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09篇 |
免费 | 903篇 |
国内免费 | 98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10篇 |
农学 | 1137篇 |
基础科学 | 477篇 |
3824篇 | |
综合类 | 10482篇 |
农作物 | 893篇 |
水产渔业 | 194篇 |
畜牧兽医 | 2395篇 |
园艺 | 1292篇 |
植物保护 | 4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9篇 |
2023年 | 860篇 |
2022年 | 1092篇 |
2021年 | 1116篇 |
2020年 | 802篇 |
2019年 | 873篇 |
2018年 | 500篇 |
2017年 | 726篇 |
2016年 | 860篇 |
2015年 | 825篇 |
2014年 | 1147篇 |
2013年 | 1107篇 |
2012年 | 1303篇 |
2011年 | 1341篇 |
2010年 | 1185篇 |
2009年 | 1134篇 |
2008年 | 1111篇 |
2007年 | 941篇 |
2006年 | 841篇 |
2005年 | 795篇 |
2004年 | 523篇 |
2003年 | 463篇 |
2002年 | 352篇 |
2001年 | 348篇 |
2000年 | 247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195篇 |
1996年 | 188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60篇 |
1993年 | 141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112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选用13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6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高铜日粮(高铜组)、低铜日粮(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日粮(离子配位体铜组),饲养期21 d,探讨离子配位体铜替代五水硫酸铜对仔猪生产性能、腹泻指数、粪便潜血指数、被毛状况以及粪便中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铜组相比,高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均显著提高了仔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但高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低铜组相比,高铜组与离子配位体铜组的仔猪成活率均较高。腹泻指数和粪便颜色以高铜组最好,离子配位体铜组次之,低铜组最差(P<0.05),但高铜组与离子配位体铜组相比,上述各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高铜组相比,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的粪便潜血指数较高。被毛打分状况以离子配位体铜组最好,低铜组次之(P<0.05)。与高铜组相比,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均显著降低了粪便中的粗蛋白含量(P<0.05),减少了粪便中铁、铜、锰、锌等金属离子的排出量(P<0.01),降低了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2.
《畜牧与兽医》2014,(9):70-75
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建立一种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检测牛奶中的青霉素V和氯唑西林。样品处理条件为:提取液为0.02 mol/L的磷酸缓冲液5 mL,离子液体60μL,分散剂为1 mL乙腈/甲酸(99.8∶0.2,v/v),提取时间1.5 min,离心8 min。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牛奶中青霉素V和氯唑西林的富集倍数分别为35倍和82倍。然后采用HPLC方法对青霉素V和氯唑西林进行检测,检测限分别为0.2和1.5 ng/mL。两种药物在空白牛奶中的添加回收率在84.1%96.7%之间,变异系数小于4.9%。通过对未知牛奶样品进行检测,证明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灵敏、准确的工具用于检测牛奶中的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83.
认识霉菌毒素及其对肉鸭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至今仍是全世界受到重大关注的一个领域。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已知有300多种真菌产生毒素,但除几种毒素外,人们对它们产生的毒素所知甚少。它会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84.
85.
了解根际土壤养分碳、氮和磷的转化和循环利用是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性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根本问题。草地根际过程能够反映土壤碳、氮和磷等养分的周转速率,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竞争和捕获,维持根际微环境中各组分的养分平衡,同时与作物相比,草地土壤中养分元素碳、氮和磷的耦合性更强。因此,根际微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在维持养分转化和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量文献报道,调控根际微环境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关键物质-根际分泌物,同时根际分泌物也是介导根际微生物和根际酶活性的关键物质。当草地环境发生改变时,该区域的根际分泌物、根际酶活性和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导致该区域土壤养分的供应量和有效性发生改变,最终影响草地生产力和养分的有效利用效率。因此,深入探究草地根际过程对养分循环的调控机理,对于揭示草地植物与微生物间养分物质的分配利用和养分收益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根际分泌物、根际酶和根际微生物参与养分循环的机制和互作机理,总结草地根际过程参与养分循环的机制,并对草学领域未来在根际微域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86.
青藏高原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属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不同草地退化的演替过程中,土壤属性与植被特征的变化机理尚未理清。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整合分析(meta-analysis)不同退化梯度草地的植被群落、生产力及土壤属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梯度下,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降低,土壤特征均呈恶化趋势。尤其是在重度退化草地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降低了42.44%、60.64%、21.08%和8.36%,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同样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下降了33.57%、45.75%、22.70%和11.23%,而土壤容重显著上升了12.12%(P0.05)。就效应比而言,植被生物量与土壤主要性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产力与土壤性质互相影响,相较氮和磷含量,碳含量的流失非常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受损草地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不同NDF水平肉羊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测定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肉羊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4只体重相近[(23.5±0.6)kg7的4月龄杂交一代(小尾寒羊×尤角陶赛特)羯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试验.4种试验口粮按等能等氮而NDF水平分别为30%、35%、40%和45%进行配制(干物质基础),定量饲喂.在本试验条件下,除45%NDF日粮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低于其他日粮外,不同NDF水平对肉羊日粮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和淀粉表观消化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不同NDF水平并未显著影响(P>0.05)肉羊日粮的NDF、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率,但30%和45%NDF日粮相应指标均较低.综合分析,不同NDF水平对肉羊日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有一定影响,肉羊日粮的适宜NDF水平为35%~40%. 相似文献
88.
选择240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 ROSS 308)分为4个处理组:处理组1肉鸡日粮饲用金霉素,处理组2单一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3单一添加丝兰提取物;处理组4同时添加丝兰提取物和枯草芽孢杆菌.结果显示:试验全期,处理组4肉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显著优于(P<0.05)处理组1,而处理组2和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2和4肉鸡对饲料粗蛋白的表观代谢率显著大于处理组1.21日龄肉鸡肠道组织脲酶活性指标,处理组1显著大于(P<0.05)其他3个处理组,其中处理组4小肠组织脲酶活性数值最低.本试验证明,枯草芽孢杆菌与丝兰提取物均能提高肉鸡对饲料蛋白的消化与利用率,具有协同改善肉鸡生长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应用奥立龙MODEL868型氟离子浓度计与CHN090氟离子复合电极,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进行了探讨.对测定原理、测定实验、仪器操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0.
用1周龄法国肉用鹌鹑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1~3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党参、0.5%党参 0,5%黄芪、0.5%党参 0.5%艾叶,第4组为对照组.试验期为2~6周龄,共35d,每7d称重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第3组效果最好(P<0.01).日粮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料肉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肌肉概略养分、pH值和胴体品质,除第1组的屠宰率略高外(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嫩度值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总蛋白质和A/G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糖含量差异较大(P<0.0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