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林业   215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638篇
  493篇
综合类   62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水是民勤绿洲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影响民勤绿洲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可为绿洲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相关性分析法,找出与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观测值相关性较好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主成分线性回归法确定地下水埋深观测值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并利用灰色预测法对影响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粮食产量和上游来水量)及地下水埋深进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民勤绿洲的人口、粮食产量、上游来水量、GDP、蒸发量和大牲畜存栏量与地下水位变化密切相关;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增加会导致地下水埋深的下降,且人口增加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远大于粮食产量增加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未来6年中,民勤绿洲人口和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上游来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地下水埋深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2.
王慧  刘方 《农业环境保护》2011,(6):1051-1057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麦坪乡废弃煤矿区酸性排水进行样品收集与分析,探讨煤矿酸性排水的污染特征及对作物种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矿附近50~350m距离内溪沟水pH变化达2.35~6.3,污染物主要以SO24-、Fe、Mn为主;矸石堆洼地蓄积水完全抑制两种植物的萌发;距井口50m溪沟水和距井口30m农田水处理油菜都表现为种子发芽后发霉死亡;距井口100m处溪沟水和距井口30m农田水处理油菜和水稻的种子发芽率、幼苗鲜重和干重、发芽指数和简化活力指数与对照(蒸馏水处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煤矿酸性排水胁迫下,水稻各项指标变幅低于油菜,说明物种耐性强度为水稻〉油菜。  相似文献   
63.
粒状碎屑溜砂坡树根桩固砂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粒状碎屑溜砂坡综合加固防护技术包含控制封闭砂源区、稳定砂坡体和保护砂坡脚3部分措施。从稳定砂坡体和保护砂坡脚的一般措施入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模型试验,探讨花管微型树根桩固砂机制、设计要点及固砂技术。  相似文献   
64.
Nitrate nitrogen losses through subsurface drainage and crop yield are determined by multiple climatic and management variables. The combined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hese variables, however, are poorly understood. Our objective is to predict crop yield, nitrate concentration, drainage volume, and nitrate loss in subsurface drainage from a corn (Zea mays L.) and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rotation as a function of rainfall amount, soybean yield for the year before the corn-soybean sequence being evaluated, N source, N rate, and timing of N application in northeastern Iowa, U.S.A. Ten years of data (1994-2003) from a long-term study near Nashua, Iowa were used to develop multivariate polynomial regression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se variables.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described over 87, 85, 94, 76, and 95% of variation in soybean yield, corn yield, subsurface drainage,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nitrate loss in subsurface drainage, respectively. A two-year rotation under average soil, averag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125 kg N/ha application was predicted to loose 29, 37, 36, and 30 kg N/ha in subsurface drainage for early-spring swine manure, fall-applied swine manure, early-spring UAN fertilizer, and late-spring split UAN fertilizer (urea ammonium nitrate), respectively. Predicted corn yields were 10.0 and 9.7 Mg/ha for the swine manure and UAN sources applied at 125 kg N/ha. Timing of application (i.e., fall or spring)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corn yield. These results confirm other research suggesting that manure application can result in less nitrate leaching than UAN (e.g., 29 vs. 36 kg N/ha), and that spring application reduces nitrate leaching compared to fall application (e.g., 29 vs. 37 kg N/ha).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nitrate leaching; offer a simple method to quantify potential N losses from Midwestern corn-soybean rotations under the climate, soil,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of the Nashua field experiment; and are a step toward development of easy to use N management tools.  相似文献   
65.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6.
水泵水轮机是抽水蓄能电站的核心部件,水泵水轮机的轴向力特性对其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具有主要影响。作为一种典型的立式机组,为防止抬机事故的发生,机组转轮部分需要具有向下的轴向力,但在泵工况下,该轴向力容易过大,并可能引起机组下沉。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分析抽水蓄能水泵水轮机泵工况不同流量与活动导叶开度下的轴向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泵小流量、小导叶开度、高扬程的工况下,向下的轴向力较大;采用对称布置的均压管路连接转轮上冠腔体与尾水管,轴向力变为轻微向上,扬程与水力效率无显著变化,有效解决了机组泵工况向下轴向力较大的问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7.
以杂交中稻组合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3种晒田强度(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5%、60%±5%和40%±5%,分别记为W1、W2和W3)和3种穗肥运筹(晒田复水后第1、8和15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分别记为S1、S2和S3)对灌浆结实期水稻光合生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晒田程度和穗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和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且晒田影响最为显著,氮素穗肥运筹次之。轻度晒田(W1)复水后第1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会降低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和有效穗数,推迟至复水后第8天或第15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可以提高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收获指数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中度和重度晒田(W2和W3)复水后第1天和第8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可以提高孕穗期和齐穗期剑叶Pn和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构成指标、稻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得出,TSRI模式下W2S1为晒田强度和穗肥运筹的最优组合,产量达到10.96 t ha-1。  相似文献   
68.
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过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基于各向同性假设,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与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虹吸过程中,在虹吸管驼峰段和下降段易产生上、下气囊,对虹吸作用的完成有不利影响。来流流量是影响虹吸形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水力驱气阶段和水力挟气阶段可分别用不同的幂函数来表达时间与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发动机排气管隔热保温,在JL368Q3型电喷汽油机上开展了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管保温降低醇醛排放的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发动机的醇醛排放。结果表明:与排气管保温前相比,排气管保温后醇排放降低,低负荷工况下(Tc850 K)醛排放变化不大,中高负荷工况下(Tc≥850 K)醛排放降低,醇醛排放降幅随排气温度升高而变大。排气管保温延长了排气在高温下的反应时间,有利于未燃醇、醛的快速氧化,转速为4 000 r/min、负荷高于21 N·m时(Tc≥900 K),排气管保温后未燃醇、醛排放降低70%以上。排气温度和高温下的氧化反应时间对醇醛的氧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插入式滴头局部阻力间的相互影响,以16插入式滴灌管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滴头间距进行灌水试验,同时采用CFD模拟并分析验证。在此基础上对20滴灌管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滴头局部阻力相邻影响系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滴头局部阻力相邻影响系数随滴头间距的减小而减小;滴头前后扰动范围和流速分布的变化是滴头局部阻力产生相邻影响的主要原因;滴灌设计中,当滴头间距小于0.5 m时,应考虑滴头局部阻力间的相邻影响,相邻影响系数取值范围为0.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