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篇 |
农学 | 19篇 |
基础科学 | 32篇 |
130篇 | |
综合类 | 151篇 |
农作物 | 7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30篇 |
园艺 | 17篇 |
植物保护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调查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建柏与杉木混交后,两树种生长良好。建柏的胸径、树高、单株平均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13. 6%、123. 2%、144. 1%;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平均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37. 5%、128. 6%、221. 1%。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中0~20 cm土层大于0. 25㎜水稳性团聚体高出9. 01%;结构体破坏率低13. 82%;有机质和水解性N含量分别提高0. 452%和18. 1 mg/kg;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高1. 09%、1. 11%、1. 13%;土壤容重低0. 067 g/cm3;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高3. 00%、3. 50%、2. 04%。混交林40 cm土层含水量也比纯林大155 t/hm2,大大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3.
34.
针对旱区土壤板结严重和耕层深度变浅等问题,于2021年在宁夏暖泉农场开展大田试验,以传统旋耕为对照(CK),设置不同粉垄耕作深度30 cm(FL30)、40 cm(FL40)、50 cm(FL50)和60 cm(FL60),探究粉垄耕作对玉米田土壤关键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旋耕相比,粉垄耕作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容重且提高土壤孔隙度,FL50处理表层土壤(0~20 cm)容重降低11.55%、孔隙度提升12.17%,FL40处理中层土壤(20~40 cm)容重降低8.57%、孔隙度提升9.14%,FL60处理深层土壤(40~60 cm)容重降低11.61%、孔隙度提升12.75%;粉垄耕作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蓄水量具有显著影响,FL40处理土壤蓄水量提升24.86%,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数量(0.25~5 mm)提高9.63%;较传统旋耕,粉垄耕作可达到疏松土壤与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效果,粉垄耕作通过改善玉米的生长条件和土壤环境提高了籽粒产量,其中FL60、FL50、FL30处理分别较CK处理增产57.14%、15.48%、8.79%。研究成果可为改善旱区土壤多年板结及水土资源可持... 相似文献
35.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孔隙、容重及水分特征的影响,为皖南旱地红壤改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与抗旱保墒性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藻土(通气性Si改良剂)、泡沫沙类改良剂(T20)和无机矿石类改良剂(G20)等3种土壤结构改良剂,设置1%,2%,5%与10%的4个添加比例,进行土壤物理性状与水分特征测试。[结果]硅藻土与T20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而G20在添加5%与10%时才显著降低;硅藻土处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由52.1%增加到91.3%,优于T20和G20;硅藻土与T20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随用量呈先增加而后下降,而G20则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的饱和持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壤结构改良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硅藻土增加最多,T20次之,G20最少。随改良剂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水及难效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硅藻土处理的难效水增加量显著高于T20与G20处理。[结论]改良皖南旱地土壤水分需要根据改良剂材料的种类与用量来进行合理施加,必要时可以组合搭配使用,从而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揭示陕西省子洲县黄土洼不同植被表层黄土的水分涵养功能,为该区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双环入渗试验和室内土壤粒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土洼不同植被土壤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内平坦草地、斜坡草地、枣树林地和杏树林地的稳定入渗率分别为1.91,1.54,1.47和1.56 mm/min,淤积玉米地从上游的A样地(淤积玉米样地)到下游的F样地(淤积玉米样地)稳定入渗率总体变小,变化在0.69~1.1 mm/min之间,草地和林地比淤积玉米地的入渗率大。利用入渗经验公式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最好的为考斯加可夫模型,霍顿模型和经验通用公式拟合效果一般。[结论]研究区黄土层上不同植被表层土壤入渗率均高于淤积玉米样地,而在淤积玉米地内从上游到下游入渗率也在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37.
祁连山北坡主要植被下土壤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半微量凯氏、氢氧化钠-钼锑抗比色法、CaCO2分子式求法、土壤烘干法、环刀法等进行土壤异质性相关因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山地灰褐土、山地淋溶灰褐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山地栗钙土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1.88%、10.85%、10.73%、1.65%.(2)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低山灌丛林、牧坡草地、无林地0-60 cm土壤容重依次减小,而总孔隙度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38.
施用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水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该研究通过野外坡耕地小区施用1%秸秆生物炭1年后的对比试验,揭示生物炭对川中丘陵区紫色土耕作层土壤水力学参数、大孔隙度及其对饱和导水率的贡献率所产生的影响。试验设对照区与施用生物炭区2个处理,各处理有3个平行小区,耕作层土壤分为表层和亚表层(2~7和7~12 cm)。比较2个处理小区试验结果,可以发现:1)施用生物炭导致植物难以利用的土壤滞留水和易流失的结构性孔隙水的含量(θstr)下降,而基质性孔隙中植物有效水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0.058±0.003)cm3/cm3增加至(0.085±0.002)cm3/cm3;2)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对产流起主要贡献的半径125μm的总有效孔隙度分别平均增加54%和8%,其中孔径500μm的孔隙增加最为明显,高达110%和355%;3)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分别平均增加45%和35%。研究证明,施用生物炭,一方面,能增加土壤有效水的持水量,有利于植物抗旱;另一方面,提高土壤导水率,有利于水分入渗,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基于水分特性的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黄河泥沙容重优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探究黄河泥沙容重与水分运动特征参数的关系,优选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最佳容重设计,运用土壤的概念和性质进行类比研究。根据不同容重条件下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的实测值、van Genuchten模型中进气吸力相关参数?和经验参数m的模拟值,分别建立经验模型,相关系数0.992~0.995(P0.01),决定系数0.938~0.990,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0.77%以内。研究结果:1)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均随黄河泥沙容重的增大而减小;2)黄河泥沙中非毛管孔隙度占比高,渗透初期非饱和导水率大,在低吸力段迅速失水;3)黄河泥沙容重为1.5 g/cm3毛管孔隙度最大,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水分的保持。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实践过程中对黄河泥沙充填层进行合理的机械压实,使容重控制为1.5 g/cm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河泥沙的持水性,实现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0.
关于土壤孔隙度测定的商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束缚水的密度>lgcm-3,而且在饱和水和毛管水中不能忽略束缚水占有的重量。1g最大束缚水占据的平均体积≈0.776cm3。因此,饱和水的克数不能视为毫升数,最大毛管水的克数也不能视为毫升数。如果把该克数视为毫升数,那么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测定将有不可接受的误差,而且测定结果高于真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