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113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8-31
水分管理与施肥管理是季节性干旱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肥料除了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与土壤水分相互协作,达到"以水调肥"和"以肥调水"的耦合效应。此外,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关系到土壤微生物环境和全球温室气候的变化。在阐述N_2O产生机制的基础上,从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水氮互作管理方面综述其对N_2O排放的影响,并根据温室效应等因素提出合理的减排技术措施,以期科学评估温室气体变化,为我国实行低碳农业和降低温室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构成)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阐述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和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从放牧管理模式、放牧强度、放牧动物等放牧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综述,就今后放牧对草地生态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了适合不同放牧条件下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3.
氮肥的大量损失已经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北方一些农业高度集约化地区,氮肥不合理施用导致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时有报道;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氮、磷肥过度施用已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湖泊严重污染。此外,蔬菜中硝酸盐超标、大气中氧化亚氮排放量增加、沿海城市赤潮现象的发生等环境问题也与肥料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由于其高氮负荷而成为氧化亚氮(N_2O)的潜在释放源,为探究其排放特征,选择福建省九龙江河口养虾塘为研究对象,采用悬浮箱-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其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变化,并结合气象要素和水环境因子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10~0.64μmol·m~(-2)·h~(-1)和(0.26±0.07)μmol·m~(-2)·h~(-1),均表现为向大气释放N_2O的源。N_2O排放通量随养殖期推迟呈现持续增加,且在白天不同时刻存在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N_2O排放通量与养殖水体的温度、溶解性有机碳、NO_2~--N和NO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水体盐度和NO_2~--N浓度是影响养虾塘N_2O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郑翔  刘琦  曹敏敏  纪小芳  方万力  姜姜 《土壤学报》2022,59(5):1190-1203
大气中氧化亚氮(N2O)浓度的上升加剧了全球变暖。森林土壤在调节大气N2O浓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氮(N)输入对森林土壤N2O通量的影响备受关注。然而,森林土壤N2O排放对N输入响应的机制,尤其是植物和微生物对N2O通量的调控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综述了N输入如何通过森林植被(根系N吸收、凋落物分解和形成丛枝菌根)和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调控N2O产生途径从而影响森林土壤N2O排放。结果表明,植物的竞争性氮吸收能降低氮输入对N2O排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大小可能主要取决于土壤“氮饱和”状态。植物凋落物主要通过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归还和次生代谢产物释放来影响氮输入背景下的森林土壤N2O排放,前者具有促进作用,而后者具有抑制作用。丛枝菌根主要通过吸收有效氮和水分、促进团聚体形成以及改变N2O相关功能基因群落调控森林土壤N2O通量。N输入导致的土壤酸化或养分限制,通常会降低微生物量和/或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从而控制N2O排放。N输入对N2O不同产生途径也会造成影响,受土壤湿度、N2O底物浓度以及N2O相关功能基因丰度(AOB、 AOA、nirK、 nirS和nosZ)的调控。未来在模型预测中,需要将植物氮吸收、凋落物分解、菌根以及N2O产生途径充分纳入模型,以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制订森林管理政策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影响静态箱检测开放式气体排放源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的关键因子,以提高静态箱检测气体排放通量的准确性,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了箱体配置(有无通气孔、有无风扇)和检测条件(不同密闭时间:30、40、50和60 min;不同排放源表面风速:0、0.5、1.0、1.5和2.0 m/s)对300 mm(直径)×300 mm(高度)(D300 mm×H300 mm)的静态箱检测N2O排放通量准确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配置的静态箱测量结果偏差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均相同,其中有通气孔和风扇的箱体在不同风速下的检测稳定性较好,检测准确性最高。当排放源表面风速为0~2 m/s时,风扇对静态箱检测准确性无显著性影响,排放源表面的风主要通过通气孔影响静态箱的检测准确性。静态箱检测的气体排放通量与实际排放通量的偏差率随排放源表面风速和箱体密闭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该试验推荐在排放源表面风速小于2 m/s的无粪便堆积的奶牛运动场以及排放源介质相似的开放式气体排放系统中使用有通气孔和风扇的静态箱对N2O排放通量进行检测,密闭50 min。  相似文献   
7.
孔隙结构对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钰翔  张广斌  房焕  张中彬  廖超林  周虎 《土壤》2021,53(1):154-160
土壤结构影响水分和气体的运动和土壤生物活动,进而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为探明土壤结构对水稻生长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选取江苏宜兴的湖白土和江西进贤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搅动(NP)、搅动(PD)和搅动后掰土回填(RP)3个处理.应用X射线CT成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土壤孔隙结构,通过静态箱法测定水稻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蔡延江  丁维新  项剑 《土壤通报》2012,(4):1013-1018
免耕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分馏大气碳的同时还可影响土壤N2O排放,但迄今为止关于免耕对农田土壤N2O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却不尽一致,正效应间或负效应都存在。本文综述了免耕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的变化及其对N2O排放的影响,并指出实施免耕后土壤反硝化强度变化程度的不同是导致免耕对N2O排放影响效应不同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发酵床养猪过程中的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分别选取3种不同原料的发酵床:稻壳+锯木屑(FD)、稻壳+菌糠(FJ)、稻壳+酒糟(FW)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对1个养猪周期内(140 d)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垫料的氨挥发高峰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FW主要出现在饲养前期,FJ出现在前中期,而FD则集中在饲养中后期。3种垫料的氨挥发总量具有显著性差异,FW发酵床在整个养殖周期内的氨挥发总量最大,为9.06 kg;其次是FJ,氨挥发总量达到4.83 kg。3种发酵床垫料的氧化亚氮排放规律具有一致性,即排放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饲养中后期;其排放总量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氨挥发总量一样,FW的氧化亚氮排放总量最高,达到2.06 kg;其次是FJ,氧化亚氮排放总量为1.74 kg。通过物质流分析发现,以氨气和氧化亚氮转化损失的氮量占氮素总损失量的23%~36%,说明气体转化是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春玉米田施用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的节本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重要的排放源.本研究利用温室气体自动测定系统,对华北平原春玉米农田尿素(U)、尿素添加10%双氰胺(DCD1)、尿素添加5%双氰胺(DCD2)、硫包衣尿素(SCU)和不施肥(CK)5个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进行N2O测定,以分析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N2O排放总量顺序为U>SCU> DCD2>DCD1>CK,各处理的排放系数在0.20% ~0.71%,与单施尿素相比,DCD1、DCD2分别减少N2O排放59.5%、47.1%,硫包衣处理的N2O排放与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两者的N2O排放均极显著高于添加DCD的处理(P<0.01).(2)排放高峰是伴随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明显上升而发生的,各施肥处理N2O的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3) DCD2施肥方案每减排1tCO2-eq的同时可减少支出约178元,表明此方案可作为减少春玉米农田N2O排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