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82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31篇
  402篇
综合类   47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01.
三峡水库由河流变为水库后,由于水力及水文条件的改变,增加了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范围的现象,国内外对富营养化水体评价方法进行了数10年的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根据国内外富营养化研究成果,以三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对营养物质负载模型、预测模型和生态学模型进行了比较.营养物质负载模型适用于对氮、磷营养元素负荷的统计计算;预测模型适用于对三峡库区水环境富营养化状况的简便评价;生态学模型综合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产生的条件及结果,对于富营养化的长期研究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绵枣儿用于三峡库区植被重建及组织培养快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志卿  樊家勤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92-93,107
绵枣儿的淹水试验及组织培养结果表明:绵枣儿的成活率高、长势较好,适于库区植被重建;假鳞茎诱导愈伤组织较快,最佳培养基为6-BA 2.0 mg/L+NAA 0.3 mg/L;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3 mg/L。  相似文献   
103.
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紫色土约30%为酸性.土壤酸性赋予其与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同的理化性质,进而导致土壤磷淋溶特征不同.为研究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本研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过磷酸钙用量(0,1.006,2.515,4.527,6.036g/盆)对酸性紫色土磷淋溶及玉米生物量、磷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紫色土(旱地)自身磷淋溶量较高,达164.6μg/盆,施入少量磷肥,各形态磷淋溶量显著增加,但当施磷量达到2.515g/盆(即农户普遍磷用量87kg/km2)以上时,磷淋溶量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下降—升高—稳定趋势.土壤总磷淋溶峰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玉米7~8叶期是溶解性磷和正磷酸盐淋溶高峰期,之后随玉米的生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颗粒态磷是土壤磷淋溶的主要形态;溶解性有机磷是溶解态磷淋溶最主要的形态.本研究中,当地农民普遍施磷水平I2(2.515g/盆)为磷淋溶最低处理,但磷肥利用率仍然很低,仅为14.7%.  相似文献   
104.
三峡库区气候温和,目照适宜,土层深厚,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年降雨量超过1560毫米,有着优越的宜茶自然条件。茶区约有茶园面积7.5万公顷。目前茶区内茶园有近70%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的,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300-750米之间,有性系茶树品种和地方群体品种占87%以上。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名优茶的比重日渐提高,这种茶树年龄结构和品种结构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茶业发展趋势,亟待调整。特别是在三峡库区茶叶生产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前提下,茶树嫁接就是迅速改造茶树品种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5.
孙海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68-11169
三峡水库水位的季节性涨落将在库区两岸形成较大面积的消落区。文章认为对消落区进行合理、适度的农业利用,具有缓解库区人地矛盾、促进移民稳定致富、确保水库生态环境优良等重大意义,进而阐述了消落区农耕且主要是季节性农耕的利用方案,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6.
从涪陵区土壤磷素现状浅谈磷肥的合理配置与施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及三峡库区腹地.境内地形复杂,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区耕地6.71hm^2(旱地3.22hm^2、水田3.49hm^2).是一个人多地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随着三峡水库、渝怀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行,大量淹没和占用耕地.加之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使粮食作物面积急剧下降。要保证粮食安全和产量稳定,只有靠提高作物单产。科学施肥作为农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作物单产和改善品质中已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正>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一圈两翼"战略布局,明确了渝东北地区的发展定位,即努力建成特色经济走廊、黄金旅游带和重要生态屏障。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生态型、资源型区域经济,建设高峡平湖中的园林城市,塑造秀美、开放、和谐的三峡  相似文献   
108.
三峡库区沿江退耕还林地种草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区退耕早熟梨地种植豆科、禾本科牧草,通过测定它们的盖度变化、产草量和越夏率,比较分析了果园适宜种植牧草品种及应注意的问题,并讨论了重庆低海拔沿江农区发展草业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9.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碳浓度的急速升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成为目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最大的人工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农业活动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农业生态系统已成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本文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了库区农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库区发展低碳循环生态农业的意义,提出了库区低碳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及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五种对策,即推广免耕法、稻田水旱轮作,适度排水放干、发展以沼气为核心的农村新能源系统、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种养农业和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0.
加快重庆三峡库区劳务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昊杰  张明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440-9442
对重庆三峡库区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库区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