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10篇
农学   14篇
  94篇
综合类   21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刺槐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类型区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了提高剌槐成活率和生长量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径流集存、吸水剂蘸根、覆膜覆草及幼林地少量施肥技术,均可显著提高剌槐造林成率与生长量,提高幅度为2.0%-8.9%和14.5%-87.5%。采用混草技术可增收可观的优质牧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刺槐无性系种子园老龄母树截干矮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刺槐萌蘖力强的特性,对刺槐无性系种子园老龄化后的树体进行截干试验,促使其萌蘖形成新的树冠,并进行整形修剪,结果表明:老龄母树截干矮化,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解决了原母树树体高大釆种困难的问题,为提高刺槐种子园老龄化后种子产量和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溉条件对刺槐生长量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管出流与大水漫灌等不同灌溉方式下,研究刺槐的相对含水量(RWC),水分饱和亏缺(RWD)、光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管出流灌溉条件下,刺槐叶片净光合速率Pn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生长量均大于漫灌下刺槐;但是,单叶水分利用率与叶片胞间CO2浓度在这2两种灌溉条件下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木环割法,于2009-11—2010-03,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观测研究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华北山区南部低丘山地40a生刺槐林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Rh)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非主要生长季,Rh日变化不明显,但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特征;Rh平均值为0.426μmol.m-2.s-1。(2)林地5cm深处土壤温度与Rh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Rh随5cm深处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示二者关系的参数Q10值是1.86,说明非主要生长季Rh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Rh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且Rh与5cm深处的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均有很好的复相关关系(P〈0.01)。比较偏相关系数表明,影响Rh的主要土壤物理因子是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26年生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白榆混交林(RU)和刺槐+白蜡混交林(RF)为研究对象,以刺槐纯林(RP)和无林地(CK)为对照,研究刺槐混交林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林分中,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不同林分之间表现为刺槐混交林〉刺槐纯林〉无林地,RP、RU、RF、RA的脲酶活性分别是CK的4.02、4.74、5.08和5.01倍;3)在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土壤因子方面,刺槐混交林较其纯林表现为降低了土壤密度、pH值和含盐量,增大了总孔隙度,增强了蓄水性能,增加了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了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4)总孔隙度、细菌、固氮菌、全N和有机质等土壤因子对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建议用这些土壤因子作为评价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不同纬度下刺槐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阐明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刺槐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黄土高原由南向北13个县区刺槐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阳坡0 ~ 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48~15.33、8.93~ 59.79、0.77~5.11,10 ~ 20 cm土壤分别为9.13 ~13.57、7.85~ 37.69、0.44 ~ 3.19;阴坡0~ 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分别为8.58 ~13.75、9.46 ~ 47.71、0.76~ 3.63,10~20 cm土壤分别为7.60~13.41、5.99 ~31.28、0.54~2.65.(2)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与有机碳具有一致性,均随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小的趋势,表层大于表下层,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该差异逐渐减小;全磷的空间变异性低于有机碳和全氮,研究区内土壤全磷含量随纬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土壤C∶N比随纬度的升高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而C∶P比和N∶P比随纬度的升高显著减小;土壤C∶N∶P比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小,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刺槐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树龄刺槐纯林林地和撂荒地作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刺槐树龄增加无明确变化规律,土壤全磷和交换性镁含量则呈现波动性变化;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按幂函数衰减,有效磷含量有递减趋势,土壤全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土壤pH随深度呈波动性变化;与撂荒地相比,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增加21.6%~96.8%,34.3%~160.1%,191.5%~238.4%,2.1%~24.1%,19.82%~92.71%,64.2%~80.0%,25.0%~46.5%和67.2%~89.5%,表明刺槐林对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林木,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刺槐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1)刺槐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出现在9:00左右,第二个峰出现在15:00左右,第一个峰值明显高于第二个峰值。(2)Tr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的活动状态,Ci因为Gs的降低而减少,刺槐的光合速率控制因子为气孔限制。(3)Pn与Gs成极显著正相关,与Tr成显著性正相关。环境因子主要是影响叶片的Tr、Vpdl和Tl来影响Pn,PAR对Pn的影响较大,但可能不是导致刺槐光合“午休”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NAA和IBA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苗营养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发现:除茎以外,组培苗根和叶的解剖结构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说明经NAA处理后的组培苗具有更强的输水、保水和抗逆能力,保持了饲料型四倍体刺槐抗旱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林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及其混交林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能力、病虫害的基础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另外,混交林还能够提高林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采用混交的方式为:1行刺槐3行侧柏循环混交,刺槐株数不超过1/4.本项研究以期对北京市森林健康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