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5篇
  免费   876篇
  国内免费   1646篇
林业   1177篇
农学   2690篇
基础科学   306篇
  1549篇
综合类   10203篇
农作物   1673篇
水产渔业   425篇
畜牧兽医   1837篇
园艺   1696篇
植物保护   761篇
  2024年   354篇
  2023年   1063篇
  2022年   1162篇
  2021年   1254篇
  2020年   1055篇
  2019年   1216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986篇
  2016年   1050篇
  2015年   977篇
  2014年   1109篇
  2013年   1067篇
  2012年   1319篇
  2011年   1226篇
  2010年   1267篇
  2009年   1155篇
  2008年   1116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对尾叶桉苗木采用Pt菌剂(Pisolithus tinctorius)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该苗木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方面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剂后水分胁迫条件比常规供水更利于苗高生长.无论常规供水还是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菌剂10 g地径增长量都最大,高Pt菌剂施用量对地径增长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剂处理能提高苗木生长质量.常规条件下,菌剂5 g处理苗木质量最高;胁迫条件下,菌剂10 g处理苗木质量最高,而对总体抗旱性而言,菌剂15 g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82.
以2月龄袋装麻楝实生苗为材料,用0、100、500和1 000 mg.L-1稀土喷液施麻楝幼苗,后置于3℃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1~7 d,考察其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和100 mg.L-1稀土低温各天数后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大于0 d,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显著小于0 d。各稀土浓度处理的幼苗脯氨酸含量都显著大于0 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小于0 d,叶绿素含量多大于0 d。0和1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大于0 d或与0 d无显著差异。500和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各低温天数的丙二醛含量与0 d相近或小于0 d。0 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各天数的SOD活性显著小于0 d,100 mg.L-1处理的波动,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各天数的SOD活性与0 d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低温胁迫下,500和1 000 mg.L-1的稀土处理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稳定麻楝幼苗细胞膜稳定性,从而增强麻楝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83.
刘娟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11,19(6):1025-1029,1050
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L.) Keng)为材料,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通过测定其质膜ATP酶(AT-Pase)活性、质膜5’-核苷酸酶(5'-AMPase)活性,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来探索其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羊草质膜ATPase和质膜5’-AMPase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野生型白羊草的质膜ATPase和质膜5'-AMPase活性变化量较栽培型的大;RWC下降,MDA含量上升.复水后质膜ATPase活性、质膜5'-AMPase活性及MDA含量均下降,但高于断水前,野生型的RWC高于对照,栽培型RWC低于对照,说明干旱胁迫对白羊草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对栽培型的伤害大于野生型的.植物的质膜ATPase和质膜5’-AMPase活性随胁迫的加剧而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干旱对白羊草幼苗的胁迫作用,这可能是白羊草抗旱酶促防御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84.
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白羊草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计,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研究了其栽培种和野生种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细胞外渗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性指标的变化,探讨白羊草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985.
盐胁迫对离体百合不定芽诱导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5种NaCl浓度0%,0.3%,0.5%,0.8%,1.2%对百合不定芽诱导、生长及丙二醛(MDA)、脯氨酸、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合对盐胁迫极为敏感,随NaCl浓度的增加,百合不定芽形成频率逐渐降低,不定芽及不定根生长缓慢,且在1.2%NaCl浓度下,无不定芽及根的形成.进...  相似文献   
986.
草坪近地面光谱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草坪光谱反射特征的研究近况。国内外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在草坪领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了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的部分品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同色异谱"现象;筛选出与草坪外观质量指标显著相关的敏感波段和植被指数,建立了草坪色泽、密度、盖度及冠层叶绿素水平的光谱反演模型;氮肥水平能够明显改变草坪在可见光和近红外...  相似文献   
987.
对不同盐胁迫条件下沙打旺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根芽生长量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探讨了盐胁迫影响种子萌发的因为.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升高,沙打旺种子发芽时间推后,发芽率降低,耐盐半致死浓度为235.25 mol/L,耐盐极限浓度为469.66 mol/L;低盐浓度胁迫在不同程度上可促进沙打旺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88.
海盐胁迫对苏牧2号象草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象草苏牧2号和N51(对照)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海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海盐(0~6g/L)胁迫下,苏牧2号和N51的SOD和POD活性在胁迫后第14d、21d和28d随海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MDA含量在胁迫后第7d、14d和28d随海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AT活性随海盐浓度的变化与海盐胁迫时间存在交互作用;相同浓度海盐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7~28d),苏牧2号和N51的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第14d达到第一个峰值;苏牧2号的SOD和P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N51.除海盐浓度为4g/L和6g/L时,胁迫后第7d苏牧2号与N51的CAT活性无显著差异外,苏牧2号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N51.除海盐浓度为0g/L时,胁迫后第28d苏牧2号与N51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外,苏牧2号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N51;10g/L海盐胁迫下,苏牧2号和N51生长至21d时已全部死亡,苏牧2号7d和14d时的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N51.  相似文献   
989.
对卷柏和圆枝卷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MDA)、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5项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2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不同程度下降,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圆枝卷柏出现拐点的时间早于卷柏。综合分析表明,卷柏比圆枝卷柏更抗旱。  相似文献   
990.
盐胁迫对紫花地丁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紫花地丁种子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及二者质量比1∶1配成的混合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胁迫,调查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使紫花地丁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明显降低,而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3种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NaCl>混合盐>Na2SO4;紫花地丁种子萌发时3种盐的耐盐适宜范围为Na2SO41.2%、混合盐0.54%、NaCl 0.54%,耐盐半致死浓度为Na2SO41.98%、混合盐0.83%、NaCl 0.80%,耐盐极限浓度为Na2SO43.24%、混合盐1.30%、NaCl 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