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00篇 |
免费 | 319篇 |
国内免费 | 5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3篇 |
农学 | 676篇 |
基础科学 | 326篇 |
725篇 | |
综合类 | 2219篇 |
农作物 | 335篇 |
水产渔业 | 301篇 |
畜牧兽医 | 706篇 |
园艺 | 142篇 |
植物保护 | 3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56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211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292篇 |
2015年 | 265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369篇 |
2012年 | 463篇 |
2011年 | 459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327篇 |
2008年 | 292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223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991.
水稻GA20ox-2基因mRNA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建立了一项基于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的RT-PCR技术,定量分析水稻半矮化关键基因之一GA20ox-2转录水平。该技术体系中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质粒标准品对基因GA20ox-2表达的实时定量准确、可靠、便捷。标准曲线表明,所建立的GA20ox-2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达102拷贝;线性范围广,可达102~107拷贝;扩增效率高(E=100.3%);稳定性、重复性好,可靠性高,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仅分别为0.12%~0.31%和0.21%~0.34%;循环阈值与PCR 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可对GA20ox 2基因表达进行准确实时定量。 相似文献
992.
993.
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明确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2007-2008年度在保定市和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和石新616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在保证底墒基础上全生育期灌0、1、2和3水,分别用W0、W1、W2和W3表示)和施氮量(0、112.5和225 kg/ha,分别用N0、N1和N2表示)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07年度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总茎(穗)数的影响较显著.W1、W2和W3的成穗数显著高于W0,W1、W2、W3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施氮水平间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均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大部分生育时期不同灌水次数的LAI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施氮量的LAI差异显著,N2的LAI显著高于N1和N0.灌水次数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施氮量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以致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标准.4种灌水水平的产量以W3最高,W0最低;3个施氮量中N1产量最高,N0最低.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W0和W1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W2和W3条件下N1产量最高,且与N0差异显著.2007-2008年度试验中,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LAI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在河北平原地区常年降水(小麦全生育期100 mm左右)和中等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3次,施氮量为N 112.5~225 kg/ha以及丰水降雨年份和较高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1或2次,相应地施氮225或112.5 kg/ha,可以分别取得较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994.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蚜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系统研究小麦大田麦蚜防治技术,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材料,调查了抽穗至灌浆期麦蚜与天敌的数量动态,研究了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和乐果四种农药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和对天敌的影响以及麦蚜的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天敌量随麦蚜密度的波动而波动,两者关系达极显著水平(r=0.93**);所选四种农药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选择性杀虫剂吡虫啉对天敌的杀伤率较低;在抽穗开花期至花后7 d即麦蚜发生初盛期进行一次性施药防治,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麦田治蚜对灰飞虱有一定兼治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95.
996.
Bloom or bust: synchrony in jellyfish abundance,fish consumption,benthic scavenger abundance,and environmental drivers across a continental shelf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creases in gelatinous zooplankton (GZ) populations, their dominance of some ecosystems, their impacts to other taxa, and their questionable trophic value remain global concerns, but they are difficult to quantify. We compared trends in GZ abundance from direct sampling for the northeast U.S. continental shelf and teste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GZ consumption by spiny dogfish (Squalus acanthias); the abundance of two benthic scavengers: Atlantic hagfish (Myxine glutinosa) and grenadiers (Family: Macrouridae); and four environmental indices: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nd sea surface and bottom temperatures. Defined as scyphozoans, siphonophores, ctenophores, and salps, the abundance of GZ on the shelf has oscillated with blooms approximately every 10–15 yr. Conservative estimates of annual removal of GZ by spiny dogfish ranged from approximately 0.3–298 g individual?1 with spiny dogfish being the primary GZ feeder sampled on the shelf. The examination of three abundance series for GZ identified one shelf‐wide trend and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2‐yr lagged consumption and scavenger abundance (namely hagfish),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 multimodel inference, these covariates led to an optimal model of GZ abundance. Blooms of GZ abundance on this shelf were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vide surges of food for spiny dogfish, and may offer ‘food falls’ for scavenging fishes. The bioenergetic tradeoffs of consuming greater amounts of GZ compared to other major prey (e.g., fishes) remain unknown; however, these surges of food in the northwest Atlantic appear to be important for fishes, including support for benthic scavenger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997.
不同播期和不同肥力条件下向日葵干物质形成和物质分配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不同的播期明显影响向日葵籽实产量及病害发生的程度。通过调整播期,可防止或减轻叶部斑病和菌核病的发生,在向日葵生产上起着很大作用。向日葵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规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可用方程y=k/(1 ae^-bx)模拟。向日葵植株的器官平衡依次为:除空壳外,茎秆(28.5%)、籽实(24.5%)、叶片(22.5%)、葵盘(17.3%)、叶柄(4.9%)。土壤肥力对向日葵的器官平衡有较大影响。经济系数不高是向日葵的一个特点。栽培条件不同,经济系数差异较大。在一般情况下,春播条件下经济系数较高,夏播条件下经济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998.
999.
亚洲玉米螟化性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自然发生的亚洲玉米螟的一代越冬型和二代越冬型的滞育后发育历期和临界光周期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6℃、16小时光照条件下,一代越冬幼虫的滞育后发育历期是:雌虫54.88±1.14天,雄虫53.59±1.42天.二代越冬幼虫的滞育后发育历期是:雌虫28.14±0.99天,雄虫28.47±1.24天。一代越冬型的冬蛹重为0.0757±0.0036克,二代越冬型的冬蛹重为0.0593±0.0021克。在26℃条件下,一代越冬型的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0分钟.二代越冬型的临界光周期为13小时40分钟。在26℃、15.50小时光照条件下,一代越冬型的发育历期是:幼虫17.7284±0.2664天,蛹8.3276±0.9930天,二代越冬型的发育历期是:幼虫15.9500±0.2235天,蛹重7.7129±0.1102天.经分析认为,公主岭地区自然发生的亚洲玉米螟存在一化性类型和二化性类型,这两种化性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区分开.对此项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解决亚洲玉米螟大发生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叶源量高于高产育种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主茎剑叶的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9**(P < 0.01);光合速率叶位差、叶龄差和时间差以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最小,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最大。叶位差和叶龄差分别与成熟期单株干重及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和-0.9341**(P<0.01),时间差和光抑制有关。水稻品种抽穗期光合速率及其叶龄差、叶位差和时间差可作为高光效育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