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10篇
  23篇
综合类   550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0 毫秒
221.
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仁 《河南农业》2008,(15):20-20
一、为害症状花生全生育期均可发生茎腐病,以结果期最重。为害子叶、根和茎秆等部位,主要集中在主茎的基部和根茎的中上部。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子叶受害后呈黑褐色;根茎部受染后。先产生黄褐色,后变黑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纵横发展形成环状病斑。输导组织被破坏,引起茎基部组织腐烂,土壤湿度大时形成软腐,土壤干燥则形成干腐。苗期发病后4-5天即可死亡.成株期发病后,约需30天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222.
该品种全生育期140天.结实率85.0%.千粒重24.5克。整精米率71.8%.垩白粒率23.3%.垩白度3.9%.直链淀粉含量16.0%.胶稠度63.5毫米.粒型长宽比1.8.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466.3公斤。  相似文献   
223.
1.马铃薯栽培技术(1)马铃薯播种前的准备。①品种选择:选择全生育期80天以内、前期产量高、结薯集中、商品型好的超早熟或及早熟马铃薯品种。如早大白、早50、尤金、东农303等。②种薯质量:选用的种薯必须不患环腐病、晚疫病,不受冻害、不伤热的脱毒种薯。种薯纯度不低于96%。  相似文献   
224.
“秋优金丰”是闵行区衣科所近年通过三系法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2006年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i53~161d,株高100~112cm,株型紧凑,叶片挺拔上举,分蘖中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成穗率高,穗大粒多,后期熟相好。适宜种植地区广泛。  相似文献   
225.
1 因菜用肥 对需氮较多的白菜、甘蓝、芹菜、芥菜等叶菜类的叶面喷肥应以尿素为主,亦可用碳铵,肥液浓度一般尿素2%,碳铵1.5%,每亩喷肥液50~60kg,每季喷2~4次.因菠菜需铁量较多,全生育期可喷0.1%硫酸亚铁液1~2次,可大大提高产量和品质,每亩用肥液60kg.  相似文献   
226.
引进和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对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丰富品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宁香粳9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熟期早、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丰产性好等优点。本研究以宁香粳9号为试验材料,以苏州地区为主,开展了宁香粳9号生长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抗性表现试验,综合评价该品种的区域适宜性。结果表明,宁香粳9号在苏州地区种植,株高在89.4~106.0 cm之间,全生育期在145~164 d之间,产量在8 145.0~10 923.0 kg/hm2之间,丰产性较好,抗倒伏能力强,抗病性强,具有巨大的生产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7.
平舆县是全国白芝麻生产基地,芝麻种植历史悠久,开展对芝麻生产的深入科学研究,是农业生产科学化的具体要求,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开拓、探索芝麻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因地制宜,针对本地选育品种舆芝16号进行全生育期跟踪观测、研究,不断探索芝麻生产中的各项气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舆芝16号整个生育期内,气候条件较好,无大的灾害性天气及病虫害发生,总体气候影响较为有利。不利影响主要有播种期内遇较强降水,造成地表板结,致使出苗率下降10%左右,整体长势不均。后期连续阴雨天气过程较多,造成气温偏低、光照偏少,对后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开花至成熟期间积温稍低,对芝麻籽粒含油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对整体芝麻品质稍有影响。根据实际观测,舆芝16号属早熟品种,生长期较短,仅为87 d,并且对当地气候比较适应,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抗病性、抗倒性较好,是一个值得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28.
通过研究菜心杂交一代新品种‘苏薹1号’在田间的光合特性,探索其高产的光合生理依据,并为生产上环境调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完善菜心光合特性和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1个研究案例。以常规品种‘油绿501’为对照,其自交系是‘苏薹1号’的父本,分别在苗期、现蕾抽薹期、齐口采收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测定2个品种的光合性状指标,并且在现蕾抽薹期测定光合性状指标的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苏薹1号’在全生育期低光强下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均无差异,中高光强下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仅在结荚期出现光抑制现象,并迟于对照出现,而对照仅在齐口采收期没有出现光抑制现象,其他时期均出现光抑制现象。‘苏薹1号’和对照叶片光合能力均存在现蕾抽薹期齐口采收期开花期苗期结荚期的趋势,并且生育进程越往后‘苏薹1号’叶片光合能力强于对照越明显。(2)‘苏薹1号’全生育期的光合模拟参数:光补偿点14.31~40.57μmol/(m~2·s),平均值24.18μmol/(m~2·s),较对照低7.38%;光下呼吸速率0.39~1.03μmol/(m~2·s),平均值0.68μmol/(m~2·s),较对照低6.56%;表观量子效率0.0263~0.0323μmol CO_2/(μmol·photons),平均值0.0294μmol CO_2/(μmol·photons),比对照高3.66%;光饱和点1521.79~2008.53μmol/(m~2·s),平均值1776.61μmol/(m~2·s),比对照高8.36%;最大净光合速率17.33~25.72μmol CO_2/(m~2·s),平均值21.51μmol CO_2/(m~2·s),比对照高17.49%。(3)‘苏薹1号’在现蕾抽薹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10:00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27.30μmol CO_2/(m~2·s),较对照最大值高7.79%,8:00—15:00光照强度大于800μmol/(m~2·s),净光合速率较对照高,16:00—17:00光照强度小于500μmol/(m~2·s)时,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差异;12:00—14:00气温达到35℃以上时,‘苏薹1号’净光合速率比最大值下降了13.37%,但依然能保持在23.65μmol CO_2/(m~2·s)的高位,而对照净光合速率比最大值下降了17.43%。上述试验结果说明‘苏薹1号’全生育期光合能力均较强,尤其在商品形成的关键时期(现蕾抽薹期),在高温强光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具备高产的光合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29.
凡军洲 《中国种业》2010,(Z1):95-95
<正>小麦新品种洛麦22是由洛阳市农科所以周麦13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08年经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  相似文献   
230.
南繁棉花与主产棉区棉花(棉区棉花)全生育期虽然差异不大,但各个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差别较大,后者的前-中-后3个阶段属于\"慢-快-慢\"模式.南繁棉花恰好相反,是\"快-慢-快\"模式[1].所以,同样是大田棉花,但在水肥管理和生育期调控方面,南繁棉花是有其自身要求的.根据目的不同,南繁棉花分为抢季南繁和随季南繁,前者需要收获种子,并以赶上棉区棉花正常播种为成功的标志:后者体现在对田间材料某一时间或某一发育阶段进行的试验,不追求种子产量,有时间上的随意性[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