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183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216篇
  547篇
综合类   59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地形对黑土区典型坡面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地形对黑土区坡面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可以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以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宾县东山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各选取2个典型坡面,坡面种植作物均为玉米。典型坡面坡顶、坡上、坡中、坡下和坡脚的平均坡度分别为3.1°,3.0°,4.0°,2.8°,1.2°。利用137Cs示踪技术,分析了坡度、坡长和坡形对坡面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流域农耕地坡面以侵蚀为主,平均侵蚀速率为448 t km~(~(-2)) a~(~(-1)) ;坡面不同部位土壤侵蚀—沉积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坡顶、坡上、坡中和坡下主要表现为侵蚀,平均侵蚀速率分别为819、376、1 000和634 t km~(~(-2)) a~(~(-1)) ,而坡脚表现为明显的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1)) 382 t km~(~(-2)) a~(~(-1)) 。不同坡形坡面侵蚀-沉积分布存在差异,凸形坡坡面表现为先侵蚀后沉积的分布特征,而复合坡坡面呈现出侵蚀-沉积交错分布特征;坡面土壤侵蚀速率与坡度和坡长均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而坡度对黑土区坡面侵蚀的影响明显大于坡长,反映了即使在长坡缓地形的黑土区坡度对侵蚀的影响仍然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黑土区配置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时,应尽量削弱坡度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雨强(30,50,65,100mm/h)和坡度(0°,5°,10°)下粘质土坡面土壤氮素流失过程,以及雨强、坡度对单位面积土壤氮素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过程中,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氮素流失的浓度和总量都会相应增加,且雨强和坡度越大,氮素流失浓度变化越快,径流浓度稳定时间越早;(2)不同雨强下坡度与单位面积土壤氮素流失量呈线性相关,且随着雨强的增大,坡度对单位面积土壤氮素流失量的影响变小;不同坡度下雨强与单位面积氮素流失量的线性关系显著,当雨强一定时,坡度的改变对氮素流失量的变化速率影响不大;(3)雨强和坡度与单位面积氮素流失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78 9~0.982 0;(4)相同条件下,雨强对氮素流失量的影响比坡度大;(5)在降雨过程中,累积径流量与3种形态氮的累积流失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14 5~0.961 1。  相似文献   
43.
针对不同观测尺度下,大起伏(20cm耕作处理)、微起伏(耙平裸坡处理)两种地形的点云数据进行抽稀、加密处理,选取地表曲率、坡向、地表糙度3种直观的指标对抽稀、加密处理对微地形数据分析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抽稀与加密处理对于起伏较大的地形曲率影响更为明显,对于起伏较小的地形则影响不显著。5,10mm数据抽稀与加密处理后坡向变化不显著。1mm尺度抽稀地表糙度的影响十分规律,5mm加密与抽稀对于大起伏地形的影响十分复杂,10mm加密对于大起伏地形糙度变化较为复杂,裸坡变化则相对规律。  相似文献   
44.
针对湖北通城花岗岩崩岗区发育的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利用钢制变坡冲刷水槽在不同坡度(8.8%,17.6%,26.8%,36.4%,46.6%)和不同流量(0.2L/s,0.4L/s,0.6L/s,0.8L/s,1.0L/s)组合下,研究花岗岩崩岗区不同层次土壤分离速率与流量、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花岗岩崩岗区各层次土壤分离速率与流量和坡度均呈线性相关(R~2=0.958),随着流量和坡度的增大,各层次土壤分离速率逐渐增大,且增加速率呈上升趋势;花岗岩崩岗区崩壁垂直结构上,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土壤分离速率逐渐增大,且各层次土壤分离速率差异显著,在一定坡度和流量下,碎屑层的分离速率最大,是砂土层的34.24倍,红土层的76.27倍,表土层的711.58倍;各层次土壤分离速率的流量—坡度模型可以用二元一次函数方程很好的拟合(R~20.933),且流量、坡度2个因子的叠加效果对碎屑层分离速率的影响最大,砂土层次之,表土层最小;采用Nash模型效率系数对拟合的流量—坡度模型效果进行检验后发现:各层次的效率系数均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贴近度较好,研究所得流量—坡度模型能很好的模拟南方花岗岩崩岗区的土壤分离速率。该研究对于解释崩岗侵蚀机理、建立崩岗侵蚀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紫色丘陵区坡耕地4种典型生物埂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系统分析各种生物埂的土壤抗冲性。结果表明:(1)各种生物埂径流含沙量随着冲刷时间的继续出现“先急剧减小后平稳减小直至稳定”的变化趋势。在冲刷0~3 min,各生物埂土壤的径流含沙量均较大,随后径流含沙量平稳变化并趋于稳定。(2)生物埂抗冲刷过程可划分为快速冲刷阶段(0~3 min)、慢速冲刷阶段(3~20 min)和平稳冲刷阶段(20~28 min)3个阶段。生物埂土壤抗冲性随着冲刷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强,两者之间可用幂函数表示,其R2值在0.848 7~0.989 9。(3)各种生物埂土壤抗冲性随着坡度的增大而降低,两者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R2=0.790 7,N=12,p < 0.001),可用幂函数表示。研究结果可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措施合理布置及其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中的坡长因子尺度变换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中,坡度、坡长只能基于中低分辨率DEM提取,但提取的坡度发生衰减,坡长发生扩张。以陕西省延安市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国家测绘局生产的1∶25万数字地形图和研究区内典型地区1∶5万数字地形图,在ANUDEM软件支持下,建立了研究区50m分辨率和典型地区10 m分辨率的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利用直方图匹配原理对50m分辨率DEM上提取的坡度、坡长进行变换,并对变换前后坡度、坡长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经变换后的坡度整体变陡,坡长整体变短,变换后坡长平均值和累积频率曲线与高分辨率(10m)坡长均较接近,且其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坡度坡长均不变换、只对坡度变换、只对坡长变换和坡度坡长均变换4种情况下的土壤侵蚀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只对坡长变换时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减小,而只对坡度变换和坡度、坡长均变换时土壤侵蚀强度增大,且前者增大幅度较大。说明坡度衰减比坡长扩张对土壤侵蚀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大,在实际应用中有必要对坡度和坡长都进行变换,以期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7.
模拟降雨下坡度对含砾石土壤径流和产沙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砾石土壤径流和产沙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类型土壤中的水土过程,也可以为基于过程的土壤侵蚀模型模拟提供重要的土壤参数.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3个坡度下含砾石土壤中的径流和产沙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砾石含量的土壤在不同坡度下的产流在0~20 min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之后径流趋于平稳.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坡度对径流的影响减弱.坡面产沙高峰期出现在0~20 min内,且高峰期产沙量占总产沙量比例相对较大;当坡度为15°时,砾石含量(质量含量百分比)为20%,30%,40%的土壤在30 min后产沙量又增加,与其他坡度相比,土壤总产沙量也明显增加.实验中坡度是决定土壤产沙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泥石流发生、流动和堆积结构机理,常规采用水文模型试验。而研究泥石流发生时河床堆积泥沙的形状与时间和空间变化关系的相对甚少。2009年日本学者池田晓彦等进行了模拟自然河流的缓慢河道坡度,发生泥石流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坡度为30°~27,°明显在前峰形成流动层,相对流动速度大。在24°~21°流动层停止时形成沙堆。在18°~12°区流动速度慢。相对于陡坡区间形成流动层是表面流或渗透流,在河床堆积的泥沙为饱和状态流动;相对于缓坡区间形成沙堆的表面流与渗透流,河床堆积泥沙是饱和状态。表面流具有越过沙堆肩胛流动的趋势。在坡度变化点等泥沙有大量堆积的现象。有关泥石流发生条件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9.
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云南省2015年土壤侵蚀调查成果及云南省各年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统计结果,利用坡耕地坡度特征指数和坡耕地治理度两个指标,对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坡耕地上,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为45 337.34 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4 727.74 km^2的43.29%,极强烈以上的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为12 152.38 km^2,占全省极强烈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2 609.54 km^2的96.37%。无措施的坡耕地面积达到34 377.66 km^2,占耕地总面积82 022.00 km^2的41.91%,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2.83%。云南省坡耕地坡度特征指数为0.34,坡耕地坡度总体较大,坡耕地总体治理度为48.01%,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大面积的坡耕地急需治理。应基于坡耕地分布及结构的区域性差异,确定未来如何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0.
水稻谷粒冲击损伤临界速度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接触力学为基础,建立了脱粒元件与稻谷对心碰撞时压缩位移和最大压力分布模型.针对不同含水率时稻谷塑性、脆性力学性质的差异.得出了稻谷与脱粒元件冲击损伤临界速度计算公式.对钉齿与镇稻10号、武香梗14、淮稻9号、镇糯653和协优084稻谷冲击损伤临界速度进行了实例计算,在试验台架上进行了实测,试验均值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