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8篇
  200篇
综合类   414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11.
通过对山东潍坊滨海盐碱土基础性状的初步研究,确定了主要的地被植物种类为白茅草、砂引草、白蒿,土壤的pH值为7.96,可溶性盐的含量为0.332%。同时测定出潍坊滨海盐碱土细菌数量为3.1×105 cfu/g,放线菌数量为1.03×104 cfu/g,真菌数量为1×103 cfu/g。  相似文献   
912.
以玉米为试材,于2017—2018年在天津市滨海盐碱土进行了膜下滴灌试验, 分析了覆膜和灌溉对玉米盐分离子质量分布特征、玉米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和灌溉对玉米离子分布的影响显著,显著减小了根部Na+吸收质量,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小56%,从而减少了盐分对叶片的伤害;显著增大了茎部K+的积累质量,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高24%,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显著增加了叶部Ca2+质量,苗期FI20处理比LI10高96%,促进作物幼根的生长和根毛的形成,改善了玉米体内的离子平衡,减轻了盐胁迫作用;显著增加了叶部Mg2+质量,拔节期FI20处理比LI10高136%,增强了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植株的耐盐性。(2)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均随着生育期进程而增加,覆膜和灌溉改变了植物体内盐分离子质量,对玉米生物量的积累影响较大,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高1%~46%;对玉米根冠比(R/S)有显著影响,使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改变,成熟期根冠比(R/S)FI20处理比LI10小48%~52%。(3)利用2017年玉米试验数据采用Logistic曲线建立了干物质生长模拟方程,引入了盐分离子修正系数,拟合方程显著。利用2018年玉米试验数据对建立的玉米干物质盐离子模型进行了验证,各个处理的拟合曲线与其实测值都较接近;建立的干物质生长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盐碱地玉米干物质的累积过程。综上,覆膜和灌水定额为20 mm的FI20处理对植株的盐离子调节作用最显著,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改变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获得了适当的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13.
有机物料改良苏打盐碱土增产玉米长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7年盆栽试验表明,施用有机肥15、30、45、60、90 t/hm~2降低苏打盐碱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玉米秸秆还田2、4、6 t/hm~2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肥与秸秆还田均增大"土壤水库",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全面改善的同时减轻大气温室气体效应;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了生物量及子粒产量。最佳处理为施用有机肥90 t/hm~2。  相似文献   
914.
为改良培肥盐碱土,探索土壤团聚体和土壤真菌群落变化,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常规肥料处理,添加秸秆处理(9t·hm-2)及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处理,于秋季水稻成熟期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真菌群落和水稻产量进行测定,探讨秸秆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对盐碱稻田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容重和pH,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添加秸秆后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可提高11.29%、添加秸秆和微生物菌肥后MWD可提高19.35%;秸秆和微生物菌肥对改良盐碱土物理和化学性状效果显著。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但对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丰度有促进作用;与常规施肥相比,添加秸秆可增加水稻产量,增产率为4.39%;添加秸秆和微生物菌肥同样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为4.66%。建议进行秸秆还田的同时增施微生物菌肥,可对盐碱土改良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15.
以大庆地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添加一定比例秸秆的盐碱土中种植玉米,探讨秸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盐碱土及添加秸秆的盐碱土中盆栽玉米,待三叶期时,测定玉米幼苗叶绿素、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阐明秸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盐碱土中添加秸秆后,玉米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不显著(P>0.05)。盐碱土中添加秸秆后,玉米幼苗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降低盐碱伤害。  相似文献   
916.
针对中国黄河中上游河套灌区不合理灌溉和施肥造成的盐碱农田碳排放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问题,该研究以向日葵盐碱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2 a的田间试验,探讨滴灌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盐碱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试验设置滴灌灌水下限及施肥模式2个因素。灌水下限设置2个水平(W1:土壤基质势阈值为−20 kPa,W2:土壤基质势阈值为−30 kPa),每个灌水下限下设置3种施肥模式(CK:纯施化肥,LBF:褐煤碳基有机肥4.5 t/hm2,SMF:羊粪堆肥5 t/hm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另设畦灌施加化肥处理作为对照(MCK)。对不同处理的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及其组成要素以及3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产品供给功能价值、积累有机质功能价值和气体调节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滴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净初级生产力、籽粒碳输出和土壤碳排放高于畦灌处理,且这些指标的值均随土壤基质势升高而增加。相同灌溉条件下,施加有机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净初级生产力和籽粒碳输出并降低土壤碳排放。其中,滴灌灌水下限−20 kPa与褐煤碳基有机肥用量4.5 t/hm2(W1LBF)相结合的处理有效促进了作物生长,并获得了最高的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较低的土壤碳排放量,最终获得了最高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此外,净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碳排放等指标的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服价值。与MCK处理相比,W1LBF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农产品供给功能价值、积累有机质功能价值和气体调节价值,增幅分别为8004.20、923.9和2094.70元/hm2。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在河套灌区向日葵盐碱农田中,采用滴灌−20 kPa灌水下限结合4.5 t/hm2褐煤碳基有机肥可以增加作物初级净生产力、提高盐碱农田系统的碳汇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该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向日葵农田固碳减排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7.
有机酸改良剂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盐碱改良剂的应用研究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其中富含有机酸的改良剂因其无毒无害效果显著被广泛使用。通过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选取“禾康”盐碱清除剂作为典型有机酸改良剂(简称OA),设置4组施用含量梯度(0.140,0.145,0.150,0.155 g/cm^2),以未施加OA的处理作为对照,同时设置不同的OA施加深度(5—10,15—20,25—30 cm),以研究OA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施OA处理中,随着OA施加量的增加,土壤入渗能力减弱,稳定入渗率显著下降,通过Philip和Green-Amp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拟合,Philip模型较Green-Ampt与拟合参数的一致性较好,更适合于土壤中含有有机酸改良剂作用的入渗过程模拟,吸渗率S、稳渗率A相对误差分别为9.82%,2.23%,吸渗率S、稳渗率A、饱和导水率KS及土壤水吸力Sf均呈减小趋势,土壤的持水性能和土壤脱盐率显著提升。在层施OA处理下,随着层施深度的增加,累积入渗量增大,稳渗率降低,土壤的脱盐率无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有机酸改良剂在盐碱土改良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8.
梁鹏飞  郭全恩  曹诗瑜  南丽丽 《土壤》2023,55(1):140-146
针对兰州新区城市绿化带土壤盐分含量高严重影响苗木和草坪成活率的问题,以兰州新区绿化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盆栽法,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添加禾康(T1)、乳酸菌(T2)、磷石膏(T3)、炭基肥(T4)、免申耕(T5)和磷酸脲(T6) 6种盐碱土改良剂对草坪根际土壤化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用6种改良剂均能降低草坪根际土壤pH,提升有机质、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wiener);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其中T4、T6处理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T2处理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T1处理显著提升了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和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919.
莠去津在吉林省不同土壤类型中的解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莠去津污染土壤中莠去津的解吸特性,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莠去津在白浆土、黑土、盐碱土上的解吸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土壤类型中莠去津的解吸过程经历了快速解吸、慢速解吸、最终达到解吸平衡3个阶段,平衡时间为720min;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Freundlich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莠去津在3种土壤中的解吸等温曲线(R~20.969)。ΔG0,ΔH0,ΔS0说明其解吸为自发吸热且无序的过程。莠去津在盐碱土中的解吸率最高,其次为黑土,白浆土解吸率最低。土壤pH升高或添加生物炭均能够降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解吸。  相似文献   
920.
以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含腐植酸褐煤对苏打盐碱土持水特性的影响,并对土壤持水特性指标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褐煤处理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且均随着褐煤用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在褐煤用量较低时(<25%)非毛管孔隙度变化不显著。持水量与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紧实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72、0.965,与非毛管孔隙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691、0.672,与容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48、-0.943,与紧实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0.694、-0.677。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容重、紧实度的回归趋势线均符合y=axb(a、b为常数)的幂函数线性关系,拟合优度均较好。综上所述,施用含腐植酸褐煤能够有效改善苏打盐碱土孔隙度,提高土壤持水量。利用持水量与容重、紧实度拟合方程可以间接估算相应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