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84篇 |
免费 | 3054篇 |
国内免费 | 42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16篇 |
农学 | 2899篇 |
基础科学 | 3335篇 |
22631篇 | |
综合类 | 18713篇 |
农作物 | 1496篇 |
水产渔业 | 306篇 |
畜牧兽医 | 3329篇 |
园艺 | 821篇 |
植物保护 | 34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7篇 |
2023年 | 1384篇 |
2022年 | 1902篇 |
2021年 | 1961篇 |
2020年 | 2011篇 |
2019年 | 2287篇 |
2018年 | 1783篇 |
2017年 | 2706篇 |
2016年 | 3285篇 |
2015年 | 2268篇 |
2014年 | 2731篇 |
2013年 | 3559篇 |
2012年 | 4735篇 |
2011年 | 3582篇 |
2010年 | 2777篇 |
2009年 | 2834篇 |
2008年 | 2505篇 |
2007年 | 2717篇 |
2006年 | 2380篇 |
2005年 | 1927篇 |
2004年 | 1551篇 |
2003年 | 1305篇 |
2002年 | 1038篇 |
2001年 | 1005篇 |
2000年 | 859篇 |
1999年 | 668篇 |
1998年 | 585篇 |
1997年 | 592篇 |
1996年 | 499篇 |
1995年 | 531篇 |
1994年 | 494篇 |
1993年 | 377篇 |
1992年 | 326篇 |
1991年 | 318篇 |
1990年 | 222篇 |
1989年 | 205篇 |
1988年 | 143篇 |
1987年 | 101篇 |
1986年 | 51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7篇 |
1973年 | 2篇 |
1962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黑土滩”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气象条件、海拔范围和区域特征,其主导因素是草场超载过牧、乱采滥挖、鼠害破坏以及冻融、风蚀和水蚀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52.
153.
吉林省土壤、饲料、猪体内镉、铬、汞、铅、砷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吉林省东部山区(东区)、中部平原农业区(中区)、西部工业石油开采区(西区)猪体内、饲料及土壤中Cr、Pb、As、Hg、Cd 5种元素含量,探讨了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中5种元素含量,西区>中区>东区;(2)饲料含量,Cr、Pb、As西区>中区和东区,其中Pb中区>东区;Cd、Hg相近;(3)猪体含量,Cr、Pb、As西区>中区>东区;Cd西区>东区>中区;Hg东区>西区>中区;(4)5种元素对3个区土壤、饲料、猪体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污染,以西区最重.饲料吸收富集土壤中5种元素的作用显著,土壤与饲料间元素含量(除Cd外)均呈正相关(r>0.70);(5)猪体内元素含量随饲料含量增加而增加.有相当一部分肝、肾元素含量超出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54.
经过小区试验,夏芳×秋白比(苏_3·秋_3)×(苏_4·苏_12)在结茧率、万头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等成绩方面略优于苏字号.夏芳×秋白与黄鹤×朝霞的试验成绩,经方差分析,其结茧率、克蚁产茧量、万头蚕收茧量在品种间差异极其显著,全茧量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中试成绩显示:无论是1994年秋还是1997年秋,夏芳×秋白的单产成绩大大优于(苏_3·秋_3)×(苏_1·苏_12),两年单产分别增产57.6%和46.1%.通过对中试控制点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品种间和季节间的单产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尤其是品种间的差异大大超过了极显著水平.干茧的缫丝成绩是:夏芳×秋白的光折比(苏_3·秋_3)×(苏_4·苏_12)少8.05公斤,出丝率高3.19%. 相似文献
155.
J. Jamrozik J. Bohmanova L.R. Schaeffer 《Zeitschrift für Tierzüchtung und Züchtungsbiologie》2010,127(2):87-92
Using spline functions (segmented polynomials) in regression models requires the knowledge of the location of the knots. Knots are the points at which independent linear segments are connected. Optimal positions of knots for linear splines of different orders were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using existing estimates of covariance functions and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traits considered were test‐day milk, fat and protein yields, and somatic cell score (SCS) in the first three lactations of Canadian Holsteins. Two ranges of days in milk (from 5 to 305 and from 5 to 365)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addition, four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Holstein cows, from Australia, Canada, Italy and New Zealand, were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first lactation (305 days) milk only. The estimates of genetic and permanent environmental covariance functions were based on single‐ and multiple‐trait test‐day models, with Legendre polynomials of order 4 as random regressions. A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find the best location of knots for splines of orders 4 to 7 and the criterion for optimization was the goodness‐of‐fit of the spline covariance func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position of knots for linear splines differed between genetic and permanent environmental effects, as well as between traits and lactations. Different populations also exhibited different patterns of optimal knot locations. With linear splines, different positions of knots should therefore be used for different effects and traits in random regression test‐day models when analysing milk production traits. 相似文献
15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广西分离株血清亚型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兔制备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高免血清,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对从广西发病鸡群分离的4个IBDV代表性流行毒株和2个常用疫苗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6个毒株被分为2个血清亚型;根据试验所得的R值,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各亚型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D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及时掌握广西IBDV流行毒株的抗原变异并为研制更有效的适合本地使用的IBD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松嫩草原盐碱土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与肥力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7年5-9月,对松嫩草原盐碱土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肥力因素进行测定,为改良利用盐碱草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范围较大,8月份变异系数最高;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植被生长季内酶活性5月较高,而在8月较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和速效磷、全盐、pH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其他肥力因素相关性因月份而异。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过氧化物酶活性作为盐碱土肥力变化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58.
覆盖和粮草间作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普通地膜和氮肥的投入,实现该地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在甘肃武威试验站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和覆盖方式(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对玉米和绿肥作物氮素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和间作对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玉米收获期,与无覆盖相比,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玉米植株吸氮量分别增加21.46%,11.22%和34.63%,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的玉米吸氮量分别增加6.94%和6.26%。玉米收获期,秸秆覆盖的牧草植株吸氮量较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46.75%,72.31%和21.76%,间作毛苕子的吸氮量较间作箭筈豌豆增加25.26%。玉米收获期,各处理玉米带、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牧草收获期,无论牧草收获期还是玉米收获期,单作玉米的玉米带、裸露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间作玉米。玉米收获期,普通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的玉米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无覆盖分别显著增加32.87%和27.82%,普通地膜覆盖的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9.17%、6.07%和35.45%。 相似文献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