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3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4184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22篇
  441篇
综合类   2167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研究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阶段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以丰富桉树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方法  以雷州半岛3个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分析土壤及微生物化学计量关系特征。  结果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均值均以过熟林最高,分别为20.15、1.47、0.88 g·kg?1和583.09、55.20、28.03 mg·kg?1,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性特征并不一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的垂直变化呈现“表层聚集性”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层间差异性元素类别表现不一。成熟林土壤碳氮比(Csoil/Nsoil)和碳磷比(Csoil/Psoil)均值分别为10.52和19.25,显著低于幼龄林和过熟林(P<0.05);过熟林氮磷比(Nsoil/Psoil)均值为1.67,显著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P<0.05)。过熟林土壤微生物碳磷比(Cmic/Pmic)、氮磷比(Nmic/Pmic)均值分别为21.25、2.00,均显著低于其他2个阶段(P<0.05)。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碳与土壤有机碳比值(Cmic/Csoil)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氮与土壤全氮比(Nmic/Nsoil)和土壤微生物磷与土壤全磷比(Pmic/Psoil)均为过熟林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0.05)。冗余分析表明: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微生物的首要影响因子分别为Csoil、Csoil/Psoil和Nsoil  结论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过熟林阶段最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化学性质关系密切,林分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受土壤影响的指标和程度具有差异性,生长后期应注重养分有效性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图4表2参54  相似文献   
72.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温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后认为,白天林内气温低于林外,夜间高于林外,晴天,林内外气温差异较大,阴天则较小,生长季林内平均气温高于林外,其最大差值出现在6月,最小差值出现在10月,林内气温梯度变化明显,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平均和日最低气温平均,林冠层中部均比林地表层和林冠表层大,林分和枯枝落叶层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即降低林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较差,日平均土壤温度,东坡较西北坡高0.48℃。  相似文献   
73.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中的固定样地以及临时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模型间的相容性出发,建立了包含立地指数SI、林分密度SDI、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树高曲线动态模型和林分收获模型的全林分模型系统,着重探讨了用Korf方程构造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时有关参数与SI和SDI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油松在子午岭林区大规模栽植已有40余年历史,为子午岭林区造林绿化、生态功能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经营理念、科技水平、技术手段、资金投入等相对滞后,后期经营方式单一、粗放,出现了油松“一木独大”、林木密度过大、透光及卫生条件差、营养空间竞争激烈、林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质量偏低、鼠害危害严重、病虫害防控难、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生态功能趋于降低。本文概述了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经营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全周期、多功能经营理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盛炜彤 《林业科学》2005,41(5):138-138
这是一本由以王豁然、江泽平、李延峻3位引种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群的专著,2005年7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与过去关于树木引种的著述相比,在引种理论评价理念上有新的发展。作者认为,过去人们关于外来树种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常常存在片面性,应该全面看待外来树种的价值,既要充分估价外来树种的社会经济价值,特别在人工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要重视其生物学的影响。因此作者总结了长期引种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植物地理学的角度去认识与评价外来树种。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很有价值的观点,是对评价树木引种效果在理论指导上的提高与发展。从…  相似文献   
76.
帽儿山林场樟子松人工林光辐射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施业区内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WinSCANOPY2006a冠层分析仪采集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实测5种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群落内光辐射特征及冠层参数。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樟子松人工林内光辐射随林龄增大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8.8-12.32mol·m^-2·d^-1,平均占冠层顶部总辐射的21.21%。对光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且树龄为30a以后趋于稳定。林分开阔度的变化范围为10.78%~21.66%,不同林龄群落之间差异显著,随林龄增大而下降。叶面积指数变化范围为2.29~3.47,不同林龄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消光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47~0.63,消光能力随林龄增大而增强,冠层结构随林龄的变化对消光能力的变化有一定得影响.  相似文献   
77.
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是人工林发展过程中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选择德宏州的西南桦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西南桦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调查的10块典型样地中,植物种类44-124种。西南桦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包括单层纯林、单优多层多种林、混交林和林农作物间作等不同类别,并在人工林内记录到部分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种类。通过与德宏州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天然西南桦林和同处云南热区的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西南桦人工林相对比,表明德宏州营建的西南桦人工林显现出较好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78.
湿地松、杉木林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8年生湿地松、杉木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湿地松林地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均呈增大趋势 ,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容积质量则呈下降趋势 ;而杉木林则与此相反。由此可见 ,杉木林不利于保持和改善土壤的肥力性状 ,而湿地松林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能力 ,有利于林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福建省邵武市江南油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和生物量。结果表明,12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树高前期生长较快,随后变慢,在第1年左右达到生长高峰期,10年后树高生长缓慢,胸径生长逐渐加快;乔木层生物量达119.41t·hm^-2。  相似文献   
80.
2009年7月中旬,以佳木斯孟家岗林场间伐8年后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均匀间伐、大林隙和小林隙的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均匀间伐相比,林隙内出现了树高超过1.5m的胡桃楸、山杨和春榆等喜光阔叶树种,大林隙中出现树高超过2m的胡桃楸幼树;林隙内更新树种的个体密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明显增加,大林隙尤为显著(P<0.05);林隙内木本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均显著高于均匀间伐(P<0.05);与小林隙相比,大林隙内木本和草本植物盖度均显著增加(P<0.05);木本植物竞争种的重要值表现为大林隙>小林隙>均匀间伐,耐胁迫种的重要值相反(P<0.05);大林隙内1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显著高于小林隙和均匀间伐(P<0.05),多年生草本植物则相反(P<0.05);大林隙Grime'功能群中杂草种的重要值高于小林隙和均匀间伐,耐胁迫种则相反(P<0.05);小林隙与均匀间伐的草本植物不同生活型及Grime'功能群的组成差异不明显(P>0.05);林隙间伐结合均匀间伐可以将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改造成长白落叶松针阔混交异龄林,较单独实施均匀间伐更有利于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的提高,间伐林隙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