜吸收的Cd70%以上累只在地上部而吸收的Pb83%以以累积在根系;印度芥菜根际土壤中的DTPA提取态Cd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DTPA提取的Pb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印度芥菜对土壤Cd的净化率为0.83%-1.25%,对土壤Pb的净化率则只有0.04%-0.07%。 相似文献
102.
根据EuropeanCommunitiesBureauofReference提出的BCR法加以改进,对不同铅污染程度土壤中Pb的有效态和4种化学形态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红壤和水稻土两种土壤类型之间有效态及分级中存在的差异;利用污染因子风险评价法(Cf)和风险评价代码法(RAC)评估土壤污染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红壤和水稻土中铅的有效态含量均随着污染程度加深而显著提高,但在污染为重度时其占总量的比例较之低度污染分别下降了18.7%和23.0%。对土壤进行BCR分级后,不同形态含量随污染程度的加深而有所增加,在比例上呈现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酸可提取态,在重度级污染时,残渣态所占比例大幅提高,生物有效性降低。Cf值和RAC环境风险评估中,低、中、重度铅污染土壤均为轻度和中度风险,特别是重度污染红壤与水稻土Cf、RAC环境风险均为轻度。另外,pH值影响重金属形态的分布,pH值降低,生物有效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3.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135-138
以多种模态展示体育知识和技能可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多模态理论研究成果,构建多模态体育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体育双语教学模式由实物、语言、图像、动作、手势和声音等模态构成。 相似文献
104.
一株高效转化硝态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可有效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微生物材料,从次生盐渍化严重的设施栽培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可高效转化硝态氮的细菌,命名为NCT-2。菌株经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无荚膜、有芽孢、长杆状。根据形态、生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将该菌株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um)。在马铃薯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温度35℃,培养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8 h后达到稳定生长期。经研究表明,当培养基中硝态氮含量为500 mg/L时,该菌株3 d后能使硝态氮含量降低83.25%。 相似文献
105.
滴灌施肥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水肥是限制作物增产的两大因子,不合理的灌溉与施氮不仅难于增加产量,还会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降低作物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温室蔬菜灌水和施肥存在的问题,通过滴灌施肥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温室番茄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水施肥制度。【方法】通过温室番茄小区试验,设常规沟灌施肥(100%ET0,N240-P2O5120-K2O150 kg·hm-2)以及3个滴灌水量(高水W1:100%ET0、中水W2:75%ET0、低水W3:50%ET0)和3个施肥水平(高肥F1:N240-P2O5120-K2O150 kg·hm-2、中肥F2:N180-P2O590-K2O112.5 kg·hm-2、低肥F3:N120-P2O560-K2O75 kg·hm-2),共10个处理,分析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硝态氮分布以及水氮吸收利用对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响应规律。【结果】与常规沟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增加番茄产量31.04 t·hm-2、干物质量3 208 kg·hm-2和总氮吸收量73.13 kg·hm-2,增幅分别为46.9%、54.0%和82.4%,同时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Vc)含量61.8%;降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46.4%和76.5%。滴灌施肥条件下,W1F2处理总干物质量最大(9 248 kg·hm-2),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灌水量和施肥量正相关,增加施肥量带来的增产效应大于灌水,且W1F2处理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增加幅度最大。增加灌水量,降低施肥量,WUE逐渐下降,NUE逐渐上升,W3F1处理WUE最大(47.7 kg·m-3),W1F3处理NUE最大(65.6%),且W3F2处理的WUE和W1F2处理的NUE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受灌水、施肥以及水肥交互效应影响显著,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在滴头正下方没有明显累积,在湿润土体的横向边缘产生累积,W1F2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较小,分布更均匀。增大灌水量显著降低番茄V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营养累积量;增大施肥量,品质含量以及营养累积量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W3F2处理获得最大的Vc和番茄红素含量及营养累积量,最大的可溶性糖含量及较大的营养累积量。【结论】温室番茄滴灌施肥技术能够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当追求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时,高水中肥(W1F2:100%ET0,N180-P2O590-K2O112.5 kg·hm-2)处理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NUE以及较低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当追求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时,低水中肥(W3F2:50%ET0,N180-P2O590-K2O112.5 kg·hm-2)处理获得最大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番茄红素含量以及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6.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的高产及氮肥的高效利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减量及其与有机肥配施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内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CK)相比,施用氮肥增加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而在农民习惯施氮基础上减量1/3不会显著影响到生物量和产量。其中减氮配施有机肥(ONM)处理的周年总产最高,相比习惯施氮(CN)和减氮处理(ON)分别提高了1.85%和3.78%。处理CN的0~18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周年变化均值达502.7 kg hm^-2,分别是处理CK、ONM、ON的2.95、2.17、1.56倍。与处理CN相比,处理ONM显著降低了剖面(0~18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其中在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8.1%~66.7%和37.3%~87.2%。处理ON和ONM相比处理CN,植株周年总吸氮量无显著性差异,氮肥利用率却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处理ONM的周年氮肥利用最高,比处理CN提高了36.9%。综合分析,减氮与有机肥配施不仅显著降低了0~18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大幅度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有助于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107.
十字花科蔬菜是种类最多、产量最大的一类蔬菜,在贵阳地区,冬季90%左右的蔬菜为十字花科蔬菜,因此,控制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危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贵阳市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喀斯特地貌对菜地的分割所造成的不同农田小气候,成为决定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是否严重发生和危害的重要因素.这次调查,首次统计了贵阳地区菜地冬季昆虫群落中的种类及其越冬虫态,首次对小菜蛾的冬季发生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8.
喀斯特地区泡核桃林土壤酶、微生物量及无机氮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泡核桃林的土壤质地是决定核桃产量的重要因素。开展喀斯特地区泡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群体功能年际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导泡核桃科学高效地生产,而且能为该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土地修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4、5、6、7 年)泡核桃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泡核桃种植 5、6 年后,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种植 4、7 年。(2)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微生物量碳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微生物量氮逐渐增加,且种植 5、6、7 年后差异不显著;泡核桃种植 4 年后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年限。(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铵态氮含量呈波动式变化,硝态氮先增后减,且种植 6 年后的硝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限处理。(4)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增加而降低,显示出明显的“表聚现象”。(5)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三者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总体来看,泡核桃林的建立有利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发育。在泡核桃种植 7 年后,应注重水肥管理以提升泡核桃果实的质量,同时为该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9.
110.
4种浸提剂对土壤有效态镍提取条件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4种不同浸提试剂(H2O、HCl、CaCl2、DTPA)的提取条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土液比),同时选择4种类型土壤(褐土、棕壤、栗钙土、潮土)进行生物相关分析,对4种浸提剂提取土壤有效态Ni的效果进行比较与选择。结果表明,提取温度25~30℃范围内,Ni提取量除HCl外无明显变化,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和土液比的减小,Ni提取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提取剂提取有效态Ni量与植物Ni吸收量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较好地反映出植物Ni危害状况。综合对比4种浸提剂的提取能力、提取灵敏度以及生物相关性等指标,提出DTPA可作为不同类型土壤有效态Ni的通用提取试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