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6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8篇 | |
综合类 | 109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78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区域尺度上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特征,在对三江源地区进行多样点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物理和化学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不仅草地群落组成出现明显变化,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而且土壤各理化性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容重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碳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下降,尤其是0~10cm土层;草地退化加剧导致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对0~10cm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草地轻度退化阶段最高,且受草地退化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总氮与生物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显示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与绝大部分草地演替阶段的生物量显著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可作为衡量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程度的重要土壤性状指标。人工草地的建植可明显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但短期内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并不显著,极度退化草地的土壤恢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72.
海占忠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38(4)
1 推广休牧育草项目,逐步构成良好的草场生态体系,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1 休牧育草的核心是恢复植被,建设优良草场,提高初级生产力,做到永续利用,形成良好的草场生态体系.根据"三江源区"的实际,可分别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73.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母亲河,它们共同孕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东方文明.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4.
青海三江源区湿地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自然湿地分布的特性以及保护整体性角度出发,将三江源区范围确定为青海省内的长江流域全部、西南诸河的澜沧江二级流域全部以及黄河流域的龙羊峡以上二级流域组成的一个连续区域。统计计算了三江源区内面积≥100hm2的湿地类型、面积和流域分布。分析了湿地资源受威胁状况,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殊情况,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为三江源湿地的系统保护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5.
76.
三江源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的MODIS地表反照率产品(MCD43A3),分析三江源地区地表反照率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地区1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探讨地表反照率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地表反照率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与该地区高程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10 a 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09,集中分布在0.15~0.25。从年际变化来看,研究区地表反照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从冬季到夏季逐渐减小,从夏季到冬季逐渐增加,低值时段为6-9月,变化近似于“U”字形。温度和降水能够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表层含水量进而影响地表反照率;在季节尺度上,地表反照率受春季和秋季气候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冬夏两季地表反照率与气候因子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和负相关共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77.
在分析三江源灌木林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灌木林主要功能及其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提出了恢复与发展灌木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8.
79.
80.
为了解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动态,于2012年4-10月以极度退化草地“黑土滩”为对照,利用定位观测方法对其进行了7次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各类中小型土壤动物标本4552只,隶属3门、8纲、23目、55科、65属;大类群中蜱螨目(Acarina)占41.39%,线虫类(Nemata)占26.24%,弹尾目(Collembola)占23.77%,其他类群仅占8.60%;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数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4-10月均是先上升后下降,在7-8月均达到最高;其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有显著增加趋势,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随着人工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愈加稳定,群落稳定性以2000年人工草地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