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8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2349篇
林业   1975篇
农学   2396篇
基础科学   2003篇
  2756篇
综合类   10605篇
农作物   1736篇
水产渔业   548篇
畜牧兽医   1823篇
园艺   581篇
植物保护   742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810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833篇
  2016年   1098篇
  2015年   979篇
  2014年   1220篇
  2013年   1256篇
  2012年   1771篇
  2011年   1688篇
  2010年   1335篇
  2009年   1304篇
  2008年   1207篇
  2007年   1262篇
  2006年   1148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农牧户作为退牧还草技术的实施者和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技术的感知度和认可度对于调整和完善退牧还草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草地荒漠化典型区域——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和技术推广潜力5个方面的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农牧户视角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农牧户视角的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结果为0.469 8,说明农牧户对于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处于中等水平,技术满意度一般,技术可持续性较弱。具体表现为农牧户对于技术自身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功能持以肯定态度,生态效益评价较高;而对于经济效益和技术可持续性评价较低。2)分项退牧还草技术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推广潜力。3)分区域研究得出,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的区域差异性较小。因此,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农牧户对于该项技术的满意程度,为退牧还草技术的持续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极化分解和集成学习的PolSAR影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艳  王斌  姜琦刚  闻雅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6):134-141
为实现Pol SAR数据极化信息的充分利用,以进一步改善分类效果,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分解和集成学习的Pol SAR影像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多种极化分解方法从Pol SAR影像中提取极化参数;将提取的极化参数组合成一幅多通道影像;然后对多通道影像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分别提取出各目标极化分解方法所对应的特征;并进行特征选择和分类,得到各目标极化分解方法的分类结果;最后利用集成学习技术对各分类结果进行集成。该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部分区域为研究区,Radarsat2影像为数据源,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土地覆被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2.49%和0.90。此外,该研究还将提出方法与其他基于多种极化分解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对比方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0.74%和0.88,比提出方法分别低1.75%和0.02,对比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提出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3.
吴晨阳  王婉莹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260-267,273
[目的]定量分析国家中心城市2006—2017年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具体情况,为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良性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6—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面板数据,从压力和状态两个层面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6—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和障碍因素进行评价和诊断,并基于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结果,定量测度基础设施承载力状况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 2006—2010年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大幅度提升,2011—2017年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北京、上海、成都、郑州、西安的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广州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改善幅度最小;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持续增加,基础设施的承载压力也持续增加,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发现制约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家庭年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结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对人口的虹吸作用越加强烈,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以及人均家庭年生活用水量可能与城市的经济与人口规模产生脱钩现象,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基础设施需求。  相似文献   
994.
以2009和2010年10 m分辨率的ALOS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与人机交互判别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遥感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土地利用以林草地、水田、建筑用地、水域和旱地为主,植被覆盖状况良好,珠三角和粤西地区地形平缓,粤北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20945.87 km 2,其中自然侵蚀面积14781.06 km 2,人为侵蚀面积6164.81 km 2;全省水土流失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河源、梅州和云浮等地,其中生产建设活动导致的人为侵蚀集中分布在惠州、清远和广州等地。  相似文献   
995.
昕水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展流域尺度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是科学制定流域综合管理规划,并实现流域可持续管理的基础。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昕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多年(1958—2015年)气象水文数据,采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年降水、年潜在蒸发散和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年径流量序列的突变年份,并根据生态水文分析法与水量平衡原理定量解析流域尺度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58-2015年,流域年径流量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Z=-5.84,p<0.0001),而降水(Z=-0.72,p=0.31)和潜在蒸散发(Z=-0.5,p=0.88)变化趋势不显著。双累积曲线法表明径流量突变点为1974年和2000年,其中,1975—2000年间影响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73.14%,土地利用方式仅为26.86%;而2001—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高达103.81%,可见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昕水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今后的流域治理中,需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方案,实现昕水河流域水土资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凯氏定氮法(Kjeldahl)与杜马斯燃烧法(Dumas)是测定农业生物质总氮含量的主要检测手段,但二者的测定结果数值存在差异。该研究获取农作物秸秆样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共计1 179个,分别采用Kjeldahl和Dumas方法测定总氮(TKN和TCN,total Kjeldahl nitrogen and total combustion nitroyen)含量,通过多种统计与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农作物秸秆总氮含量及其分布的异同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秸秆氮含量分布均呈非正态分布,建议采用中位数统计;5种秸秆总体的TKN质量分数为(7.12±1.87) g/kg,TCN质量分数为(8.00±2.13) g/kg,TKN含量显著小于TCN含量;小麦和棉花秸秆的TKN含量和TCN含量与其他秸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不同生物质TKN含量与TCN含量关系不同,建议采用最小中位数二乘法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农作物秸秆科学利用提供数据及方法互通性支撑。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我国原木生产实际状况的调研及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阐述了木材缺陷对规格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据此对轻型木结构锯材用原木缺陷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同时介绍了该标准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进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方法愈发多元,为根据研究目的找到适宜有效的评价方法,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乡村景观生态评价、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乡村景观综合评价4个方面。对乡村景观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梳理,分析了现有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总结了新发展的技术方法的应用特点,并提出乡村景观评价的新特征,包括多学科交叉、评价方法相互融合,量化综合评价,景观信息数据化与景观模拟可视化。  相似文献   
999.
旨在将水稻早抽穗基因hd2和hd4导入优良品种‘吉粳88’,培育可在黑龙江省北部种植的水稻‘吉粳88’(hd2/hd4)导入系。以‘吉粳88’为受体,‘空育131’为供体,利用分子选择及回交转育创制‘吉粳88’(hd2/hd4)导入系,在寒区第三积温区田间鉴定导入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吉粳88’和‘空育131’杂交‘、吉粳88’作为轮回亲本回交4次、回交后代自交2次,每个世代利用Hd2-Caps和Hd4-Caps进行前景选择,利用SSR标记进行背景选择,获得了‘吉粳88’(hd2/hd4)导入系-1和‘吉粳88’(hd2/hd4)导入系-2,两个导入系抽穗期和‘空育131’类似,株型特征和‘吉粳88’类似,丰产性明显高于‘空育131’。‘吉粳88’(hd2/hd4)导入系培育成功,并且具有应用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区及第二积温区下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00.
以南昌市商业用地土地级别验证为例,深入研究多总体秩和法及曼.威特尼秩和法在城市土地级别验证中的应用过程及应用方法。把验证后的南昌市商业用地土地级别应用到实践后发现,利用不同的数理统计方法验证城市土地级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