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5篇 |
免费 | 226篇 |
国内免费 | 65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8篇 |
农学 | 371篇 |
基础科学 | 609篇 |
1695篇 | |
综合类 | 1613篇 |
农作物 | 199篇 |
水产渔业 | 105篇 |
畜牧兽医 | 425篇 |
园艺 | 46篇 |
植物保护 | 3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198篇 |
2016年 | 243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360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278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76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风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沙尘暴多发区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的土壤风蚀量情况,利用集沙仪进行了中、小尺度条件下的沙尘暴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尺度下,主要地表类型沙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输沙量、降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小尺度下观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型输沙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同高度下平均覆盖度82%的农田输沙量不足沙漠输沙量的10%,沙漠观测点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2.39%,弃耕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7.90%,而覆盖农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减少2.24%,说明提高植被覆盖对减少当地土壤风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2.
Guangyuan XIE Jiahuan WEI Lilong YANG Min HUANG Suhong QIN Yuqing ZHOU Zhenyuan WEI 《Medicinal Plant》2019,(6):90-93
[Objectives]To establish suitable quality standards of children antipyretic lotion.[Methods]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for Paederia scandens and A...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和生物炭添加结合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养分特征、养分库储量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分别为耕作方式:常规旋耕(CT),深翻耕作(DT);秸秆处理:秸秆还田(S)、秸秆不还田(NS);生物炭:生物炭添加(B)、无生物炭添加(NB),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无生物炭添加时,旋耕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0~15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养分库储量,而深耕秸秆还田显著改善了>15~30 cm土层土壤团粒组成,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相关性分析表明,砂姜黑土中作物产量的提升更依赖于深层(>15~30 cm)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肥力的提升。配施生物炭后如DT-S-B(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较CT-NS-NB(旋耕秸秆不还田无生物炭)处理尤其使>15~3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2 mm粒级团聚体比例、重量平均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值分别增加165.88%、62.37%和119.81%,显著提高>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降低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使>15~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库储量分别显著提升37.41%、38.99%、41.26%和9.84%,促使2年作物周年产量平均增加22.96%,但在深耕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生物炭在短期内增产效果不显著。综上,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显著改善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深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提升了土壤肥力和作物周年产量,保障了农田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54.
55.
砂土是地球表面常见的一种覆盖物,由于风力和水力的搬运作用导致传统浅层采样器所采集的样芯信息量不足,并且由于砂土颗粒之间的内聚力小流动性大,传统环刀压入方法无法采集到长度大于20cm并且具备连续层序信息的样品。为此提出一种柔性软袋式取芯技术,采用内置柔性袋取芯机构的外螺旋钻具对砂土进行钻取采样,以提高采样的样芯长度并保持层序信息。分析了取芯钻具与砂土相互接触的机理以及对采样样芯的扰动情况,通过仿真模拟的比对揭示了传统环刀压入法对样芯扰动的原因。搭建了试验台并针对传统环刀压入法与柔性软袋式取芯方法的采样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后者取芯率随转速增加下降10.4%,前者随压力增加提高16.4%,使用柔性软袋方法取芯率均值从13.08%提高到84.08%,并能保持连续的样芯层序信息。 相似文献
56.
立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 ,在分析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组织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配套措施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7.
耕作方式对豫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豫东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恰逢雨季,季节性强降水经常导致农田积水,使玉米生长受到涝渍灾害威胁,为探索当地夏玉米的适宜栽培管理模式,试验设置播前翻耕、深松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并以当地种植习惯的免耕贴茬播种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夏玉米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贴茬播种处理相比,翻耕和深松处理均能在强降雨后有效降低表层土壤含水率,增加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的株高和叶面积;翻耕和深松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6.55%和19.67%;翻耕和深松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5.37%和9.69%,旋耕处理降低了3.45%。综合考虑夏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翻耕和深松措施是适宜于豫东地区夏玉米高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8.
Through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 1.5 MW wind turbine gearbox, a torsional vibration model of a gear drive system in wind turbines is established. The fourth order Runge Kutta integr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gear system caused by wind loads, time 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and system damping. The harmonic balance method is used to find the analytic solution. Based on the solution,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optimum gear system design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aims at minimizing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the planet gear and the total mass of the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optimization toolbox in MATLAB program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solution. A calculated example shows that the primary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gear system has been raised,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gear train have been improved remarkably, and the total mass of the gear train has been decreased. 相似文献
59.
有风险投资与无风险投资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引入单位风险的概念,并结合有效边界上的单位风险极小点,给出了各种情况下有风险投资和无风险投资的最优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60.
科学合理地确定辽河河口湿地的适宜与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是维持其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利用3S技术提取辽河河口湿地覆被信息,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类型划分为消耗型和非消耗型,建立了适合辽河河口湿地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研究区2000、2005和2014年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与不同降水频率条件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99 554.92×10~4m~3;多年平均降水条件下、75%降水频率下和95%降水频率下对应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20 220.13×10~4m~3、22 362.31×10~4m~3和24 314.98×10~4m~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