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197篇
  142篇
综合类   588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作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培育抗旱作物对构建高效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不断揭示作物抗旱机制,挖掘、克隆大量抗旱基因,并展开基因功能的系统验证及表达调控研究,最终转化作物进而培育出抗旱作物新品种(系)。目前已有多个抗旱基因被成功转化到作物中,但人们对作物抗旱机制及抗旱基因调控等方面依然缺乏了解。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水分胁迫信号感知与识别、胞间信使转导及干旱胁迫反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作物抗旱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2.
在分析桂东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及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进行预测,最后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张彪  李品芳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9):4121-4128
 【目的】探讨施用硝态氮对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Fisch.)Koidz.)耐盐性及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为马蔺的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砂培马蔺幼苗,透灌含不同浓度NaCl和硝态氮的营养液(设置3个NaCl浓度0.1、140、210 mmol•L-1与3种硝态氮含量0.25、4和8 mmol•L-1交互组合的9个处理),处理35 d后,测定叶片和根部的生物量、矿质元素吸收量以及叶片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结果】在中等盐浓度(140 mmol•L-1)处理下,施加多量硝态氮(8 mmol•L-1)更大程度地促进了马蔺叶片生物量的累积。当NaCl浓度增高到210 mmol•L-1时,4 mmol•L-1和8 mmol•L-1硝态氮处理区的叶片生物量相比对照增加了约30%,但两种浓度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施加硝态氮降低了NaCl胁迫下马蔺的根冠比和叶片质膜透性,提高了叶片和根部的氮素含量,但没有显著改变无机离子(K+、Na+、Ca2+、Mg2+)的吸收量。硝态氮和NaCl交互组合处理下,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中各无机离子的浓度大小为:Cl->K+>Na+>NO3-。硝态氮的施加显著降低了Cl-、Na+和K+浓度,但提高了脯氨酸和NO3-浓度。【结论】外施适量的硝态氮能显著提高马蔺的耐盐性,其机理与盐胁迫下氮营养的改善、脯氨酸和NO3-含量的增加以及根冠比、Cl-和Na+含量的降低等有关。  相似文献   
64.
童辉杰  程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62-16464
以江苏、山东、安徽、上海等地240名大学生村官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与工作适应之间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择业动机、职业路径规划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具有显著影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可预测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salisb)连作土壤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障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置蒸馏水(CK)及正茬、连作2年、连作4年兰州百合根际土壤水浸液各50,100,200,300 mg/mL,共13个处理,以兰州百合种球为受试对象,测定不同条件下兰州百合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利用GC-MS技术分析各处理土壤中存在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正茬、连作2年及连作4年兰州百合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兰州百合幼苗的生长均存在"低促高抑"现象,且抑制作用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强。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兰州百合幼苗CAT和SOD活性逐渐升高,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不断上升趋势,当水浸液质量浓度上升至300 mg/mL时,3个处理中各指标的上升或下降程度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年及连作4年根际土壤中分别鉴定出9,15和17种化合物,主要包括2,3-丁二醇、1,2,3-三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抗氧剂2246等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自毒物质。【结论】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年及连作4年根际土壤水浸液质量浓度达到300 mg/mL时,对其幼苗的生长会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连作土壤中存在的自毒物质可以改变兰州百合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抑制兰州百合植株的生长,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研究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的临床药效和靶动物安全性,为其新兽药注册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发情间隔、发情率、发情集中度、妊娠率等指标评价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给药前后的临床体征、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对靶动物母猪的安全性。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高(25 mg·d-1)、中(20 mg·d-1)、低(10 mg·d-1)剂量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的母猪从停药到出现发情反应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45±0.81)(3.35±0.66)(5.21±2.65)和(11.71±5.39)d,发情率分别为100%(20/20)、100%(20/20)、95%(19/20)、70%(7/10)。扩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组和进口药物对照组的母猪在药物调控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发情间隔分别为(3.59±1.07)d和(3.75±1.22)d,发情率分别为96.72%(59/61)和98.33%(59/60)。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在5倍推荐剂量(100 mg·d-1)范围内对母猪的血液生理生化功能和主要脏器未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结果表明,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一次量20 mg,连续给药18 d,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7.
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机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介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特点 ,探讨了权属调整机制的产权理论、契约理论、机制设计等相关理论 ,据此提出了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调整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和健全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8.
针对外槽轮排肥装置施肥作业均匀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风送式集中排肥装置及同步施肥控制系统。通过台架试验比较直槽、交错槽和螺旋槽3种排肥轮结构的排肥性能,并建立排肥轮转速与排肥速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基于北斗+GPS系统和限幅平均滤波算法提高行驶速度的监测精度,并据此开发施肥控制系统。结果表明:1)排肥轮转速为10~60 r/min时,螺旋槽结构排肥轮具有较好的排肥性能,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15%和1.57%,排肥量均匀性变异系数<4%。2)排肥轮转速<60 r/min时,施肥控制系统的施肥调整响应时间<0.85 s;当理论施肥量和平均作业速度分别为300~600 kg/hm2和5.22 km/h时,施肥准确率>95%。该风送式集中排肥装置及施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同步、精量和均匀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69.
分析了冀东滦下灌区四县稻田土壤耕层的全盐含量和地下水矿化度,并依据我国盐渍土壤划分标准和不同作物的耐盐能力,将该稻区划分为宜稻区、盐生植物种植区、耐盐作物种植区和大田旱作物种植区,并提出了各个区域的种植技术方案及配套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0.
Maize (Zea mays L.) grain yield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harvested kernels, where kernel number can be increased by synchronously pollinating silks rather than allowing them to be progressively pollinated as they naturally appear from the husks. However, there is scarce evidence on how this practice affects kernel weight (KW) and plant grain yield (PGY), and no report exists on its effects when combined with treatments aimed to reduce apical dominance, like male sterility and detasseling.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wo growing seasons (Exp1 and Exp2) using two hybrids, cropped at contrasting stand densities (3 and 9 plants per m2) and including (i) male-fertile and male-sterile versions, (ii) tasseled and detasseled plants, and (iii) natural (NP) and synchronous pollination (SP; pollen added manually to ears bagged 5 days after initial silking) systems. Tassel growth of sterile and fertile versions was also evaluated in a separate experiment (Exp3). Detasseling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ears per plant reaching silking (P < 0.001) of NP plants, but this beneficial effect of reduced apical dominance did not improve kernel number per plant (KNP) or PGY. Similarly, the early arrest of anther growth in male-sterile plants had no clear benefit on KNP. In contrast, KNP was enhanced by synchronous pollination (range between −13% and +71%; average of +15.4% in Exp1 and +3.9% in Exp2). However, this pollination system promoted a decreased in KW (range between −30% and +4%; average of −11.8% in Exp1 and −7.8 in Exp2) such that the treatment had no effect on PGY (range between −19% and +37%; average of +1% in Exp1 and −4% in Exp2). Because plant growth rate around flowering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pollination treatments, assimilate availability per kernel was reduced from ovary fertilization onwards in synchronously pollinated plants when compared to open pollinated plants. This explains the reduced KW when increasing KNP by synchronous pollination. In summary, none of the imposed treatments allowed grain yield to be increased at the plant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