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34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07篇
综合类   292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酿酒酵母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出编码成熟5-氨基酮戊酸合酶(第一个氨基酸残基为Asn63)的基因hem1,将其克隆到pMAL-2x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在0.5 mmol·L-1的IPTG诱导下,SDS-PAGE显示分子量约为49 kD的特异条带.重组菌在紫外灯下显示红色荧光,表明酶在大肠杆菌体内活性表达.体外反应表明,在浓度超过0.1 mmol·L-1的IPTG诱导下,酶活力下降,培养基的初始pH值约为6.5,5-氨基酮戊酸产量达最大,且主要分泌到胞外.  相似文献   
92.
张彬  刘贺  徐婧婷  郭顺堂 《大豆科学》2011,30(4):632-637
分别采用体积排阻色谱和Folin-酚法测定了经酸性蛋白酶(蛋白酶M、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蛋白酶A、蛋白酶N)、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Alcalase酶解后制得的大豆肽经过模拟体内消化之后分子量的变化,以及离子强度对酶解物聚合的影响.大豆肽的高效液相色谱体积排阻色谱图显示,50%左右的大豆肽的分子量集中在10~30 kD...  相似文献   
93.
一种用于形成1kb阶梯DNA分子量标准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2个用于产生DNA分子量标准的载体pTLK3和pTLK5.pTLK3由1.0,2.0,4.0和5.0 kb 4个部分组成,经ApaI完全酶切后再用EcoRI部分酶切,可以得到1.0~8.0 kb以及12.0 kb的条带.pTLK5由3.0,0.5和1.5 kb 3个部分组成,用EcoRI完全酶切将得到3.0,0.5和1.5 kb 3种大小的片段.将pTLK3和pTLK5的酶切产物混合,得到1.0 kb阶梯的DNA分子量标准,其条带分别为0.5、1.0、1.5、2.0、3.0、4.0、5.0、6.0、7.0、8.0、12.0 kb的条带.此分子量标准适合0.5~8.0 kb的DNA的分子量测定.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94.
小麦 中间偃麦草渗入系的HMW GS组成及等位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有益材料和信息,利用SDS-PAGE技术对311份新育成的源于偃麦草的高代渗入系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6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A1位点有Null、2*和1亚基等3个等位变异类型,以优质亚基1和2*为主要类型,占测试材料的71.1%;Glu-B1位点有7、7+8、7+9、6+8、13+16、13+19、14+15、17+18等8个等位变异类型,以17+18为主要类型,其次为7。优质亚基13+16、14+15和17+18的出现频率共计53.4%;Glu-D1位点有2+12、5+10、2+10、2+12、5+12亚基5个等位变异类型,以2+12为主要类型,占53.7%,其次为5+10,占38.9%。同时发现共有32种亚基组合,以"2*、17+18、2+12"的出现频率最高,为13.2%;其次为"1、17+18、5+10",占10.6%。品质得分为8~10分的材料有164份,占52.73%。由此可见,在这些小麦-中间偃麦草高代渗入系中存在丰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可能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澳大利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晓艺  贾丹  李孟军  何明琦  史占良  蔡欣  郭进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09-17210,17264
[目的]为我国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有益的信息。[方法]利用SDS-PAGE技术对澳大利亚64份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研究,明确其HMW-GS构成,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质亚基的材料。[结果]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9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A1位点有Null、1等位变异类型,以1为主要类型,频率为59.37%;Glu-B1有7、7+8、7+9、14+15、17+185个等位变异类型,以7+8为主要类型,频率为56.20%;Glu-D1有2+12、5+10等位变异类型,以2+12为主要类型,频率为70.30%。同时发现共有12种亚基组合,以"1,7+8,2+12"为主要类型。所有品种品质得分范围为4~10,平均得分为7.4。[结论]64个供试品种品质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96.
拮抗细菌bio-2(Bacillus subtilis)经发酵、离心、硫酸铵沉淀、浓缩和过滤,获得蛋白粗提物;将蛋白粗提物经60C、80℃、100℃、120℃处理后测定其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蛋白粗提物经60℃和80℃处理后,其活性并没有明显降低,经100%处理后,其活性显著下降,而经120℃处理后,蛋白粗提...  相似文献   
97.
正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天然蛋白质纺织纤维材料之一,享有"纤维皇后"之美誉。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优雅的光泽,丝绸服装穿着舒适、优美、典雅,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随着对蚕丝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开发利用的研究领域也不断的拓宽,逐渐延伸到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工业新材料、医用材料及化妆品等领域,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蚕丝蛋白在食品、新型保健品的应用更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丝素  相似文献   
98.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探明蒙山茶园土壤中铜的环境化学行为,以蒙山茶园土壤为对象,通过超声波分散法、沉降-虹吸法等提取土壤团聚体,采用批实验法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对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原土及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低分子量有机酸加入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受到土壤团聚体比表面积、游离氧化铁、阳离子交换量以及有机质等的影响,吸附量大小顺序为(0.002 mm)粒径组0.053~0.002 mm粒径组原土2~0.25 mm粒径组0.25~0.053 mm粒径组;应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三种方程对其等温吸附过程的拟合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先表现为促进作用,随着加入量的增加转为抑制作用,柠檬酸、苹果酸浓度在0~1 mmol·L~(-1),草酸浓度在0~0.1 mmol·L~(-1)能促进土壤团聚体对Cu~(2+)的吸附,而柠檬酸、苹果酸浓度1 mmol·L~(-1),草酸浓度0.1 mmol·L~(-1)时却抑制其吸附,柠檬酸、苹果酸为0.5 mmol·L~(-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综上可知,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受有机酸种类、浓度及土壤团聚体大小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涛  薛国典  沈向磊  张峰  范志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85-1187,1193
对小麦LMW—GS的分类、结构、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以及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对小麦品质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LMW—GS在小麦育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 (HMW-G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dough property and breadmaking qualit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ovel genes for HMW-GS will be crucial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A gene coding the y type HMW-GS at Glu-A1 locus in Triticum urartu (AA, 2n=2×= 14) with an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imilar to that of 1Dyl2, was cloned, sequenced, and heterologously expressed. This novel active lay gene FJ404595 was confirmed by structure analyses of nucleotide and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combining with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this gene was 1 830 bp, encoded a protein of 608 amino acid residues containing 46 hexapeptides and 14 nonapeptides, which was mostly similar to the lAy gene AM183223 at a high identity of 99.62% with the two substitutions of both leucine/proline and valine/glutamat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lAy gene EU984504 with 587 residues containing 44 hexapeptides and 13 nonapeptides in T. urartu. The amino acid (leucine) at 446 differed from that (proline) of all the eight compared active lAy subunits. The predicted secondary protein structure implied that this lAy subunit might also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flour processing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