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1篇
  9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建筑物蒸汽及凝结水回收系统主要应用于集中供热的蒸汽热网的各建筑物分支,用于供暖,卫生热水,蒸汽型溴化锂冷水机组,厨房及洗衣房等用汽场所。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参数的选择,系统的构成及施工,使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在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流动沙丘开展冬季土壤凝结水研究,揭示冬季沙丘表层含水率增加的来源机制,探究冬季土壤凝结水的发生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冬季沙丘确有土壤凝结水产生且能够一直存在于土壤中,发生时段在下午16点~次日8点左右.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日变化过程可分为吸湿阶段,凝结阶段、蒸散消耗阶段;沙土初始含水量会影...  相似文献   
33.
蒲野 《科技视界》2022,(7):39-41
国内某核电厂扩建3、 4号机组启动运行初期,凝结水系统管道振动对机组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对凝结水系统管道振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凝结水管道振动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该核电厂一期工程1、2号机组的运行经验,采取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4.
陕北沙漠滩区降水入渗与凝结水补给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明陕北沙漠滩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和沙漠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水源,通过对榆林西沙地下水的均衡试验站降水入渗资料的分析和凝结水形成机理分析;探明了陕北沙漠滩区不同类型地区的降水入渗特征并推求出凝结水补给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试验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这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阐述了低压凝结水回收技术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6.
在水分极度匮乏的荒漠生态系统,凝结水是除降雨之外最重要的水分来源之一,它对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维持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明半干旱沙区生物结皮表面的凝结水形成和蒸发特征,采用自制的微型蒸渗计(直径7 cm、高5 cm的PVC管)实验观测了不同类型地表(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苔藓结皮)对凝结水形成和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共有20次凝结水形成记录,除降雨天气外,几乎每天都能观测到水分凝结现象;(2)不同类型地表凝结水总量依次为(1.998±0.075),(2.326±0.083),(2.790±0.058)和(3.416±0.068) mm,生物结皮表面的凝结水总量显著大于裸沙(P < 0.05);随生物结皮的发育,不同类型生物结皮表面的凝结水总量呈增加的趋势,凝结水总量之间差异显著(P < 0.05);观测期间不同类型地表日平均凝结水量依次为(0.100±0.003),(0.116±0.004),(0.140±0.002)和(0.171± 0.003) mm,不同类型地表日平均凝结水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 < 0.01);(3)凝结水形成过程的观测结果显示,凝结水19:00开始形成,23:00-凌晨1:00形成不明显,1:00-7:00继续形成,除浅灰色藻类结皮外,太阳升出后在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苔藓结皮表面继续形成少量的凝结水;凝结水7:30开始蒸发,10:30到11:00之间结束蒸发,凝结水在裸沙和浅灰色藻类结皮中的保持时间显著大于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苔藓结皮中的保持时间(P < 0.05);(4)凝结水的形成受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大气地表温度差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但其形成过程不与某一个气象因素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7.
利用自制的笼屉式蒸渗仪,在鄂尔多斯盆地包气带水盐运移原位试验场开展凝结水实验研究。以凝结水试验观测数据为基础,讨论鄂尔多斯盆地包气带中水汽运移过程和凝结水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一天中水汽运移有水汽从大气运移至包气带、水汽从包气带运移至大气、水汽向地面聚集和水汽从地面向大气和包气带扩散4个过程;鄂尔多斯风沙滩区0~10 cm土层中都有凝结水,但凝结量主要集中在地表2 cm,凝结水最大量的形成深度在7~9 cm。并初步探讨了凝结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干旱区荒漠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凝结水的吸收,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对节刺(Horaninowia ulicin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凝结水模拟试验,综合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光合器官的水分变化及荧光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梭梭、沙拐枣和对节刺这3种植物都具有吸收凝结水的能力,逆向水势梯度正是其吸收凝结水的物质基础。对于利用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的中深根系植物梭梭、沙拐枣与利用浅层土壤水的浅根系植物对节刺而言,吸收冠层凝结水的现象证明部分荒漠植物已经进化出了"多面下注"的水分利用策略。CK处理下,3种植物在暗适应下沙拐枣与对节刺初始的荧光(F_o)差异显著(P0.05);ZG1处理下,光适应与暗适应下3种植物的F_o′、F_m′、F_s差异性一致,且具体表现为梭梭分别与对节刺、沙拐枣差异显著(P0.05);ZG2处理下,梭梭的F_o′与沙拐枣、对节刺均有显著差异,而对于F_m′与F_s值,3种植物并无显著差异。梭梭ZG1处理下植株的F_o和F_m较CK植株降低,而ZG2植株则显著提高(P0.05),沙拐枣ZG2植株的Φ_(PSⅡ)显著低于CK植株(P0.05),对节刺在光适应下各荧光参数如F_o′、F_m′、F_s差异性变化规律一致,具体表现为CK植株与ZG1和ZG2均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9.
本文简述了蒸汽换热系统中凝结水排放的必要性及疏水器的选择。  相似文献   
40.
李洪波 《种子世界》2021,(11):0156-0158
为确定土壤凝结水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发生的主要层次,应用自制凝结试筒于 2008 年 9~10 月,2009 年 5~6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内蒙古半干旱区土壤凝结水主要发生土壤表层 2cm;单日凝结量与蒸发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凝凝结水量随着季节发生变化,雨季土壤凝结水量与蒸发量是旱季的 2 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