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5篇
  免费   658篇
  国内免费   2582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2564篇
基础科学   1667篇
  2924篇
综合类   7045篇
农作物   1683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380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194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722篇
  2019年   737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838篇
  2016年   939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945篇
  2012年   1123篇
  2011年   1063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805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804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550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14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 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 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 kg/kg和0.6~6.4 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N90),5.9%、14.6% (N180)和5.9%、5.3%(N270),其中施氮180 kg/hm2配施锌肥30 kg/hm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3%、9.8% (N90),11.4%、2.3%(N180)和6.9%、5.7% (N270),其中N180Zn15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80Zn30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是比较好的氮锌配施组合.  相似文献   
962.
2个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ichards方程对小麦品种‘绵麦37’(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川麦42’(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灌浆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了2个品种的主要灌浆性状参数,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灌浆速率比灌浆持续时间更能影响小麦粒重,小麦粒重主要受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的灌浆速率的影响,灌浆中期对粒重的贡献达到45%以上。通过以上结果,认为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实践中,要兼顾较长的灌浆持续期、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以及抗倒伏性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63.
提出了采用Novasina水分活度仪快速测定谷物平衡相对湿度和谷物等温解吸与吸湿平衡规律的方法.本方法不仅具有测量迅速、测量范围宽的优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64.
发展高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头等大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1998年提出了以发展高产保障粮食安全的“‘123,234’粮饲超高产工程”,并开展了长期研究。在该研究基础上对发展高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发展高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构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未来粮食增产的3种不同预期,并从高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对策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65.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针对人工田间麦穗计数及产量预测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的小密集麦穗实时检测方法。对麦穗图像数据集进行图像分割、标注、增强预处理,基于Tensorflow搭建YOLOv4网络模型,调整改进后对其进行迁移学习;与YOLOv3、YOLOv4-tiny、Faster R-CNN训练模型进行对比,对改进模型的实用性与局限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影响麦穗检测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图像分割的方式,证明了通过改变图像分辨率确定麦穗所占图像最优像素比,可以提高前景与背景差异,对小密集麦穗有显著效果。通过对改进模型的测试,表明该模型检测精度高,鲁棒性强。不同分辨率、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麦穗图像均类平均精度(mAP)为93.7%,单张图片的检测速度为52帧·s-1,满足了麦穗的高精度实时检测。该研究结果为田间麦穗计数以及产量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6.
农用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功能产生的影响需要持续不断的予以关注和调节。该文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采用碳储量多源模型和耕地生产潜力模型估算了建溪流域的碳储量和粮食产能,分析了区域尺度农用地整理对碳储量和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2010年相比,2016年碳存储总量降低了38.28×10~6 t,为369.29×10~6 t;整理区以1.41%的土地贡献了整个建溪流域1.70%的碳储量减少量,农用地整理对建溪流域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有负作用;2016年建溪流域的粮食产能提高了10.83×10~4t,为124.46×10~4t;农用地整理项目区占建溪流域耕地面积的14.61%,贡献了20.87%的粮食产能提高值,有效提高了建溪流域耕地的粮食产能。农用地整理所产生的碳效应不容忽视,在农用地整理中需要注重生态措施的运用。  相似文献   
967.
The zinc (Zn) requirement of a maize (Zea mays L.) hybrid (‘FHY-396’) and an indigenous variety (‘EV-7004’) was measured at low (22.4 ± 5°C) and high (28.8 ± 5°C) root-zone temperatures (RZT). Four Zn rates (0, 3, 9 and 27 mg kg?1 soil) were applied to a calcareous loam soil in pots for the glasshouse study. Shoot and root dry matter yield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t the higher RZT. Regardless the RZT, maximum relative shoot dry matter yield in hybrid and variety was produced, respectively, at 9 and 3 mg Zn kg?1 soil. Zinc concentration in roots and shoots of both the cultivars increased with Zn rate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more at the higher RZT. Cultivars differed in critical Zn concentration (CZnC) required for maximum shoot dry matter yield. The CZnC ranged from 25 to 39 μg Zn g?1 plant tissue for optimum growth of both the cultivars at low and high RZT.  相似文献   
968.
我国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群及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阐明中国玉米镰孢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特异性分子鉴定方法,对采集自我国18省100个县的玉米籽粒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TEF-1α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构成.结果表明,在我国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分离频率为56.0%,其次还有青霉菌、曲霉菌、木霉菌等.138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别出7个种及复合种,其中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56.5%)和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37.7%)为广泛分布的优势致病种类,其余为黄色镰孢菌F.culmorum(2.2%)、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1.5%)、尖镰孢复合种F.oxysporum species complex(0.7%)、茄镰孢复合种F.solani species complex(0.7%)和亚粘团镰孢菌F.subglutinans(0.7%).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鉴定出3个独立种:广泛分布的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59.6%)、分布在云南、贵州及陕西商洛等南方生态区的南方镰孢菌F.meridionale(25.0%)和分布在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北及北京等北方生态区的布氏镰孢菌F.boothii(11.5%).  相似文献   
969.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150和300 kg/hm2两个施钾水平(K2O)下,研究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春玉米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水平下,根系干重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尤以吐丝后0~20 cm土层增加明显;同一施钾水平下,各生育时期0~40 cm土层均表现为钾肥后移方式根系干重减小。不同施钾水平下,0~20 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各生育时期均随钾肥用量增加而下降,21~60 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减小,尤以乳熟期更为明显;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方式0~20 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增加。不同施钾水平下,各土层根条数、最大根幅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根幅下移;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方式最大根幅、根条数及最大根幅深度均减少,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970.
亚精胺对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掖单4号玉米幼苗为材料,用0.5Mpa的PEG—600进行人工模拟水分胁迫,同时叶面喷施1mM亚精胺(spd),研究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亚精胺对玉米幼苗中保护酶系、光合强度以及气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精胺处理大大提高玉米幼苗中SOD、POD的活性以及光合强度,适当减小气孔阻力,故亚精胺可以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