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5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富士苹果营养转换期肥料氮去向和土壤氮库盈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5年生烟富3/SH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50,100,150,200,250kg/hm2)对营养转换期富士苹果肥料氮吸收利用、土壤残留和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肥料氮的利用率逐渐下降,且树体吸收土壤氮素的比例逐渐降低,而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升高;施氮1个月后,5.75%~12.99%的肥料氮被树体吸收,29.62%~39.74%的肥料氮残留在0—60cm土体中,47.27%~64.64%的肥料氮通过其他途径损失。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树体吸收的肥料氮量和土壤残留氮量逐渐增加,但肥料氮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却不断降低,同时损失量和损失率不断增加。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肥料氮主要分布在表土层(0—20cm),各土层15 N丰度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表明低施氮水平会造成土壤氮肥力的下降,过量施氮则会加剧土壤氮素累积。施氮水平与土壤氮素总平衡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3147x-16.144(R2=0.990 2),当施氮水平达到51.30kg/hm2时,土壤氮库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素来源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在30cm×30cm和40cm×40cm栽培密度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它们都显著地高于50cm×50cm栽培密度下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水稻氮素吸收量在112.3-162.7kg/hm2范围内变化。水稻吸收的氮素有1/3来源于当季所施肥料,2/3来源于土壤。水稻吸收、土壤残留和损失的15N-肥料分别占总施肥量的16.3%-26.1%,17.0%-20.9%和53.0%-66.7%。大量的15N-肥料在水稻生长期间损失。[结论]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保护,四川丘陵区水稻合理的栽培密度为30cm×30cm。  相似文献   
63.
采用土培试验,以15氮(N)标记的硫酸铵和兔粪作为无机肥和有机肥氮源,进行交叉标记,研究了当季小麦种植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协同氮素在土壤氮库和作物体内的去向。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无氮处理(CK),无机氮肥处理(IF),有机氮肥处理(OF),有机无机氮肥配施的两个处理,其中一个进行有机肥料的15N标记(IOF1),另一个进行无机肥料的15N标记(IOF2)。结果表明:1)无论黏壤土还是黏土,IF和IOF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且IF与IOF间没有显著差异;2)IOF处理无机肥料氮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和植株对有机肥料15N的吸收,黏壤土和黏土上籽粒增幅分别为57.1%和133.3%,植株增幅分别达220%和100%;3)与IF或OF处理相比较,黏壤土上IOF处理增加了无机肥料15N和有机肥料15N在小麦营养器官的积累,而在黏土上增加了无机肥料15N在营养器官、有机肥料15N在生殖器官籽粒的积累;4)与IF或OF相比较,小麦成熟期IOF处理有机肥料氮和无机肥料氮相互协同促进了对方在土壤微生物氮(MBN)库的固持,土壤—作物系统肥料15N回收率显著增加,相应地,有机肥料15N和无机肥料15N损失率显著降低。可见,与传统IF处理相比较,IOF处理取得与之相当的小麦籽粒产量。IOF处理无机肥料氮和有机肥料氮协同促进了肥料氮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回收。  相似文献   
64.
肖博 《湖南农业》2006,(4):28-28
1.参加县、乡镇劳动服务机构举办的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一般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办的,具有较好的信誉,培训内容和就业去向具有针对性,有些是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的。培训结束后可以在有关机构的指导下定向就业。2.参加职业高中、技校、夜校等职业培训学校的学习诸如烹饪学校、驾驶  相似文献   
65.
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通6县(市)农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垃圾的产生特征分析垃圾的去向及处理方式,提出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结果表明,南通市农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支持和参与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为0.69kg/(人.d),乡镇垃圾产生量[y,kg/(人.d)]与经济发展水平(x,乡镇年生产总值,单位:百万元)呈y=0.191 4 lnx-0.462 4的关系。生活垃圾组成以可堆肥有机物和能就地填埋的无害无机物为主;根据不同组分,垃圾去向可为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式的组合,应采用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组合模式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6.
应用^15N对稻田生态系中氮素淋失和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5N研究了化学氮肥单施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和土壤氮淋失的数量、形态及肥料氮的去向。明确了配施有机肥比化学氮肥单施氮素淋失率大,且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但土壤残留氮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而气态损失氮后者为前者的4倍左右。肥料氮的淋失量与土壤残留氮及气态损失氮相比,其数量极其微小,因此从农业持续发展着眼,应该选择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定量番茄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氮量以及土壤残留的肥料氮量,评估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土壤氮平衡以及土壤净残留肥料氮的影响。【方法】通过15N尿素示踪结合盆栽试验,试验番茄品种‘齐达利’和‘017’,包括嫁接和不嫁接以及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借助15N标记技术区分植株和土壤中源于肥料氮和土壤氮的贡献,进而追踪肥料氮去向;计算土壤氮吸收的加氮交互效应(即施氮与不施氮植株对土壤氮吸收的差值),最终评估土壤氮的平衡。【结果】番茄植株干重和氮吸收量对施氮的响应取决于接穗品种和嫁接处理。肥料氮对整个植株氮吸收贡献率为35.9%—38.8%,对地上部氮吸收的贡献(35.9%—39.9%)高于根系(31.6%—36.2%)。土壤氮吸收的加氮交互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正值,嫁接对加氮交互效应无显著影响。各处理肥料氮分配到植株地上部、土壤和损失的平均比值为4.0﹕2.6﹕3.4,作物-土壤系统对氮肥的总回收率(地上部吸收+土壤残留)为70%。在施氮量250 kg·hm-2水平,各处理的土壤残留肥料氮无法弥补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本身氮,从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土壤本身氮肥力的消耗。【结论】如果选择增加氮肥投...  相似文献   
68.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通过网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氮量对甘蔗伸长期氮肥效率与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15%~27%来源于当季肥料施的氮,73%~85%来自土壤和种茎氮;氮肥利用率为21.78%~26.75%,残留率为61.24%~69.85%,损失率为8.37%~12.02%。增施氮肥,甘蔗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及氮肥吸收量、氮肥残留量、氮肥损失量以及氮肥残留率明显增加,而氮肥吸收率和损失率明显下降,氮素和干物质在蔗茎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同时氮素残留分布在0~2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在20~40 cm土层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9.
高肥力土壤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溉和磷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肥料氮的去向.结果表明,冬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收获期冬小麦吸收肥料氮占总吸氮量的比例45%,吸收土壤氮占55%.氮肥在整个作物-土壤体系中的回收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损失量增加.施氮量为120kgN/hm2时,氮肥的损失率只有9%,在作物中的回收率为45%,在0~100cm土壤中的残留率为45%;施氮量为360kgN/hm2时,氮肥的损失率为55%,在作物中的回收率为23%,在0~100cm土壤中的回收率为21%.残留肥料氮以NH4-N存在的数量很少,以NO3-N存在的数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低量施氮时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数量远远高于前两种形态,但在高量施氮条件下,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比例与NO3-N相当.肥料氮在0~100cm土壤各层次中均有残留,随着深度的增加,残留量减少.从整体上看,肥料氮在收获时往下移动超出100cm土体.  相似文献   
70.
基于高丰度15N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在氮磷钾合理供应前提下,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方法】采用微区试验的方法,供给小麦高丰度的15N,在小麦收获时,测定15N的去向。【结果】冬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6.6%-  33.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6%以上。肥料氮施入土壤后,小麦当季利用率为22.1%-32.4%,当季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量的29.6%-56.3%,其中60.3%-76.5%集中在0-40 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结论】小麦生育期吸收的氮素66%以上来自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28.2%,约40%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氮库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