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6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1232篇
林业   882篇
农学   878篇
基础科学   712篇
  1513篇
综合类   6514篇
农作物   988篇
水产渔业   544篇
畜牧兽医   5005篇
园艺   407篇
植物保护   349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751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736篇
  2015年   637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1077篇
  2012年   1256篇
  2011年   1222篇
  2010年   925篇
  2009年   938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866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8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981.
【目的】研究肌肉因子IL-15(interleukin 15)对猪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L-15在动物肌肉品质调控和骨骼肌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构建IL-1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492-IL-15,体外无菌分离培养猪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行成肌细胞验证。将成肌细胞转染IL-15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试验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转染阴性对照病毒组(IL-15-)和转染GV-492-IL-15(IL-15+)慢病毒试验组(n=3)。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分析培养液中IL-15含量,采用CCK-8试剂盒分析成肌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经鉴定后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细胞内可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经Western Blot检测,可以观察到20 kD附近处有特征条带;(2)分离培养的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呈梭形或纺锤形,诱导后可分化为呈管状的成肌细胞。将分化后的成肌细胞,进行α-SMA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视野中90%的细胞呈阳性反应,胞浆染成红色,表明细胞为骨骼肌成肌细胞。(3)转染GV-492-IL-15慢病毒后,与对照细胞组相比,成肌细胞内IL-1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01),但培养液中IL-15蛋白水平变化不大(P>0.05)。CCK-8结果显示,过表达IL-15可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GV-492-IL-15慢病毒的细胞早期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细胞晚期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慢病毒组细胞中caspase-3蛋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转染IL-15过表达慢病毒可使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IL-15是定位在细胞内并发挥作用的,IL-15过表达对猪骨骼肌成肌细胞早期凋亡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抑制其晚期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这一研究将为IL-15正向调控猪骨骼肌肌肉品质和治疗相关肌肉疾病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2.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但不同托管模式可能存在效率差异,探究不同托管模式的效率差异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调查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技术效率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分为村集体主导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两种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之间存在技术效率差异,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高7.7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托管土地细碎化程度、托管组织自给劳动力人数、设置农业经纪人能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技术效率。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效率差异原因在于村集体主导模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且由于产权原因自给劳动力人数普遍较多,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托管规模与农业经纪人优势。因此,提出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主导模式、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托管规模、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983.
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具有互馈关联和交叉耦合的重要特征。如何认知其过程的网络关系已成为响应快速城镇化和乡村转型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乡村振兴所关注的农村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四川省土地利用和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特征以及网络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8年期间,草地和水田减少的面积最多,其土地利用变化率分别为-0.72%和-0.64%,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林地呈大幅增加,同时粮食作物产量占比大幅下降,而蔬菜产量占比增加了20.43%;2)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两大系统之间互馈关联的特征突出,尤其是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同相对应的农产品变化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而旱地变化的关联性具有分异性,突出了当前农业结构由粮食向蔬菜与经济作物转型的趋势;3)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网络关联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表现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产品与用地类型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最突出,而其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84.
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有效测度了我国农旅融合水平,利用2010—2017年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整体水平偏低,目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农旅融合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粮食非主产区农旅融合通过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和促进劳动力"回流"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而粮食主产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劳动力和耕地资源的"挤出效应"明显。山区农旅融合对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平原地区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加大贫困山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优化粮食非主产区农业固定资产配置,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5.
猪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基因修饰技术能够快速提高猪的经济性状和培育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在猪基因修饰领域具有重 要应用。但 CRISPR/Cas9 易引发基因组结构不稳、大范围染色体重排和基因脱靶等问题,因而具有潜在的生物 安全风险。近年基于 CRISPR/Cas9 开发的碱基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单个碱基定向转换,不会导致 DNA 双链断裂, 理论上不会引发插入 / 缺失(Indels),对基因编辑更精准、更安全。随着碱基编辑工具的不断开发和改良,其 不仅能产生 C → T(A → G)突变,还能产生 C、A 两种碱基的同时突变以及 C → G 突变,增加了应用范围;改 良的碱基编辑工具在保持编辑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甚至消除旁侧突变、非 C → T(A → G)突变以及 Indels,使 得碱基编辑技术在猪遗传修饰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不同的碱基编辑系统原理、碱基编辑技 术在基因修饰猪模型构建和猪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以及碱基编辑系统在猪成纤维细胞中的编辑效率和脱靶情况, 以期为开展猪碱基编辑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6.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与利用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夏玉米季不同生育时期以无机肥(CF)为对照,测定秸秆(ST)、猪粪(PM)和沼渣(BR)3种有机物料等氮量还田处理的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微生物量氮以及玉米产量等指标,并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物料还田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从对土壤总量影响来看,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成熟期PM、BR和ST处理分别比CF提高16.62%、9.14%和8.60%。从氮素形态来看,PM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扬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37.05%和75.86%;BR处理可以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土壤铵态氮提高16.83%。3种有机物料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ST、PM和BR分别比CF高出15.76%、14.84%和17.85%。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来看,PM和BR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氮矿化速率,分别比CF高出33.53%和12.93%,ST处理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最低(0.03~1.06 mg/(kg·d))。就产量与氮肥吸收而言,PM处理玉米产量比ST处理提高8.10%,PM和BR处理氮肥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CF和ST处理。3种有机物料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全氮水平,但在土壤氮素形态和氮矿化速率上有差异。在3种有机物料处理中,沼渣处理最有利于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猪粪处理对于促进土壤氮矿化效果最佳,秸秆则显著减弱了土壤中氮的矿化速率。综上,猪粪和沼渣还田在提高土壤供氮能力、促进氮矿化与促进氮肥吸收上均显著优于秸秆,猪粪还田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87.
为探索参与农民合作社与提升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山东省985户蔬果种植类农户调研数据,在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度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效能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合作社促进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实现效果。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社有助于提升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拥有自主农产品品牌的合作社更注重社员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生产流程培训作为中介渠道提高了合作社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但对非品牌合作社质量控制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合作社生产质量管理、鼓励合作社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注重合作社流程管理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8.
李娥  赵锦  叶清  高继卿  杨晓光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8):3847-3859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敏感区域内的降水条件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可能影响,为当地春玉米种植品种熟型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5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7年分为2个时间段(1961—1985年和1986—2017年)。基于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敏感区域内的2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1981—2007年玉米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分析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的变化特征,并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降水条件变化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1)1961—2017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的敏感地带内实际播种期呈提前趋势,成熟期呈推迟趋势,实际生产中品种熟型的调整导致实际生育期延长。(2)敏感区域内春玉米品种熟型的调整,使生育前期(播种—拔节)和后期(开花—成熟)需水量增加,生育中期(拔节—开花)需水量减少;同时,生育前期有效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生育中期和后期有效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3)品种熟型调整后,春玉米生育中期有效降水量满足率最低。(4)品种熟型调整后,气候生产潜力在中晚熟品种调整为晚熟的区域5南部和西部的宽甸和通榆站点呈减小趋势,波动性增加,在特早熟品种调整为早熟的区域1和早熟品种调整为中熟的区域3北部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且波动性降低。【结论】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东北地区敏感区域内有效降水量满足率在生育中期和后期降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域的西部和南部减小、东部增大且不稳定性高。因此,在敏感区域的东部、西部和南部仍要进一步关注品种熟型的选取,同时在春玉米生育中期和后期,及时进行灌溉补充水分,确保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89.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高产饲用玉米品种,选用6个饲用玉米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排列,3次重复,进行了各品种间生产性能和种植效益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豫青贮23株高达到288.62cm,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品种(P<0. 05);豫玉22号饲草平均产量达到13.57万kg/hm2,与豫青贮23和甘玉23饲草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P>0. 05),与铁研53号、陇单6号和中原单32号差异显著(P<0. 05);豫玉22号盈利达到1.6万元/hm2,较豫青贮23和甘玉23分别高16.79%和18.52%,较铁研53和中原单32号分别高33.33%和52.38%,较陇单6号高出105.13%。从综合表现来看豫玉22号、豫青贮23和甘玉23号三个饲用玉米品种在青海东部干旱地区具有高产性能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0.
作为我国特色的地方种质资源,藏猪对高海拔、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前期研究发现藏猪的IGF2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基因在其内含子上有1段274 bp的缺失,且该缺失为藏猪独有的变异,关于IGF2R是否参与藏猪对低氧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性调节的相关研究尚未报道。为了建立IGF2R基因274 bp修饰的猪细胞系,研究IGF2R基因对藏猪低氧耐受特性的影响,通过CRISPR/Cas9技术建立基因修饰PK-15细胞系,并通过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等方法鉴定其分子特征,随后分别利用CCK-8和RT-qPCR 、Western-blot对基因修饰细胞进行活力和凋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已成功构建IGF2R基因274 bp修饰的猪细胞系,IGF2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 < 0.01)。基因修饰细胞活力在72 h时极显著上升(P < 0.01),并且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9)和BCL-2关联 X (BCL2-associated X,BAX) 蛋白的水平显著下调(P < 0.05),并且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的mRNA水平极显著上升(P < 0.01)。成功构建了IGF2R基因精确修饰的PK-15细胞系,并初步进行了功能研究,为研究IGF2R基因功能提供细胞模型,并为后续基因编辑猪的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