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06篇
  免费   3029篇
  国内免费   3503篇
林业   3158篇
农学   2308篇
基础科学   2308篇
  22083篇
综合类   15371篇
农作物   1126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1559篇
园艺   529篇
植物保护   3138篇
  2024年   322篇
  2023年   1200篇
  2022年   1612篇
  2021年   1645篇
  2020年   1706篇
  2019年   1937篇
  2018年   1577篇
  2017年   2395篇
  2016年   2825篇
  2015年   1944篇
  2014年   2183篇
  2013年   3134篇
  2012年   3999篇
  2011年   2965篇
  2010年   2318篇
  2009年   2396篇
  2008年   2148篇
  2007年   2345篇
  2006年   2017篇
  2005年   1709篇
  2004年   1324篇
  2003年   1144篇
  2002年   901篇
  2001年   865篇
  2000年   758篇
  1999年   552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492篇
  1996年   425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415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65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四川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以0.25~0.05 mm粒级为主,占微团聚体总量的41.95%~55.44%,0.05~0.01 mm粒级次之,占23.54%~25.66%,<0.001 mm 粒级所占比例最小,为5.80%~8.71%,随植茶年限增加,0.25~0.05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显著升高,0.05~0.01 mm 和0.01~0.005 mm 粒级含量变化不明显,而0.005~0.001 mm和<0.001 mm粒级含量则显著降低;随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平均质量比表面积值、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0.005 mm)/(0.25~0.05 mm)值均逐渐减小,而土壤微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值则逐渐增大;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值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长期植茶可促进土壤较小粒级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微团聚体转化,从而提高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值均可作为定量化描述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2.
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本底资料,为草海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全氮(0.06 g/kg)、水解氮(17.90 mg/kg)、全磷(0.02 g/kg)均处于国家六级水平;全钾(20.53 g/kg)、有效钾(512.96 mg/kg)分别处于国家二级和一级水平;有机质含量表现下部(23.32 g/kg)>中部(17.93 g/kg)>上部(14.41 g/kg),差异显著;氮、磷、钾及有机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养分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993.
为丰富温带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基础资料,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对吉林省长岭草原羊草草甸盐碱化草地的光碱斑、碱蓬群落、碱蒿群落、虎尾草群落和碱茅群落5种生境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5种生境中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1210只,隶属于2门5纲14目。碱茅、虎尾草和碱蒿生境共有的优势类群是象甲科幼虫,碱蓬和光碱斑生境中以步甲科为优势类群。蝼蛄科动物为5个生境共有的常见类群。从地表至地下20 cm 深度,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碱茅、虎尾草、碱蒿和碱蓬生境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光碱斑生境中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表现为10~20 cm 层>0~10 cm 层>20~30 cm 层。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为碱茅>虎尾草>碱蓬>碱蒿>光碱斑,而优势度指数则相反。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类群数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1),与土壤 pH 值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综合来看,随着盐碱地的恢复演替,盐碱化程度逐渐减弱,生境条件逐渐好转,土壤动物也越丰富,极度盐碱化的光碱斑生境最不适宜大型土壤动物生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和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红麻品种养分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试验设2种红麻品种,即福红992与红优2号;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0、0.05和0.10 g·kg-1),中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5、0.75和0.15 g·kg-1)和高肥(N、P2O5和K2O分别为0.20、0.10和0.20g·kg-1);以及3种施肥方式,即全部NK肥作基肥(T1),60%的NK肥作基肥和40%的NK肥作追肥(T2)以及全部NK肥作追肥(T3).【结果和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红麻各器官中NPK含量、植株NPK吸收总量以及土壤速效NPK含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随着NK肥追肥比例的上升,红麻各器官中NP含量,以及植株NP吸收总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麻皮中P含量、各器官K含量、土壤速效养分、红麻吸K量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高肥且全部做基肥施用时,有利于红麻对养分的吸收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5.
大田条件下,设置5个试验处理,即: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溉60 mm(W1);拔节期和开花期测定0~20 cm(W2)、0~40 cm(W3)和0~60 cm(W4)土层土壤含水量,并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全生育期不灌溉(W0);以此研究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消耗量为W3W1W2、W4W0,60~140 cm土层贮水消耗量W3处理最高;W3的籽粒产量最高,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W0和W4处理。这表明依据0~40 cm土层含水量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相对含水量为70%的W3处理达到节水高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以2年生红椿盆栽幼苗为对象,开展干旱胁迫及复水试验,对各观测日的土壤含水率、叶片伤害指数及植株萎蔫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时间段受试盆栽土壤含水率及叶片伤害指数差异均呈极显著差异;(2)复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胁迫伤害;(3)土壤含水率与植株受伤害程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要保证2年生红椿幼苗的正常生长,必须将土壤含水率保持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997.
以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林地有凋落物和无凋落物两种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有无凋落物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均无影响;(2)有凋落物和无凋落物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都呈现为单峰曲线,下午14:00左右达到峰值,并且无凋落物土壤呼吸速率小于有凋落物土壤呼吸速率;(3)有凋落物和无凋落物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趋势都表现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9月;(4)针阔混交林通过土壤呼吸释放的CO2量达到24.05 t/hm2,其中由凋落物释放的CO2达到5.09 t/hm2,占总CO2释放量的21.16%,说明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8.
为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民科学施肥,扎兰屯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真正掌握了该地区耕地的基础生产能力,为科学施肥提供有力依据。该文从有机质、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分布状况以及存在问题和农户施肥情况,提出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科学施用中微量元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平移式喷灌机行走速度及喷灌均匀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压喷灌下喷灌机行走速度合理取值以及喷灌均匀度对土壤含水率均匀度的影响,以自行研制的轻小型平移式喷灌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单喷头试验和田间喷灌试验,探究了特定灌水定额下喷灌机的工作压力与行走速度关系,并对其水量分布、喷灌均匀度以及土壤含水率均匀度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确定灌水定额能够计算出平移式喷灌机的行走速度和工作压力:当灌水定额分别为10,15,20 mm时,40~120 kPa喷灌压力下喷灌机行走速度最小为17.27 m/h,最大为58.65 m/h;增大喷灌压力能小范围提高均匀度,40 kPa工作压力均匀度为0.696,60~120 kPa喷灌压力下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731~0.788,喷灌水在土壤中的二次分布均匀度明显高于地表喷灌均匀度,40 kPa喷灌压力下喷后6 h土壤含水率均匀度达到0.906,24 h后达到0.953,可相应降低喷灌均匀度设计值以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1000.
立式螺旋开沟器土槽试验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立式螺旋开沟器在不同前进速度、转速、开沟深度以及开沟角度组合工况下进行作业的功率消耗情况,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该装置以上位机和数据采集卡为控制系统核心,利用LabVIEW编写的测控软件实现了开沟器转速、转矩等参数的采集、显示以及土壤切削功耗的处理和分析,以获得不同前进速度、转速、开沟深度以及开沟角度组合作用下土壤功耗的变化情况.利用该试验装置在转速为250 r/min,开沟角度为0°,开沟深度为250 mm的情况下,进行了前进速度分别为3,4,5 m/min的单因素土壤切削试验,并将试验参数代入切削功耗的理论计算公式中,从而对试验结果加以计算验证.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模拟开沟器在不同前进速度、转速、开沟深度以及开沟角度组合作用下的土壤切削全过程,并且以前进速度为单因素变量的试验测得的土壤切削功耗与理论计算的最大误差为1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