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5篇 |
免费 | 293篇 |
国内免费 | 70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31篇 |
农学 | 442篇 |
基础科学 | 1411篇 |
886篇 | |
综合类 | 2615篇 |
农作物 | 504篇 |
水产渔业 | 43篇 |
畜牧兽医 | 259篇 |
园艺 | 198篇 |
植物保护 | 2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210篇 |
2022年 | 352篇 |
2021年 | 304篇 |
2020年 | 295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340篇 |
2016年 | 429篇 |
2015年 | 304篇 |
2014年 | 453篇 |
2013年 | 332篇 |
2012年 | 544篇 |
2011年 | 468篇 |
2010年 | 332篇 |
2009年 | 315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258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40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生草配合施用有机肥对省力高效梨园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动果园生草在我国的推广应用,研究生草配合施用有机肥土壤管理方式对省力高效现代梨园土壤养分的作用效应,在冀中平原的“雪青”梨园,以常规清耕梨园为对照,研究省力高效梨园生草4年和生草8年的培肥效应,于2014年梨树萌芽期,在80 cm土层内分10 cm一层取样,分别测定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不同处理土壤营养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草梨园0~50 cm土层有效养分含量均达到较高水平;与常规梨园相比较,这种管理模式短期(4年)增加了0~1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和0~20 cm土层速效钾、有效铁含量,长期(8年)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0~20 cm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0~30 cm速效磷和有效铜含量、0~40 cm有效锌含量和0~50 cm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0~30 cm土层pH值,明显提高了河北省石灰性梨园土壤磷、铁、锌的有效性。长期生草配合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上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生草8年后,0~50 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锌占0~80 cm土层比重分别达到92%、82%和88%,为梨园提供充足营养的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有利于梨园土壤培肥和果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some aids for detectiong oestrus in 72 Bunaji cows synchronized using two injections of prostaglandin F2 (PGF2) 13 days apart. Blood samples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the aids and ovarian activity by radioimmunoassay technique were collected daily from the day of the second PGF2 injection until oestrus or for 168 hours for `non-responders'. The aids for detecting oestrus, tail painting, KaMar detectors and a chin-ball mating device (CMD) were applied at the time of the second injection.The oestrus response rate was 73.6% and 61.1%, from the serum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 and visual observation,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total number of oestrus events observed, unaided visual observation, tail painting, KaMar and CMD detected 52.2%, 82.6%, 82.6% and 76.8%, respectively. Visual observation of standing oestrus alone failed to detect 47.8% of the occurrence of oestrus as shown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gesterone in the serum and 30.4%, 30.4% and 24.6%, respectively, of the oestrus periods recorded by tail painting, KaMar and CMD. Twenty-eight cows showed abnormalities in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These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oestrus may be detected by using the aids in cows that have been regarded as `anoestrous' by visual observation of standing heat. 相似文献
33.
34.
分别对AACV-Rose、TMBX-1378、Cachaco三个国外香蕉品种的植株、吸芽、叶片、花穗、果实进行描述,旨在为下一步的多点试种提供前期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5.
36.
针对近年来羊草草地利用不合理,载畜量过大,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和盐碱化的问题。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盐碱化草地进行了种草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4种牧草后均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均增加土壤中的氮、磷和钾,其中敖汉苜蓿效果最佳,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0.50%和31.91mg/kg,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252%和11.33mg/kg,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增加24.37mg/kg。含盐量和pH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最佳是碱茅,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58和0.9,其次为军需1号野大麦,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4和0.74。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盐碱,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37.
38.
气吸辊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有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对种子适应性差、伤种率高、排种速度低等问题,设计气吸辊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并进行种子吸附条件分析,确定影响工作性能的参数;完成了参数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排种器能够满足水稻芽种的精量穴播和低伤芽率的要求;吸种针孔径与排种器吸种性能影响呈正相关趋势,吸种针孔径选择应大于0.60mm;影响排种器播种性能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吸种针孔径、吸种真空度、吸种辊转速,当吸种针孔径为1.55mm、吸种真空度为0.035MPa、吸种辊转速为50r/min时播种效果较好,吸种合格率为98%。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施肥(不施氮和施纯氮120 kg/hm2)和4种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研究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和施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穗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4种栽培模式中,垄播覆膜模式穗数最多,其次为地膜覆盖,垄沟栽培模式最少;不同栽培模式间穗粒数差异显著(P<0.05),而施氮、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4种栽培模式中,地膜覆盖模式穗粒数最多,垄沟栽培最小;栽培模式、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施氮对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种栽培模式中,垄播覆膜模式千粒重最大,常规栽培最小,但差异不显著;施氮有助于提高小麦收获指数,4种栽培模式中,地膜覆盖模式收获指数最高,常规栽培最小;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显著,垄播覆膜模式的小麦产量最高,常规栽培最小,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垄播覆膜、垄沟栽培和地膜覆盖模式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27%,20%和9%。综合分析认为,在施氮条件下垄沟覆膜为最优种植模式,这对农业生产中合理选择小麦种植模式以达到高产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0.
华北平原冬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受到灌溉用水短缺影响以及生育后期易倒伏减产的制约,冬小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该研究探究了推迟灌拔节水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抗倒伏特性的影响,设置宽幅精播(W)与常规种植(C)2种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设置灌拔节水60 mm(I1)和推迟10 d灌拔节水60 mm(I2)2种灌溉处理,研究冬小麦关键生育期茎秆物理指标,倒数第2节间茎杆力学、抗倒伏指数、蠕变变形量、产量及其组成等指标,探究冬小麦抗倒伏特性综合调优的种植模式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宽幅精播模式下推迟灌拔节水对抽穗期倒数第2节间茎杆抗折力有显著提升的趋势,显著提高了抗弯刚度,显著降低了蜡熟期倒数第2节间茎杆抗折力和抗弯刚度,以及植株蜡熟期鲜质量;宽幅精播模式下推迟灌拔节水显著提高了抽穗期抗倒伏指数,并提升了灌浆期抗倒伏指数,该处理在抽穗期、灌浆期和蜡熟期的抗倒伏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3、1.58和1.87 N/(m·g)。冬小麦倒数第2节间茎杆在施加小于其极限抗折力的不同比例荷载时具有蠕变特性,宽幅精播模式下推迟灌拔节水茎杆蠕变极值平均值在抽穗期最大,灌浆期表现仍然较好,均由减速蠕变过渡到稳定蠕变阶段,蠕变极值范围介于0.6%~3.7%,蠕变极值平均值介于0.7%~2.5%。综合考虑抗倒伏指数和蠕变试验结果,冬小麦在宽幅精播模式下结合推迟10 d灌拔节水处理的抗倒伏特性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