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4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2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3篇 |
农学 | 213篇 |
基础科学 | 342篇 |
326篇 | |
综合类 | 732篇 |
农作物 | 123篇 |
水产渔业 | 40篇 |
畜牧兽医 | 160篇 |
园艺 | 26篇 |
植物保护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41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国产优质小麦的分布及质量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我国小麦主产区所生产的优质小麦的分布及生产现状 ,重点概述了各品种优质小麦的品质特性 ,指出了各优质小麦制成面粉后所适宜制作食品的种类 ,借以指导小麦专用粉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2.
渠道衬砌下双膜防渗层可解除渠基土冻结力,释放衬砌结构位移以适应不均匀冻胀,但会影响衬砌结构的刚度与稳定性。为研究最佳双膜防渗层布设形式及其适应性,考虑双膜防渗层接触本构及衬砌结构与渠基土的相互作用,依据基土水热力三场耦合理论建立了寒区衬砌渠道的冻胀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不同断面及不同双膜防渗层布设形式的弧底梯形渠道衬砌的冻胀受力与变位。结果表明:宽浅断面渠道采用双膜衬砌结构时,膜间摩擦力过小造成刚度和稳定性严重降低以及衬砌拉应力增加。适当的膜间摩擦力可以解除部分冻结约束,调整局部不均匀冻胀,而且发挥弧底反拱作用不产生拉应力。采用PE膜与无纺布作为层间接触的双膜衬砌结构,冻胀位移方差减小25%,同时整体位移增加不超过0.2 cm,削减冻胀应力50%以上。在不显著降低结构整体稳定性前提下,其整体刚度和结构强度提高程度最大,故同时适用于窄深渠道和宽浅渠道。研究为寒区衬砌渠道中双膜防渗层的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114.
利用渭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23个站点1959—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和湿润指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指数、相关分析等方法就该地区气候变化和极端干湿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流域气温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格局,近52年呈升温趋势(0.2℃/10a,P<0.001),升温较快的区域位于子午岭林区、陇东和丘陵沟壑区一带。降水分布东南高西北少,52年来呈减少趋势(-2.2mm/10a,P>0.1),减幅较大的区域位于关中和陇东一带。②湿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由南向北干旱化加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干,秦岭和关中地区最湿。③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增加,频率5次及以上的年份占48%,极大值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极端湿润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减少,20世纪60年代至今气候干湿演替规律依次为湿—干—湿—干—干。 相似文献
115.
利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2007年制备的双单倍体牙鲆为材料,根据生长性状表型值分成快速生长组(Fast growth group,FGG)和慢速生长组(Slow growth group,SGG),进行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连锁分析.从牙鲆遗传连锁图谱选择40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覆盖了24个连锁群中的...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耕作方式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冬小麦季设置秸秆不还田翻耕(CT)、秸秆还田翻耕(CTS)、秸秆还田旋耕(R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两熟区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当季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不大,但秸秆还田提高了夏玉米产量。RTS、CTS、CT 3个处理小麦季产量差异不显著,而NTS由于有效穗数不足,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CT相比,NTS周年产量平均减产5.13%,RTS增产2.69%,CTS增产2.33%。耕作方式对当季小麦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大,而对后茬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NTS提高了小麦季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了土壤储水量,与CT相比,0~60 cm土壤储水量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39.07 mm和26.65 mm。从耗水构成来看,土壤水在冬小麦耗水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灌水和降水;而夏玉米耗水以降水为主,且降水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土壤水储存起来。NTS提高了冬小麦季土壤储水量,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消耗,冬小麦季耗水最少。与CT相比,NTS小麦季平均节水22.40 mm,周年耗水量也以NTS最少;但NTS冬小麦产量降低导致其小麦季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均最低。从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免耕秸秆覆盖小麦季产量,进而提高周年产量,发挥其节水优势,是该耕作模式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推广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9.
为了实现多级转速和转矩的输出,轴向柱塞马达必须使用节流阀、减压阀等耗能元件来改变输入压力和流量,但同时降低了效率。新型双斜盘多排式轴向柱塞马达可以利用其结构的特殊性,实现输出转矩的多样性。本文基于双斜盘多排式轴向柱塞马达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推导了该马达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理论瞬时转矩和转矩不均匀系数,并通过Matlab分析了内外马达转矩系数比对转矩不均匀系数的影响,设计了马达的实验液压系统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对马达进行了原理性实验,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额定压力和额定排量下,该马达能实现多种不同的转速与转矩输出,随着内外马达转矩系数比的增大,低速大转矩的转矩不均匀系数越小,高速低转矩不稳定系数越大,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实现马达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稳定运行,验证了新型马达在结构原理上的可行性,为新型轴向柱塞马达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双低菜籽饼对生长猪甲状腺和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研究双低菜籽饼对生长猪甲状腺和肝功能的影响,选用30 d龄的生长猪40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日粮中添加14%的市售普通菜籽饼,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4%、18%、20%的双低菜籽饼,进行110 d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4%双低菜籽饼组与对照组比较,测定指标GOT含量差异显著,其余指标GPT、FT3、FT4、TSH均差异不显著;18%、20%双低菜籽饼组与对照组比较,测定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结果证明:日粮中添加菜籽饼量均为14%时,双低菜籽饼的效果要显著优于普通市售菜籽饼;在外三元杂交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双低菜籽饼量为20%时,不会对猪的甲状腺和肝功能造成显著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