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9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1871篇
林业   882篇
农学   1427篇
基础科学   1276篇
  3551篇
综合类   4931篇
农作物   1105篇
水产渔业   485篇
畜牧兽医   846篇
园艺   401篇
植物保护   88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704篇
  2018年   529篇
  2017年   704篇
  2016年   847篇
  2015年   655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988篇
  2012年   1026篇
  2011年   1051篇
  2010年   873篇
  2009年   772篇
  2008年   675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480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观察分析法,以部分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为研究对象,对沙滩排球垫球调整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沙滩排球比赛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规则的限制,传球调整容易造成持球和连击,而我国沙滩排球队伍仍然更多采用传球调整技术。重视垫球调整是提高我国沙滩排球技战术水平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趋势,也是适应自然条件和适应规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52.
A crop yield and soil water management simulation model (CRPSM) developed at Utah State University was modified, calibrated and tested using local weather data and field results from a trickle irrigation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mulching on watermelon ( Citrullus lanatus ), carried out at the University of Jordan Research Station, in the Jordan Valley.
Simulated irrigation schedules were then applied with some of the four options provided by the model. The water yield index, WYI, introduced by B attikhi and H ill (1985) to select the most efficient schedule as based 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then determined. WYI ranged from 27 to 87. The field schedule, WM2, had a WYI of 62. Whereas, the model provided a much better schedule, WM7 (WYI = 86). WM7 requires 17 irrigations of 2.0 cm per irrigation totaling a water supply of 44.1 cm with an irrigation season starting on April 7 to give a yield equivalent to the potential yield, 80.0 MT/ha. On the other hand, the best field schedule, WM2 under transparent mulch, required 14 irrigations to provide 45.9 cm (including rainfall and soil moisture change), with a season starting on April 28 resulted in a yield of 68.8 MT/ha. So we can see that by using the same amounts of total water supply but with different schedule we can get the potential yield. The model has, therefore, provided few better schedules that can be tested in the field at lower costs before final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相似文献   
953.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1)、9.0(D2)、10.5万株·hm-2(D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1)、120(N2)、240(N3)、360 kg·hm-2(N4)4个施氮水平,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D2和D3处理的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D1,N3和N4处理的青贮玉米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N2和N1。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了最高的总干草产量,2019和2020年分别为36.16和30.31 t·hm-2。两年随着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两年D2处理下总体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3,且D2获得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N2、N3、N4处理的总体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1,N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4。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1和0.86 kg·kg-1。因此,该处理是一种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54.
为探究提高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性质的施肥措施,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施肥措施对苜蓿地土壤水分、养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增加苜蓿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但增加的地上生物量也影响了苜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33.3%和4.5%~30.9%,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6%~144.4%和4.4%~24.8%,土壤水分下降了4.4%~11.8%.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措施下苜蓿增产率达到15.4%~19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9%~169.6%.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苜蓿产量与0-200 cm土壤水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施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其中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表现出的增产作用最为突出,化肥配施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最佳.该研究可为苜蓿种植过程中适宜施肥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5.
探究间作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影响,提出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玉米/苜蓿间作群体最佳带幅比例。研究设置了玉米单作(SM)、紫花苜蓿单作(SA)以及玉米/紫花苜蓿1∶2(I_(12))、2∶2(I_(22))和2∶4(I_(24))间作5种种植模式,并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玉米和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及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指标;建立了考虑光线入射角度和群体冠层结构几何关系的玉米/苜蓿间作群体辐射传输模型,并用实测值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018年,单作处理的苜蓿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处理(P<0.05),而在2019年各间作处理苜蓿的干物质分别比单作高197.8、180.3和197.0 g·m^(-2);处理I_(12)、I_(22)和I_(24)两年总的玉米生物量比SM处理高12.1%、0.9%和23.9%。所有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在2019年均大于1.0,表现出间作优势。辐射传输模型可准确模拟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间作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9.0和66.6μmol·m^(-2)·s^(-1)。除玉米和苜蓿生育前期及玉米收获后,不同间作处理苜蓿群体冠层上方的PAR均低于单作苜蓿。2018和2019年I_(12)、I_(22)和I_(24)间作处理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处理高52.5%、9.3%、51.7%和28.5%、9.6%、21.0%,而间作苜蓿的LUE仅在2019年显著高于单作19.2%、32.4%和20.9%(P<0.05)。因此,合理的玉米/苜蓿间作带幅搭配可改善苜蓿的光照环境,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尤其是玉米/紫花苜蓿2∶4间作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优势显著,建议在具有类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56.
响沙成因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响沙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沙层水分状态是影响响沙成因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响沙临界水分的概念和响沙成因的水分控制理论 ,同时对响沙的种种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57.
本文在论证和分析影响林道开发效率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林道开发效率系数来评价林道开发效率的方法。这是评价林道开发效率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按林道开发效率系数趋近于1时所对应的路同密度来修建林道,可获得最佳的伐区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958.
不同磷效率马褂木种源对磷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磷胁迫条件下,植物将以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机制主动适应胁迫环境,包括根系对生长环境中难溶性磷的活化,有效吸收、运转、分配及再利用等.植物通过改变对养分的需求以维持自身代谢和改变根系形态、生理机能来增强自身活化和吸收养分的强度[1].具有较高的磷素吸收能力是植物耐低磷胁迫的基础[2],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对揭示耐低磷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在农作物方面有过一些研究[3~6],但在林木方面研究不多.本试验以不同磷效率的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6个种源为材料,试图研究低磷营养胁迫下马褂木种源在膜脂过氧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及与磷效率的关系,为优良耐低磷马褂木种源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9.
沙漠藻固沙结皮的研究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分析了沙漠藻结皮研究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探讨了沙漠藻固沙结皮的形成与植被发育的关系、沙漠藻结皮人工接种效果,提出了藻沙粒结皮是沙漠藻结皮的早期形式,探讨了进一步研究沙漠藻固沙结皮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60.
沙柳集束沙障固沙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蚀沙埋是制约沙区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之一。设置沙障是防止风蚀沙埋,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沙区人工造林设置不同类型沙障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沙柳集束沙障。该沙障具有明显的效益,可在高大流动沙区人工造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