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3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4184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22篇
  441篇
综合类   2167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3种改造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3种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以期为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及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i纯林(简称P1样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盆架子Alstonia scholarisv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简称P2样地),以及米老排、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等为主的阔叶混交林(简称P3样地)调查并记录各林分样地内灌木和草本的种类、盖度、株数及平均高度,运用多样性及均匀度等指标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在各个样地分别用100 cm3环刀采集0~20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等物理性质。【结果】各林分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平均值小于草本层,但是灌木层的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大于草本层;各样地草本层生长状况优于灌木层;P1样地的灌木及草本植物种类、数量均多于P2、P3样地;3种林分中,P1样地的土壤容重最大,P2样地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总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指标均表现为P2样地P3样地P1样地。【结论】混交林的群落结构较纯林合理且对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利用固定间隔期复测数据,运用不同方法建立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单木枯损模型,为确定杂种落叶松合理的经营措施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黑龙江省江山娇实验林场48块样地的复测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利用全子集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构建杂种落叶松单木枯损模型。使用列联表分析和分类率-阈值散点图,确定枯损模型预估时的最佳阈值。引入随机参数,构建样地水平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模型估计方法为自适应积分最大似然估计,模型筛选指标为Akaike信息标准(AIC)、贝叶斯信息标准(BIC)以及-2倍对数似然值。通过计算绝对平均偏差(Bias),绘制ROC曲线以及模型预估枯损率与实际枯损率直方图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包含单木(林木胸径,DBH;胸径平方,DBH2)、林分(林分断面积,BA)、竞争(大于对象木树木断面积之和变形,BALD)3个水平变量组合的单木枯损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杂种落叶松枯损主要发生在小径阶且相对竞争较大时。单木枯损概率随DBH增加逐渐减小,随BALD、BA增加而逐渐增加。最佳阈值有效提高了模型预估效果,方差-协方差结构为无结构矩阵(UN)时,四参数混合模型的拟合结果最佳,其预估的林分枯损率更接近实际林分枯损率。结论混合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描述和预估杂种落叶松的单木枯损。阈值分析是提高二分类模型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杂种落叶松作为速生树种,幼龄时期应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以减少枯损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3.
帽儿山地区不同种源樟子松树轮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种源的樟子松在帽儿山地区的生长差异,研究该地区气候因子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来自于阿尔山、高峰、红花尔基、卡伦山、图强罕达盖和金山等7个种源樟子松树轮年表。[方法]通过年轮-气候响应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源樟子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7个种源地樟子松树轮年表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局部也有不同之处,除图强种源外,其余6个种源地樟子松在生长初期年轮宽度呈增加趋势。阿尔山、高峰、红花尔基和卡伦山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2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罕达盖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4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高峰、图强、卡伦山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降水显著正相关,阿尔山、高峰、金山、卡伦山、红花尓基、图强种源樟子松的径向生长主要与前一年8月降水显著负相关。[结论]多数种源的樟子松在初期径增长较快,与当年2月份的温度和6月份的降水量有正相关的响应性,而与前一年8月份的降水量有负相关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44.
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有效铜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林、榆树林、油松林、侧柏林、油松刺槐混交林等林下草本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人工林生态功能恢复评价和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林下草本植物共有36种,多以阳性植物为主;由于林分树种组成和密度不同,林下草本物种差异较大;林下植被演替大多处于植被演替初级阶段,针阔混交林在物种数量和建种群落上表现最好,其次是油松纯林和刺槐纯林,榆树纯林生境条件最差;无论是丰富度指数还是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针阔混交林表现最好,其次为刺槐、油松纯林,表现最差的为榆树、侧柏纯林。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人工林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固碳作用,调研了大量有关人工林碳储量的文献资料,对人工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归纳了人工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并分析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寒温带4个地带的人工林碳储量,发现人工林具有显著的碳汇能力,尤其是亚热带地区最为明显。同时指出了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采用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红松人工林和红松天然次生林四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共获得1 316个OTUs,四种林型的土壤含有大量未知真菌,在已知真菌类群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菌门,其中后者在四种林型土壤中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原始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红松天然次生林(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四种林型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R=0.537,P=0.001),但两种原始红松林之间、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之间组成无显著差异。土壤全氮、总有机碳、pH、水分含量和总孔隙度是显著影响四种林型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P0.05)。研究结果为原始红松林的保护、人工植被恢复和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对黄土高原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和评价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变化及其亏缺度,对于调控水分关系,解决水分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供耗矛盾突出,不同植被地带人工林地水分亏缺度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亏缺度由森林带的不亏缺逐渐增大到典型草原带的61.52;阴坡水分亏缺度小于阳坡,坡下部小于上部,缓坡小于陡坡;土壤剖面的水分循环活跃层亏缺度要远小于强烈耗水层,最大相差达66.67;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性,雨季时一般供水量大于耗水量,林地水分亏缺程度较轻,但雨季前植被蒸腾耗水较强,水分供需矛盾突出,亏缺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48.
本文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试验,对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主伐生产工艺进行探讨。初步分析表明,从本省实际出发,选择“山猫”轻型油锯、“SJ_2—0.4/2”轻型遥控索道等小型、轻型化机械作业系统,辅以一定程度手工作业的采运技术是适用、合理的,有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9.
油松、侧柏种子萌发时间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积温理论,使油松、侧柏种子在15℃、20℃和25℃条件下恒温萌发,测定其萌发率及萌发天数.结果表明,油松、侧柏种子萌发的生物学起点温度均为10℃;油松种子萌发的有效积温为90℃,侧柏为100℃;提出了油松、侧柏种子萌发需时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0.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经3 a施肥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对印楝林分的生长和结实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1)施肥当年对林分生长未显明显肥效,施肥效应主要表现在施肥后第1年,到施肥后第2年肥效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生长性状对施肥配方反应的敏感性排序为:冠幅>株高>地径>胸径;以株高和冠幅生长为评价依据,第14处理(300 g氨肥+300 g磷肥+200 g钾肥)为最优施肥组合方案.(2)不同施肥配方处理间以及不同年份之间,印楝的结实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与P、K肥的组合配方对印楝结实量产生明显增益,其中第1处理(8 kg有机肥+200 g磷肥+200 g钾肥)为增加印楝结实产量的最佳施肥方案;各年份施肥处理间结实产量的排序为:施肥后第1年>施肥后第2年>施肥当年.此外,施肥前的林分本底值对林木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