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17篇
  免费   1701篇
  国内免费   5440篇
林业   882篇
农学   5759篇
基础科学   1919篇
  7044篇
综合类   20449篇
农作物   8147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1749篇
园艺   801篇
植物保护   2575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837篇
  2022年   1422篇
  2021年   1681篇
  2020年   1626篇
  2019年   1743篇
  2018年   1319篇
  2017年   2046篇
  2016年   2512篇
  2015年   1857篇
  2014年   2562篇
  2013年   2674篇
  2012年   3340篇
  2011年   2925篇
  2010年   2384篇
  2009年   2332篇
  2008年   1926篇
  2007年   2139篇
  2006年   1896篇
  2005年   1674篇
  2004年   1291篇
  2003年   1205篇
  2002年   877篇
  2001年   894篇
  2000年   800篇
  1999年   689篇
  1998年   574篇
  1997年   530篇
  1996年   511篇
  1995年   518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397篇
  1992年   332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163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1篇
  1962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超级杂交稻的优化(稀植、结构施肥)栽培试验于2002-2004年在长沙进行,以比较不同栽培方法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并以汕优6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法,两个供试品种的产量表现不同,其中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单产为8.20~10.37t/hm2,比传统栽培增产显著。主要表现为有效穗多,而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等产量因子差异不明显。汕优63采用优化栽培单产比传统栽培减产0.37%~8.8%。两种栽培方法间的茎蘖发生动态和单株分蘖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合单株分蘖数优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分别多110.36%和110.64%,但由于移栽密度不同,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单位面积分蘖数没有明显差异。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的在各个生育时期,植株体内的含氮量比传统栽培的高。  相似文献   
72.
悠悠枣是河北省涿鹿县近年新发现的早熟鲜食地方枣品种。通过多年的观察试验研究.掌握了悠悠枣的主要特性.并从建园.土肥水管理、花期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等方面总结了悠悠枣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河北省棉花产量变化的规律,明确今后育种工作的目标和前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依据1980~2003年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建立预测模型为:^X(1)(k 1)=38965.718385e0.024221-37990.718385。并在生产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据此模型对河北省棉花生产进行规划性预测,为生产的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信息。明确棉花育种的总体目标是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保持适纺中支纱品种选育的优势,重视发展目前市场短缺的长绒和中短绒陆地棉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江西省泰和县进行水稻机插秧技术与手工插秧对比试验。对不同农艺的经济效益和不同育秧方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目前技术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5.
Two-year field trials with winter wheat cultivars Batis and Toronto were conducted in Southern Bavaria, Germany,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causes of cultivar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N supply varying in total amount and time of application. Cultivar-related differences in grain yields were observed in treatments with low and medium N supply. High doses of N supply resulted in grain yield adjustment or grain yield advantage for cv. Toron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a consistent, genotypic pattern in response to N fertilization in spite of strong seasonal effects. Systematic modifications in canopy growth rates in response to N supply were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and a main factor for differences in tillering intensity resulting in modified stand densit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cultivar differences in spike development and interactions with N supply related more to abortion than to initiation processes for number of spikelets and number of flowers per spikelet. High grain density (grains per m2) of cv. Toronto was evident during reproduction stages even under conditions of medium N supply. However, decreased growth rates during the later part of grain filling in combination with low 1000 grain weight, which was barely modified by N fertilization, allowed only partial utilization of this potential. It is assumed that sink limitations were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for grain yield development in cv. Toronto, while cv. Batis combined a less intense response to N supply with more st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yield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76.
黄麻(新、引进)品种在闽南地区的产量(鉴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建基  曾日秋 《中国麻业》2006,28(3):128-132
通过对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新选育的3个黄麻圆果种和12个国外引进的黄麻优异品种进行2002-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90-2、C90-6、C89-6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4.97%-19.34%,均达极显著水平。O-3、O-1、O-3(红茎)比对照种宽叶长果增产32.02%-34.21%,均达极显著水平。O-4(Ⅱ)比对照种增产12.28%达显著水平。C-1、C-5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1.90%和7.82%。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病力强。黄麻品种C90-2、C90-6、C89-6、O-3、O-1、O-3(红茎)、0-4(Ⅱ)、C-1和C-5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7.
78.
以金优桂99、W6154S/特青、香S/GER-1等杂交组合为材料,从分蘖节位、茎杆粗细、穗粒结构等方面探讨“控蘖法”对杂交水稻的增产原因。  相似文献   
79.
加快淮北地区杂交粳稻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淮北地区十多年来杂交粳稻示范推广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影响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加快该地区杂交粳稻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0.
光敏核不育水稻选育与利用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现有光敏核不育材料进行了分类,分为4种遗传类型;其中,温光弱感到光敏核不育系是最为理 想的遗传工具,并就其选育途径和选择“粳不籼恢”繁殖制种技术体系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