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2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林业   369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1193篇
  528篇
综合类   1059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329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5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991.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林间系统调查,平均历期时,组建得到湿地松粉介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越冬代初龄若虫期至第一代初龄若虫早期时的种群趋势指数I值为5.70,完整第一代结束时间的I值为0.92,表明下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5.70和0.92倍,在新侵入区,没有发现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1.26,表明捕食性天敌对该粉蚧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其它类因子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992.
影响播种量稳定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种盒是一种新型的精量排种器,安装在滚筒式穴播器内壁,可实现精量充种、分种.适用于棉花、玉米、大豆等种子呈粒状的作物穴播.本试验选择三种结构参数不同的分种盒,经田间实验得出了该排种器较优的设计参数,并深入分析了影响排种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甘蔗收获机扶蔗机构的概念设计与创新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甘蔗收获机的扶蔗机构进行概念设计,采用构思一设计法(Beitz)构建部件的功能原理解和设计过程模型,并对原理解进行功能分解;对概念设计所产生的概念样机进行发散性创新设计,建立满足功能要求的虚拟概念样机;针对传统螺旋扶蔗机构,采用TRIZ创新设计方法,提出了能够解决传统螺旋扶蔗器对严重顺倒伏和较小程度的侧顺、侧逆倒伏的甘蔗较难扶起的问题的新型扶蔗机构。  相似文献   
994.
分析了新型履带式推土机推土工作装置侧倾机构的组成和侧倾参数,以及升降机构的组成和角度、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并采用已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为推土机推土工作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了推土机推土工作装置计算机辅助运动分析。  相似文献   
995.
浓缩风能装置的扩散管结构直接影响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为提高浓缩风能装置的浓缩效率,以浓缩风能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扩散管凸缘的几何参数对浓缩风能装置内部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扩散管凸缘结构能够明显提高浓缩风能装置对自然风的加速作用和风能利用率;且装置内部流场的流速和风轮扫掠面积上的可利用风能随着凸缘高度L的增加而增大.综合分析可得,带有L为450 mm、凸缘角度α为+9°的扩散管凸缘的浓缩风能装置模型流场流速和可利用风能较高;与原始模型相比,其内部流场最大流速提高了30.738%,可利用风能提高了84.26%,是所研究模型中流场性能较佳的浓缩风能装置结构.  相似文献   
996.
在中国多数地区,双孢菇以家庭小规模栽培生产为主,由于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达不到要求,双孢菇存在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是双孢菇未得到大面积推广栽培的因素之一。可移动式发酵车是针对中小规模双孢菇栽培者使用的研发产品,主要由通风底座、发酵室、压力风机、控制系统、通风管道、控制阀、换热器等部分构成。根据原料性状,完成一次发酵需要15~20 d,发酵过程中无需翻堆倒料;发酵料上、中、下三层温差可以控制在0.1~3.9℃,均质程度高;发酵料色泽、手感、秸秆纤维、气味、浸出液等物理性状均符合堆肥腐熟的判定标准,且栽培双孢菇平均产量能达到18 kg/m~2。  相似文献   
997.
姬忠涛  田德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1):230-234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制作出浓缩风能装置风洞试验模型,但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该文采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利用3D打印技术按1:4.5的比例制作的浓缩风能装置模型用于风洞试验的安全性进行分析。首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流体场进行网格无关性分析,然后对流体场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了浓缩风能装置模型在风洞中的风速分布,其结果表明,浓缩风能装置叶轮安装平面6点风速平均值为流场入口风速的1.40倍,该倍率与参考文献中的实际测量平均倍率1.38倍非常接近,这说明按1:4.5的比例制作的浓缩风能装置模型用于该文所述尺寸风洞按该文中的设置进行模拟计算是正确的。然后将该模型表面风压分布作为载荷加载到此模型上,得到该模型在风洞中所受最大应力为3.5385 MPa,远小于所选3D打印材料的拉伸强度40.2 MPa和弯曲强度67.8 MPa,且最大偏移量仅为1.8675 mm,因此采用文中所选3D打印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风洞试验模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现有摘穗装置存在的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该文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掰穗原理,搭建了上拉茎掰穗式玉米收获试验台,进行了摘穗辊转速、两摘穗辊间隙和摘穗辊与水平面夹角对玉米籽粒损失的影响试验;试验中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玉米摘穗过程进行快速捕捉,有助于后期的综合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玉米摘穗辊转速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在500~1 000 r/min变化范围内,玉米籽粒损失率的变化先降低再升高,700 r/min时损失最小,籽粒损失范围0.22%~0.39%;两摘穗辊间隙在4~12 mm范围内,玉米籽粒损失总体呈下降趋势,间隙为10 mm时损失最小,玉米籽粒平均损失率0.33%,两摘穗辊间隙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摘穗辊与水平面夹角对玉米籽粒损失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上而下的摘穗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传统摘穗装置果穗啃伤、籽粒损失严重等问题,实现低损伤摘穗。该研究丰富了玉米摘穗理论,为玉米收获机型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气力式小粒径种子精量排种器吸种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针对油菜、青菜等类球形小粒径种子粒径小、质量轻,通过排种合格指数、漏播指数等指标研究吸种环节影响机制易受后续卸种、导种等串联环节影响的问题,以正负气压组合式小粒径种子精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吸种运移状态图像拍摄试验,确定型孔漏吸、单粒吸种及重吸发生概率,开展吸种环节研究。吸种状态分析发现小粒径种子质量轻,-200Pa时即可被吸附,在负压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4~6粒重吸;型孔单粒吸种发生概率与种子千粒质量、排种盘转速、型孔直径、工作负压等因素相关性极显著(P0.01);排种器存在稳定吸种临界负压,当工作负压在临界负压1~2倍范围内,型孔单粒吸种概率高于0.92,漏吸与重吸发生概率均低于0.04;结合吸种过程受力分析可知排种盘转速变化造成单粒吸种概率变化的主要机制是影响型孔与种子吸附作用时间,进而影响单粒吸种可靠性;当转速增加,实现稳定吸种的临界负压绝对值增大,吸种负压计算的可靠性系数应增大;以漏吸概率0.02及单粒吸种概率0.92的工作负压为参考值,建立了可靠性系数与排种盘工作转速及型孔直径相关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排种器吸种可靠性系数,进而确定吸种负压临界值,可使排种器漏吸发生概率小于0.04,单粒吸种概率大于0.92,排种器稳定工作。研究明确了正负气压组合式小粒径种子精量排种器吸种环节影响机制和用于计算吸种临界负压的可靠性系数模型,为气吸式排种器设计与性能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两年(2015~2016年)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水淬渣硅肥与钢渣硅肥对无核紫和红地球葡萄生长、产量、果实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叶片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施硅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硅和叶片含硅量(P0.05),收获期两种硅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硅和叶片含硅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9.9%~13.0%和28.4%~41.7%;施硅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两种葡萄叶片干物质量、厚度和产量(P0.05),其中水淬渣和钢渣硅肥处理的葡萄产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15.5%和11.1%;硅肥处理较CK处理可提高葡萄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钢渣硅肥施用均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影响;对葡萄叶片中Cu、Hg含量无显著影响,而As、Cd、Pb和Cr含量均显著降低;各处理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总之,两种钢渣硅肥施用可提高葡萄产量,降低葡萄叶片重金属含量,且未对土壤环境造成安全风险。其中,水淬渣硅肥效果优于钢渣硅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